团堡村是紫阳县较偏远的贫困村。自2014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下一步,如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发展振兴,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成为该村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
一、团堡村基本情况
1、村情民情。团堡村位于紫阳县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辖区总面积7.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山大沟深,有耕地资源2691亩,林地资源7889亩;共有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15户1021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2户452人。截止2019年底已脱贫户148户438人。贫困发生率为1.37%;全村有中长期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421人,覆盖率达到93%;260名贫困劳动力中165名通过各项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有扶贫公益岗位23个,生态护林员5个。
2、基础设施情况。有通村水泥路21.7公里,道路入户率达93%。有5处饮水工程,人畜安全饮水覆盖率100%;通动力电,电力入户率100%;通讯信号覆盖100%。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文化广场和便民服务中心。贫困户“两房”建设中共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8户,其中进城入镇安置146户,村中心地带集中及分散安置32户;实施危房改造27户。
3、村集体经济情况。2017年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互助资金协会,村集体经济壮大到190万元,在集镇街道拥有门面房2间。互助资金组织拥有资金73万元,累计发放互助资金贷款89.1万元,运行情况良好;培育了乡源电商、流水渔业、紫康茶叶、众胜中药材、源来渔业、康源养蜂等6家产业合作社和企业,是省级“三变”改革试点村,近三年共投放扶贫收益资金130万元,发放收益红利13.49万元,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务工、互助资金贷款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
目前,全村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全面保障,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脱贫攻坚胜仗为实施乡村振兴开了好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对团堡村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作出的两项重大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首场战役和优先任务。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全域振兴,是久久为功的大目标。团堡村整村退出后,工作重心要实现由精准扶贫到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转移,把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落实落深,结合村情实际,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是大力推进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全面做到应拆尽拆。持续作好十二五、十三五及同步生态搬迁未拆除旧宅基地的腾退工作,充分利用拆房腾退土地复垦,因地制宜,在复垦土地上发展中药材种植或茶树栽种。促进村内绿化、美化提标升级。
二是治理垃圾污水,推进厕所革命。一要严格落实团堡村卫生管理制度,规范建立和落实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清运制度,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按时交纳垃圾清运费,做到垃圾分类投放,不乱倒生活污水。二要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现全村已改成无害化厕所224户,2020年要全面完成农村厕所改造,推动农村无害化厕所全覆盖,任务还很艰巨。要动员农户紧抓厕所革命机遇,积极申报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坚持户自建、村验收后申报兑现补助的办法,全面完成改厕任务。
三是巩固提升创建省级卫生村成果,持续推进“五边五治、四化四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村边、河边、路边、屋边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推进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一要强化农户门前四包责任,结合爱心超市积分评定,对环境卫生坚持周检查、月评比、季兑现,加大奖励和扣减分值,严格兑现奖惩。二要落实护路员、护林员、护河员、环境卫生公益岗责任。实行村、组干部包联,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路边、林边、河边、村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三要定期开展“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团堡”主题活动,集中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和宣传教育。营造党员带头、全民参与、人人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四要定期开展卫生先进组、卫生示范户、乡村环保卫士、最美庭院、最美屋场等创建评选活动,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整体水平,共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2、实施产业振兴,拓展增收渠道。一是主抓茶叶。紫阳富硒茶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举全县之力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团堡村的茶叶发展由来已久,通过近年相关政策的支持、倾斜和部门大力帮扶,已形成了有本土企业(紫康茶叶有限公司)辐射带动、全村农户普遍参与,家家有茶园,人人会采茶、个个能制茶的良好局面。要实现茶叶产业兴旺发达,必须紧紧依托紫阳富硒茶叶这个大品牌和优势资源,以提升茶叶品质为根本抓手。一要坚持示范引领。在现有改造茶园、新建标准化茶园的后期管理和维护上持续用力,打造高品质的茶叶种植基地。牢固树立科学化、规范化种植,精细化采摘、高品质加工的理念,用实际成效引领和带动群众规范种茶采茶,从根本上提质增效。二要引进龙头企业,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精准对接。积极争取苏陕扶贫协作项目,引进科宏茶叶有限公司入驻团堡村,促进和辐射带动本土茶叶企业及全村农户发展茶叶。三要学习借鉴龙井、碧螺春等全国名优绿茶及县内和平、焕古等茶企的先进工艺和管理模式,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驱动,努力提升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大力推进质量兴茶、绿色兴茶、标准管控,提升市场的认同感、竞争力。
二是拓宽中药材。团堡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成立了众胜中药材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免费提供籽种等方式,目前,共发展玄参、丹参、百合等中药材种植100亩。下一步,一要着力依托和借助高新扶贫空间、江苏亚邦药业集团等平台,坚持示范引领,在合作社集中推广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发动和指导全村农户在自有承包地种植,有效拓宽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引领农户实现规模效益,坚定发展信心。二要积极争取和申报中药材建设项目,想方设法、分步实施,着力解决中药材集中收购厂房、初加工设备、质量和技术管控等难题,确保达到和满足扶贫空间、亚邦药业集团的订单种植和收购要求,实现互利共赢长期发展。
三是做强渔业。2017年团堡村依托当地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成立流水养鱼合作社,主营水产养殖、销售,占地面积20亩,年投放养殖冷水鱼20万尾,实现产值200万元。带动61户贫困户致富增收;2018年新建源来渔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5亩,年产值150万元,带动36户贫困户。下一步要持续做大做强,必须巩固提升品质,拓宽销售渠道,注重科学养殖,强化风险防控。要以流水渔业、源来渔业养殖基地河堤工程建设为契机,建成渔业养殖观光基地,发展为覆盖渔业养殖、休闲观光、生态餐饮为一体的产业链,走产业、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3、创新产旅融合,搞活农村经济。近年来,团堡村积极探索发展乡村体验式旅游,结合渔业养殖、茶叶采摘加工、农作物种植、采收等走产旅融合发展的道路。已于2019年初成功起步,先后接待团建旅游300余人次。累计为35户群众发放旅游收益资金4.6万余元。收获了产旅融合的第一桶金。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成功实践。下一步,要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和种养业,持续创新乡村旅游项目和服务,不断做大做强。
一是成立乡村旅游公司,着力打造团建品牌。以渔业养殖基地和茶叶园区、中药材园区申报创建为依托,培育和成立团堡村乡村旅游公司,统筹规划和发展乡村旅游和品牌团建。以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群团提供团队建设项目为主打品牌,充分利用团堡村原生态自然风光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体验吸引游客。根据时令为团建提供捉鱼、采茶、制茶、插秧、摘桃、竹筒饭、石头画、自制竹艺小工艺品等比赛和游乐项目,适时增加开发沿目林沟、陡沟、四串沟流域徒步探险,山林攀岩等活动,增强团建项目趣味性、协作性,着力打造“团堡团建”特色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二是依托农家小院改造和发展民宿。充分利用村内闲置的农家小院、土墙房,改造和发展民宿。以户为单位,将空闲的房屋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和装修,突出乡村特色及自然形态,加装淋浴设施和卫生厕所,打造干净整洁、宁静舒适的乡村生活居所。提升游客对民宿的归属感和依恋感。
三是以乡村特色菜肴为主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发动农户种植有机时令蔬菜,发展鱼、猪、鸡、牛、羊等养殖,制作腊肉和各类干菜,为游客提供可自行采摘、捕捞、加工的新鲜食材。着力打造和优先发展5至10家,环境优美、院落宽畅的农家小院,为团建和乡村体验游客提供食美质优的餐饮服务。
四是宣传推广和打响“家乡团堡”商标。目前“家乡团堡”商标已完成注册,要进一步设计制作“家乡团堡”LOGO,完成相关包装的设计和制作,把全村农户生产的各类干菜、蜂蜜、腊肉、香菇、茶叶等农副土特产品统一包装销售,构建起吃、住、游、玩、购一体的乡村体验式旅游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搞活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4、强化组织保障,铸就乡风文明。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发挥好村党支部宣传落实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带领群众、推动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不懈开展乡村治理,深入推进新民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村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是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村级班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组织保障,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带头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一要加快培养和选拔讲政治、能带富、善治理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人选。按照“七个一批”,即从现任村班子成员中培养提拔一批,从本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合作社负责人中挖掘一批、从外出务工能人中回引一批,从村大学生中优选一批,从镇办机关干部中下派一批的办法,努力把最优秀、最合适、能带富的人选出来。二要强化六个党小组及党员队伍管理,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升素质和能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不懈开展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组会议、村民代表会议、道德讲堂作用,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破解难题,推动乡村振兴。使改革成果更好惠及全村群众。
三是以“惠民e站”和爱心超市为抓手,深入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把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等紧密融入爱心超市积分评定。以爱心超市积分评定引领、带动和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助推村民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可持续致富增收、乡风文明、环境优美,切实增强全体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为安康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