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905期/工作研究/内容详情

赴遵义等三地考察全域旅游情况的报告

作者: 安康市考察组发布时间:2019-12-14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为学习先进地区全域旅游工作经验,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加快发展,8月7日至11日,市政府副市长杨淼带队赴浙江德清县、贵州遵义市和重庆武隆区进行考察。宁陕、紫阳、镇坪县政府,瀛湖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和市文旅广电局、市发改委、市交通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考察。考察组先后赴10余个考察点认真听、仔细看、细致问,并利用晚上时间召开座谈会,深入研讨学习了上述三地风景廊道、乡村旅游、民宿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浙江德清县、贵州遵义市、重庆武隆区全域旅游发展的经验

  (一)浙江德清县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德清县大力发展以“洋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民宿旅游新业态,突出“原生态养生、国际化休闲”主题,各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民宿产品,深受国内中高收入群体、国际游客的青睐和推崇,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其核心做法有三条:一是创新机制,促进民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2014年发布了全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规范《德清县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不断规范民宿经营行为,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并做好民宿消防、治安、生态、环保、食品卫生等方面的规范提升工作,开展诚信公约系列活动。二是精准定位,打造环莫干山集聚区。德清乡村旅游的发展由外籍人士率先破冰,现已有外国人士及国内投资者开办的“洋家乐”150多家,各“洋家乐”突出自身文化特色,提供“管家式”、“一站式”的高品质服务,充分挖掘本地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优势,全力打造以休闲度假为主的中高端旅游品牌。三是民宿经济发展带动城乡居民增收。随着“洋家乐”的集聚化发展,德清县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迅猛,提供就业,增加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示范带动,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租赁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其主要经验是:生态旅游发展与百姓增收致富相互促进;“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发展格局;“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的生动实践。

  (二)贵州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项目建设的主要经验。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是贵州遵义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域旅游、全景旅游的重大探索,是目前国内里程最长、服务功能最完善、快慢系统组合最完整的旅游公路。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合理利用了现行规范,创新建设模式,促进多产融合,实现项目统筹、筹融资、路产互通、扶贫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位统筹,成为交通和产业集合、交通和扶贫结合、交通供需改革探索的创新示范。一是“市、县”联动,项目建设快速高效推进。遵义市政府搭建了强有力的建设协调班子,设置建设办和综合办,对项目建设和协调服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统筹管理。沿线各县思想高度统一,在项目推进要求的时间内快速、平稳完成项目沿线红线内的征地拆迁工作,并对沿线风貌整治和景观改造进行了同步提升,确保了整个建设项目的品质。二是“路、景、产”三位一体,实现交通供需改革新突破。以160公里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有效串联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将公路建设与沿线产业开发、城镇化建设、扶贫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有机结合。通过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建设,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转变沿线群众的生活方式,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目的,达到交通引领产业发展和交通引领扶贫开发的目的,最终实现“路、景、产”三位一体的建设目标。三是“政、企”全面沟通,实现项目及资源有效平衡。为解决项目建设的统一性,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由市委、市政府统筹调度安排,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总体策划、协调调度,遵义交旅集团公司作为项目业主统筹推进,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质量控制、建设效果统一、建设推进同步、建设资金统筹等难题。四是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普通公路建设新途径。无论是公路建设还是旅游产业开发都需要大量的政府投入,遵义突破了单纯的财政性投入严重不足的“瓶颈”制约,有效利用金融杠杆,合理采取PPP及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推进项目建设,收到良好效果。

  (三)武隆区全域旅游工作主要经验。一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历届武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始终以改革创新激发旅游发展的动力活力。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武隆区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落实具体工作,并将全域旅游工作作为重要发展指标、纳入年度考核。二是政策保障全面发力。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意见》《武隆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文件,区发改、财政、规划和自然资源、城建、交通、农业农村等部门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围绕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体目标,精心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功能板块、产业专项等近十项专项规划,全面推行“多规合一”,在编制城市、农业、林业、交通、村镇等规划时始终与旅游规划有机衔接。三是公共服务全域提升。有便捷的立体交通、完善的集散中心、优质的配套服务。旅游交通服务除了直达专线和常规客运线路外,还为游客提供包车、租车、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旅游公交专线、观光巴士等服务,游客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及现场咨询等方式预约;全区景区、度假区等交通导览系统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整体提升改造;强化了“互联网+旅游”的信息化建设, 除了各集中服务点咨询外,还开通了全域智慧旅游系统“一部手机游武隆”,全面提升了全域公共服务水平。四是供给体系全面优化。城区、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已建成功能完善、业态丰富的旅游主题功能区。加强旅游与文化、商贸、农业、体育、航空等领域的深度融合,着力开发会展、亲子、研学、度假等旅游产品。五是旅游秩序安全和谐。大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和标杆引领计划,提升了武隆旅游服务质量和优秀旅游服务品牌影响力,游客满意度保持重庆市前列。六是资源环境和谐共生。武隆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强化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保护,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七是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全区每年统筹1.3亿元的全域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制定了旅游市场开发奖励办法,建立了多主体、多部门参与的宣传营销联动机制,形成了全域旅游营销新格局。

  二、几点启示

  (一)体制机制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保证。本次考察的地区,之所以全域旅游发展较好,主要得益于科学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首先是统一思想认识,重视旅游业的带动甚至引领作用,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在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基础设施、市场推介、人才保障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积极鼓励、支持和引进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产品,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三是做好统筹兼顾。将旅游建设与城乡建设相结合,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将旅游创收与农民增收相促进,将旅游宣传与对外宣传相兼顾,建立有利于旅游发展的部门联动支持机制,发挥好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将旅游部门的独角戏变为各行各业的大合唱。

  (二)产业融合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根本要义。实践证明,发展现代旅游业,必须要始终坚持“+旅游”大融合发展理念,坚持按照理念渗透、沟通对接、规划融合、项目承载的工作思路,推动旅游与交通、农业、工业、林业、物流、商贸、城镇等深度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在各行各业发展中,注重用旅游思维去谋划,用旅游标准去衡量,真正做到全域景观化、全景可游化。安康最大的优势是景点旅游与乡村旅游可以同步发展、相互促进。但是,发展景点旅游不能像过去那样关起门来搞,必须打破景区界限,突破景区大门的限制,使景区内外在建设管理上高度协调,并把单个景点串起来,串点成线、串线成面,形成一个大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不等于到处建景点景区,不等于村村搞旅游、户户搞农家乐,而是把旅游的理念、旅游的元素融入到乡村建设之中,融入到各个行业、产业之中。

  (三)特色品牌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支撑。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走特色化发展路子,巧打差异化竞争牌,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精品项目。这次考察所到之处都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产品,特别是重庆武隆,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并拥有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中国户外运动基地等品牌。他们巧用资源着力开发会展、亲子、研学、度假等旅游产品,打造“印象武隆”等演艺项目,开发仙女山风筝季、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节事节庆活动,《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爸爸去哪儿》《我们十七岁》《极限挑战》等影视作品争相取景,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三、工作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建设“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目标,积极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着力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客源市场稳步拓展,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接待快速增长,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当前,安康旅游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丰富新型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顶层设计,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旅游业是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顶层设计、高位推动,需要各级各部门紧密配合、统筹协调、整体联动,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联动、产业带动”的良好工作格局。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旅游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旅游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路网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把旅游元素、要素融入城市规划领域,探索全域景区新路径。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与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深度融合发展,创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节庆活动,打造精品线路,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努力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格局。

  (二)生态优先,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发展核心要素,也是吸引游客的核心旅游产品。安康旅游资源众多,但缺乏顶级核心资源,没有形成非来不可的拳头产品。对此,我市要坚定不移的做好山水文章,围绕一山一湖一城,突出水城特色,积极推动中心城市提升服务和消费承载能力,全力打造成安康文化旅游体验中心、集散中心和文化旅游高地。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瀛湖、南宫山、云雾山景区5A级景区创建,力争2-3年实现零突破,不断完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挖掘景区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景观,提升景区品质,树立我市旅游标杆。继续抓好4A级景区服务提升和产品升级,努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开发度假康养产品,丰富参与体验活动,提升重点景区的旅游功能和服务水平。围绕“文化体验”“山地度假”“汽车营地”“研学旅游”“运动养生”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策划开发特色景区、新景区,构建安康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三)创新创造,着力建设旅游目的地。为抢抓安康机场、西康高铁开通带来的旅游发展机遇,要着力打造出一批与旅游供给侧改革相契合的好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到安康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我市旅游发展任务重、头绪多,建议重点打造全长343公里的“秦巴1号旅游风景道”:风景道依托210、541国道,北接西安、汉中,南通重庆、湖北,与十天高速、包茂高速、安岚高速、安来高速相连,穿越石泉、汉阴、紫阳、岚皋、平利、镇坪等6个县,途经秦岭山地、巴山丘陵、江河峡谷、名村古镇,将瀛湖、南宫山、飞渡峡、擂鼓台、石泉古城、云雾山、紫阳茶山等精品景区串联起来,形成旅游大通道;风景道将原来就公路而公路的建设标准进行提升,实现一条以路串景,以景活产业的多功能通道,通过交通供给改革的新突破,带动安康经济联动式发展。风景道建设应邀请国内专业设计团队编制项目设计方案,顶层设计、凸显特色,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汽车营地、自行车绿道和重要节点的旅游驿站,建设风格突出“安康元素”充分展现安康历史人文底蕴,打造独一无二跨越南北的“秦巴1号旅游风景道”。

  (四)惠民富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既可以满足游客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的需求,又有助于提升本地环境、富裕本地居民,是一举多得的无烟产业。依托我市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结合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按照“两边两线”(景区周边、城镇周边、旅游线、公路线)规划布局,打造“一镇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形成具有较强市场吸引力、带动力和竞争力的产品组合。一是打造一批文旅小镇,加快建设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按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二是发展一批旅游示范村,按照居住特色化、环境生态化、餐饮乡土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发展要求,打造具有规模化、特色化、品质化精品旅游村样板,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鼓励发展一批旅游示范经营户,支持发展乡村民宿、农家客栈、休闲农庄、休闲渔家、富硒电商、传统作坊加工、生态茶园观光等旅游经营户,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建议召开全市性专题性会议,出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乡村旅游相关鼓励政策,分解阶段性工作任务,统一思想一致行动,以阶段性的督办实现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五)投资拉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是建立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市级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成绩突出的县区予以奖励,扶持旅游产业项目做强做精。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持重点项目、新业态项目积极争取中省各类资金补助,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三是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策划一批新业态旅游产业项目,完善旅游招商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具有实力的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业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支撑安康未来发展和强市富民的后续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