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706期/追赶超越/内容详情

石泉县推行“能人兴村”战略的实践与启示

作者:王玉安发布时间:2018-01-03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为充分吸引、汇聚能人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撬动能人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突破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的瓶颈,石泉县积极探索实践“能人兴村”战略。

  一、主要做法

  1、精准识别,确保能人有本事。一是打造优良环境。县委从优化引才用才环境入手,通过广泛的正面宣传和良性引导,搭建了一批能引才、用才、留才的优质平台,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二是严把能人质量。把脱贫攻坚作为人才自主创业、带领致富、服务农村、助推发展的主战场,把思想有境界、投资有实力、经营有能力和致富能帮带、新风能引领、治理能出力的“三有三能”标准要求作为选好能人的标准,通过加强宣传,制作联系卡等形式,多方摸底排查,确保把脱贫攻坚的尖兵和表率、社会领域的标兵和楷模、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在外经商务工的成功人士和技术能手吸引到农村能人队伍之中。三是分门别类入库。根据能人自身优势、特长将农村能人分门别类建立能人库。目前,全县能人库已筛选入库各类能人1100余人,其中本土能人730余名,返乡能人260余名,引进外地能人100余名。

  2、搭建舞台,确保能人能干事。一是为创业型能人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能人在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智力扶贫上的作用,在各级党组织动员和引导下,发展型能人积极投入到创办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100个示范化农业合作社,兴办100个家庭农场,培育1000个产业大户,培养1000名技术能手,培育10000名职业农民的行动中,形成“能人带动实体经济、群众参与实体经济、贫困户受益实体经济”的良好体系。二是为乡贤型能人搭建“新民风建设”平台。针对农村“要面子”比阔气铺张浪费、贫困户等靠要内生动力不足、不孝老不诚信、道德缺失等不良风气,利用能人威信高能带头的优势,村级党组织主导建立“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依靠能人表率示范,发挥能人“扶志”作用,在贫困群众中逐步兴起“自强之风、实干之风、感恩之风”。三是为综合型能人搭建政治参与平台。发挥综合型能人善组织、懂管理、群众服的优势,牵头建立志愿服务队和公益基金会,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解决脱贫攻坚实际困难;积极探索建立村域决策能人参与制度,邀请能人参加支委会、村委会决策村级事务,参与各项村域治理工作;大力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吸纳能人加入党组织,择优选拔能人进村级班子,推荐选举能人担任县镇两级“两代一委”,有效强化了基层队伍,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公信力。

  3、优惠扶持,确保能人想干事。一是服务上从优。对创业兴业的能人提供优先承包资源、优先项目扶持、优先减免费用等优惠政策,实行立项审批、土地征用、环境评估、人才招聘“全托式”和“一站式”服务。二是项目上支持。全县整合各类项目98个、农村发展资金1100万元,与能人牵头发展的产业分布相匹配,与能人创办领办的经济组织相对接,支持能人把实业做实,把“蛋糕”做大。三是经济上奖励。对能人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强、成效好的,达到规上企业标准的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达到专业合作示范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和职业农民标准的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0.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能人在扩大经营规模中缺资金的给予财信担保和贴息政策。

  4、统筹管理,确保能人干成事。一是党委责任落实到位。县镇两级党委作为“能人兴村”战略的实施主体,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都把“能人兴村”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制定并抓好了农村能人培养、管理、激励等配套政策的落实,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二是支部作用发挥明显。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让支部成为汇聚人才资源、凝聚人才力量的核心阵地,在确定产业规划时要发挥支部集体优势,确保产业发展长远可行见效。坚持“双培有渠道、双带有措施”的原则,使能人、党员双向健康流动,让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能人成为村干部队伍后备力量和主要来源,确保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质量有增长,班子、党员力量有增强。三是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在县“能人兴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都能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能人兴村”战略的核心思想,按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坚持解决急需与夯实基础相结合、外部支持和内生发展相结合,统筹城乡、整合资源、精准施策,加大对基层各类人才倾斜支持力度,促进各方面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激发基层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取得的成效

  1、凸显了能人聚集的新作用。石泉县实施“能人兴村”战略一年多来,农村能人数量稳步增长,特别是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经商、在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回乡工作、创业,已建成了600人的县级人才超市和1000人的镇级人才超市,各村(社区)都拥有至少10人以上的能人队伍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强化技术培训、现场锻炼、职业农民培育等方式,已培养技术能手400余名,培育职业农民2500人,能人队伍也逐渐向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方向发展。

  2、扩宽了农民致富的新渠道。县镇两级咬紧“能人兴村”战略“七个一”工作目标,精心谋划、科学施策,阶段性任务已全面完成。能人已创办企业39个,发展农业园区30个、专业合作社156家、家庭农场100个、产业大户450户,安置36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发展订单农业23000余亩,吸纳800余户贫困户资源资金入股,累计分红500余万元,4000余户、10000余名贫困群众通过能人兴业的带动实现了稳定脱贫。

  3、建立了村域治理的新模式。石泉县扩宽能人功能,创新推行“支部+能人+X”村域治理模式,充分发挥能人功效,使农村能人更有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能人参与道德评议320余场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530余件。倡导鼓励能人带头当义工、献爱心、做好事,全县组建了14支专业志愿服务队、125支村级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场次,建立农村公益基金26个,帮扶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和弱势群体资金达300余万元,通过能人引领,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四、工作启示

  启示之一:实行能人兴村战略,是推进县域人才工作发展的首要任务。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任务繁多,农村是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最好、最大舞台,农村能人也是数量最多、覆盖最广、作用最大的一类群体,更是改革的重点、难点。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农村迫切需要能够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能够引领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的能人,实行能人兴村战略,就是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少数,从而使农村能人队伍得以壮大,使各类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启示之二:实行能人兴村战略,是破解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的必然选择。能人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是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充分发挥农村能人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他们用经营企业的理念经营村庄,盘活农村的人、地、财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吸纳贫困村民就业增收,对于加快农村“三业”发展,引领和带动经济转型,推动“三宜”石泉建设,带领群众同奔小康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启示之三:实行能人兴村战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由之路。农村能人是在长期的创业历练中脱颖而出的农村精英,造就了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气质和品格,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和实力,有着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实践证明,发挥好能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引领和帮扶作用是精准脱贫的有效举措,挖掘能人在扶贫上的知识、技术、销售、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能有效调动贫困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消除贫困户患得患失、等待观望的重重顾虑,打通精神动力不足的堵点,破解增收难以持续的难题,助推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启示之四:实行能人兴村战略,是建强基层党组织的现实要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也是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实施能人兴村战略,让政治素质高、见识多能力强、社会联系广泛的能人担任村“三委”干部,能给村级班子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发挥好村级班子中能人在脱贫致富中的领头羊作用,能有效增强村级组织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作者系中共石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