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806期/脱贫攻坚/内容详情

关于“爱心超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安康市民政局发布时间:2019-01-15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安康市民政局

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振主动脱贫的精气神,近年来,安康市大力推行“爱心超市”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一、“爱心超市”成因及现状

安康市在长期的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针对各类社团和帮扶干部对贫困户的慰问物资价值不同以及慰问对象随意性形成村民受慰问平衡问题,结合开展的新民风建设活动,将收到的各类物品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道德评议,建立评比积分兑现物品制度。去年年底,宁陕县筒车湾镇南京坪村“爱心超市”系全市首家正式运行。

截止今年7月,全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爱心超市”1065个,其中,贫困村993个、非贫困村72个,实现了“爱心超市”在贫困村全覆盖。目前,累计兑换奖品2500余次,受益贫困群众22余万人。

二、“爱心超市”建设与运行

在建设方面:按照“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社会协同、百姓受益”的原则,成立了“爱心超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爱心超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民政部门为“爱心超市”建设主体,负责“爱心超市”建管工作。本着“布局合理、面积适宜、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爱心超市”面积不低于30㎡,物资种类不少于15类,全面实现“八有”标准(有识牌、有房子、有货架、有物品、有制度、有台账、有标价、有专人管理)。强化资金保障,建设资金由同级财政部门铺底子,后期运行采取“五个一点”方式(政府出资购买一点、帮扶单位支援一点、企业老板捐献一点、社区居民捐赠一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红利补充一点),同时建立了爱心榜,授予爱心荣誉证、功德牌等多种形式优化社会动员机制,激发社会活力,确保物资源源不断。

在运行方面:一是统一制度建设。统一制定了《爱心超市实施细则》《爱心超市积分评定办法》《爱心超市管理制度》《爱心超市捐赠物品保管制度》等制度,对物资的发放对象、发放方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二是及时评定积分。由驻村扶贫工作队或村党支部定期不定期对贫困户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参加公益劳动、遵守村规民约等情况进行核实,及时评定积分。三是规范台账管理。“爱心超市”设管理员和监督员各一名,管理员负责爱心积分卡的管理、发放和登记以及管理台账的填写、记录;监督员负责“爱心超市”积分公示和运行监管,定期对积分情况和物品出入库情况张榜公示,检查物资质量,确保物品安全。四是定期兑换物品。“爱心超市”原则上实行每月一积分,每季一兑换,做到进出有序、账目清楚。五是加强检查指导。建立了常态化检查机制,对“爱心超市”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确保规范运行。六是严格考核考评。将“爱心超市”作为全市脱贫攻坚重要工作来抓,纳入全市兜底脱贫考核,严格考核考评。

三、“爱心超市”实施的效果

引导群众用双手挣取积分,用积分兑换商品,不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群众致富热情,这是“爱心超市”建设的初衷。通过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有效解决了脱贫攻坚“等靠要”、个别群众“缠访闹”、房前屋后“脏乱差”、村民自治“慵懒散”等问题,赢得了群众点赞。

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是中办包联的贫困村,为了让“爱心超市”在本村“开花结果”,该村制定了棕、褐、蓝、红四色积分券,分别为1分、5分、10分、20分面值,积分券前面印制有村里主导产业、标志建筑等图案,背面书写“思想不进步、脱贫不算富”标语,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为切实提高群众参与率,该村修订完善了积分办法,将党的建设、新民风和基层治理3类9项纳入积分类别,提高了奖励分值,单项奖励从25分到200分不等,全村困难群众你追我赶、踊跃积分的文明乡风处处展现。该村优秀青年肖成波带领贫困群众创立了有机水稻种植合作社,产出的有机大米畅销省内外,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卫生示范户”,今年二季度通过群众评议为其积分55分,成为该村单项积分目前最高的农户,肖成波在积分现场高兴地说:“积分券是对个人的肯定,我还要继续努力,为村上多出力,争取做得更好!”。

平利县长安镇双杨村结合基层党建、新民风建设、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确定了“六有二十四条”积分评定标准。“六有”,即勤劳致富有目标、孝老爱亲有传承、诚实友善有品行、保护环境有公德、热爱集体有贡献、助推脱贫有成效,对每一大项又进行分解量化,形成二十四条具体标准,并根据权重进行赋分,同时制定评分实施细则,设置三个“一票否决”项目。这套标准体系将农户的现实表现进行了精准量化,涵盖了农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使民风评议有章可循。制定了资金筹措使用管理制度、货品采购管理制度、捐赠物品管理制度、积分管理制度、超市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货品领取管理制度“六项制度”,同时建立了捐赠物资接收、积分兑换、货品领取、货品采购、积分手册“五本台账”,确保了超市科学管理、规范运行。按照“两评一定一公示”程序进行评议,计算得出每户的综合得分,对参与评议的家庭户,民风评议得分在60分以下的不予兑换积分;民风评议得分达到60分的,赋予20分的基础积分;超过60分的,每超1分按2分积分。对家庭成员中有党员和道德评议委员的农户,民风评议得分达到80分的,赋予20分的基础积分;超过80分的,每超1分按4分积分。根据农户的实际积分,按照1分=1元的标准刷卡兑换货品。每季度积分评议得分在60分以下且排名后三位的户,将作为全村的反面典型予以公开曝光,并指定专人帮教,促进其整改上进。

“爱心超市”作为助推脱贫攻坚一种新的探索尝试,不仅深化了脱贫攻坚,还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基本形成了“比着干”成常态,“争先进”成自觉,“勇脱贫”成共识,“爱心超市”已成为全市连接干部与人民群众的纽带、树立脱贫信心的平台,创出了一条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新路子,全市先后涌现出了各级各类“最美家庭”6945户,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12710人,树立勤劳致富典型4562个,评选脱贫攻坚自强标兵3713人,1762户群众主动退出贫困户行列。

四、“爱心超市”面临的问题

1、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一方面,目前全市的“爱心超市”名称各异,既不利于理念提升,也不能形成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爱心超市”这一慈善救助品牌的新形象,向社会各界和社区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2、发展方向末能定位。目前,全市的“爱心超市”是以行政村为建制而设立的,规模大小、种类多少,管理规范程度各不相同,物资来源主要依靠帮扶单位和社会经常性捐赠,发展方向末能准确定位。

3、缺乏有效资金支撑。全市“爱心超市”前期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由于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长此以往,必然会遭遇资金瓶颈,导致运行困难。

4、社会动员机制不强。社会力量参与“爱心超市”捐赠广泛性不足,潜能没能得到有效发挥,不能够形成持续、全面的扶贫机制。

五、“爱心超市”发展的建设

一是建立定点帮扶长效机制。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帮扶思路,坚持脱贫不脱扶原则,实施派驻单位继续帮扶贫困村工作机制,集中派驻单位的优势资源,确保脱贫不脱扶。

二是建立慈善募捐长效机制。“爱心超市”要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如何使“爱心超市”能有源源不断的物资加以充实与补给,除政府的财政支持外,还必须拓展捐赠渠道,完善捐助网络,为慈善爱心人士提供一个经常性的奉献爱心平台,动员社会力量,有效地整合帮扶资源。比如:把经常性的社会捐赠接收站与“爱心超市”有机结合起来,开设“网上爱心超市”,设置“爱心榜”,开展网上捐赠”和“慈善一日捐”活动,实现互助互动;或者冠名捐赠,即以企业的名义向“爱心超市”捐款捐物,“爱心超市”以冠名形式回报。

三是创新“爱心超市”经营模式。“爱心超市”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在经营模式上不断创新,实现经营主体向多元化转变,打破目前政府包揽,经营主体资格单一的局面。

四是规范“爱心超市”管理制度。针对“爱心超市”运作过程中的物资募集与接收、仓储与管理、发放与领取三个重要环节,建立完善一整套管理规章制度,诸如物资募集接收办法,物品发放办法等。在操作中要做到帐目清楚,手续完备,进出有序,安全可靠,对物品捐赠、接收、调剂、发放均需按规定张榜公布。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