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发挥其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越是贫困地区,越是需要顺应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潮流,把握智慧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推动精准扶贫、提升治理水平、增强发展能级、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彰显后发优势。2018年9月以来,我市与中国建设银行携手,启动了“中国建行援建·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这是贫困山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平台突破传统“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局限,着眼于完善治理格局、丰富共治设施、实现流程再造,以智慧党务、智慧政务、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党政机关网站集约化为主要内容,构建科学、高效、精准的智慧治理服务中枢。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是满足各方面对高品质、便捷化党务、政务、公共服务需求的现实选择,对提升党委政府决策水平、行政效率、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使安康跨步善治新时代。
一、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基本情况
1、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助力信息惠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是智慧治理的基础,也是核心,通过对各级党政机关数据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形成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目录,同时对各部门内部分散的信息系统进行集中整合,统一对接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形成全市政务信息共享应用“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为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平台已梳理信息资源4600多项,对接省级共享平台15项信息资源,80多个数据接口;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已完成搭建,已完成市级不动产、住房公积金、税务、财政统发工资数据的共享对接。我市上连中省共享平台、下连各县区各部门的政务数据底盘初步建立,各部门间政务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和协同有了标准、规范和平台支撑。
2、智慧党务打造党建服务新模式。围绕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智能化、便捷化和高效化,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规划建设了服务于各级党组织、党员、群众(志愿者)的智慧党务系统。智慧党务平台实现对党建工作及时掌握、实时督导,是“党建+”系统思维凝聚干事创业强大活力的有效载体。首批已上线三风评议、全面深化改革信息、志愿服务管理、网络安全责任制考核、手机党支部等系统模块,为全市各级党组织提供问题预警、党建决策等智慧服务,为党建任务落实、督促检查、考评问责等提供量化参考。
3、“互联网+政务服务”助推审批服务便民化见实效。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结合审批服务便民化和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我市将“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升级改造纳入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中来,对市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全面提档升级,完成与陕西政务服务网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构建覆盖传统互联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线下实体大厅的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引入人脸识别、千人千面、智能语音导航等新技术为政务服务注入新动能,通过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和部门业务系统打通,全面推进“减证便民”,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构建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区域为老百姓提供智慧政务服务,真正实现“一网通办”,打造百姓身边的办事大厅。目前,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智慧政务系统已全面承接市级1143个三级四同事项,实现PC网厅、政务大厅、手机APP多渠道受理。“i安康”APP已投产480余个高频便民类事项。
4、集约化建设大幅提升党政机关网站建管水平。依照“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的原则,我市创新性将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网站全部纳入集约化建设范围,对市级党委、群团组织和各级政府网站功能进行整合迁移,搭建全市党政机关网站集约化平台,从“管理、平台、服务、运维”四个方面推进市政府网站、各县区政府网站、市直各部门共71个网站的集约化建设。目前,全市党政机关网站集约化平台已搭建完成,市政府门户网站已改版上线,67个党政部门网站已完成集约,全市党务和政务公开水平明显提升。
此外,为助力安康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安康实际情况,在“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上还量身打造了“扶贫专区”,设置扶贫新闻、扶贫政策、扶贫办事、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板块,为一线扶贫干部赋能,让贫困群众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和金融服务。
二、推进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推进平台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涉及部门多、领域广,推进难度大,需要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和制度保障。目前我市尚未形成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只是明确临时由市发展研究中心(电子政务办)牵总负责日常协调工作,以其目前的人员和机构配备,压力相当大,无法适应智慧治理服务平台长期发展需要。
2、信息化基础薄弱制约平台建设发展。由于统筹协调力度不够,我市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较为分散,有限的资金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点上看,部分信息化单项工作成效显著,走在全省前列,如电子公文、政府网站建设等。但从整个面上看,由于市政务云和政务外网等涉及到共建共享的部分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资源缺乏共享,没有形成合力,全市信息化基础还较为薄弱,支撑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的能力还比较弱。
3、数据烟囱影响平台效能发挥。网络不联通、系统不贯通、数据不汇通,是阻碍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的现实障碍。经过摸底调查,目前市级各部门使用的信息系统共有308个,共中自建系统50个,其他均为中省系统。通过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涉及到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的自建系统已基本打通,但中省系统的对接进程较慢,阻碍了智慧治理平台功能的开发应用,影响了平台整体效能发挥和服务能力提升。
4、信息化高端人才紧缺影响平台未来发展。人才是推进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安康作为深度贫困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干事创业平台欠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难度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未来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建立科学长效工作机制。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涉及到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综合协调量大面广,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综合协调机制,确保平台建设长期稳步推进。一是建议充分发挥市信息平台建设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市级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作用,着力破解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理顺数据归集协调机制,整合信息资源,推动建立数据决策机制,推进数据共享应用服务;二是建议进一步充实市电子政务办人员力量,明确其智慧治理服务平台项目的综合协调和后续发展工作职能,统筹推进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以人民需求为治理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以协同、整合为治理机制的跨部门协同治理模式,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2、打造平台建设运营新模式。一是大力支持安康大数据运营公司做大做强,通过企业运营,破解平台建设面临后续发展和高端人才不足难题,同时将安康大数据运营公司作为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后续项目建设的承接主体和平台公司,依法依规将有关项目交由安康大数据公司统建;二是加快推进市政务云建设工作,通过基础资源集约整合,促进全市信息资源共享,为“智慧治理”服务平台稳定运行提供基础资源支撑,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及数据的深度应用,为科学决策、精准管理、优质服务提供解决方案;三是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模式转变,强化统筹,摒弃传统信息化项目自建模式“建成即落后”、后续资金投入缺乏保障、系统无法得到持续改进等弊端,通过采购服务模式,“按年度付费”“按使用付费”“按用户评价付费”,促使服务提供商持续改善服务水平,既节约资金又提升服务质量。
3、持续深化平台迭代升级,全面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数据共享、汇聚、治理,通过大数据服务科学决策,加快推进以智慧气象为代表的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全面提升科学决策水平;二是加快推进以网格化应用为代表的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综治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三是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四是响应群众需求、期盼,聚焦民生热点痛点难点,挖掘、开发上线一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不断丰富i安康APP功能和场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五是进一步加强智慧治理指挥中心建设,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形成全市统一指挥、集中管控、分级负责、多级联动的智慧治理指挥体系,全面提升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4、围绕安康特色,大力推进智慧治理服务平台特色功能建设。安康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竞争力就是青山绿水,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围绕安康特色优势,打造安康特色的智慧治理。一是围绕打造健康养老、富硒食品、休闲旅游等产业,依托大数据、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智慧服务能力,促进产业发展;二是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御等工作推进,通过信息整合共享和智能化大数据分析,辅助领导科学决策,全力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作者系安康市委常委、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