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改革催生乡村巨变——对牛蹄镇“三变”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汉滨区委农工部 汉滨区牛蹄镇联合调研组
近年来,牛蹄镇紧紧抓住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建现代农业园区的机遇,按照“全域规划引领、民间资本撬动、园区社区融合、文明生态一体”的发展思路,以“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目标,充分激活闲置的农村土地资源,镇域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为汉滨农村“三变”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出路在于“三变”
1. 资源变资产。牛蹄镇旅游和富硒产品资源丰富,基于此,该镇将土地集约管理,规模化经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从2013年以来,京康、阳晨两大公司加大了土地流转力度,在土地上做文章,仅京康公司流转612户农户土地共计3071.52亩,与农户签订20年合同,年兑付土地流转费953035.2元。在公司的引领下,该镇涌现了一批能人志士回乡创业,截至目前形成了土坪茶叶、红豆杉、花椒种植、高山蜂蜜、宏旺、金狮(养猪)、兴康、富硒鸿牛等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魔芋、核桃种植大户两个,且核桃连片种植近2000亩。全镇园区、合作社共流转土地5000余亩,年土地流转带来近200万元的租金收益。
2. 资金变股金。为支持产业发展,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鼓励贫困户主动积极参与脱贫致富,一是启动了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省供销集团与京康农业公司合作,注入资金27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400万,持有股权45%。并与全镇贫困户签订了《产业精准帮扶协议书》,约定2400万元每年按5%的固化收益分配到全镇贫困户。2016年当年脱贫摘帽的127户贫困户,户约分红6000多元,下年度摘帽的529户贫困户,户约分红620元。二是按照“分户贷款、集中使用、贫困户收益”的思路,动员贫困户贷款加入公司合作建园,仅京康农业园区就有42户贫困户将174万元投入其中,以年10%的固化收益兑现给贫困户,每年至少有3000至5000的收益。三是鼓励群众、贫困户将土地流转预期兑付(最长为10年的流转费)的资金折换成股金,每股为2000元,贫困户降低为500元,合作社另配股1500元,每股按照1—3%收益兑付给股民。
3. 农民变股民。为使广大农民都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人,牛蹄镇从2015年起广泛宣传,以“贫富携手、同步小康”为目标,只要是镇内村民都可以依土地、务工等变为股本金入股京康园区合作社,目前以每股2000元入股的股民共有71户。在此基础上,为使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输血与造血并进,2016年京康园区把全镇655户1640人的贫困户列为收益对象,全年分红120万元,实现了点对点帮扶,让贫困户变为园区的股东,让广大村民深刻理解支持园区建设就是支持自身发展,形成与产业发展共荣辱的意识。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京康园区下的土坪茶叶合作社荣获“2016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殊荣。牛蹄镇在园区的引领下,通过多产业同步叠加发展,提供管理、技术岗位50余个,培养产业工人450人,季节临时用工解决岗位1000余人。
“变”出牛蹄特色
三变改革后,牛蹄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变,无论是来此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或是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感叹这一个边远的山区小镇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社区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排排路灯照亮夜幕下的集镇和社区街道,一条条银色水泥路盘山而行,满山遍野的富硒茶叶示范园和核桃园正在蓬勃发展,镇域民风淳朴,老百姓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2016年牛蹄镇在全区年终综合考核中获得一等奖,并评为信访“三无”镇办,全市“创业就业”示范镇。
1. 在总体规划上实现了“全域发展”。目前,牛蹄镇按照全域发展思路,制定了牛蹄2014—2025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与景观提升、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在产业布局上提出了“一心、三带、一区”的空间布局。京康公司、阳晨公司在全域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总体布局于2016年、2017年出巨资邀请了世界500强设计公司——北京达沃斯以及上海、台湾著名设计公司,对其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使牛蹄的社区、园区、景区做到三区相互融合,做牢做强产业园区建设,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发家致富。
2. 在路网建设上实现了“畅通无阻”。近年来,牛蹄镇按照“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富”的思路,紧紧抓住了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关键牛鼻子,修建拓宽的双牛路于2014年实现进入城区2小时以内到达,比以前用时缩短了2小时;投资500万元修建了朝天河至林本村8.2公里4.5米宽的道路,目前已完成硬化;投资2900万元修建了集镇至凤凰村6.5米宽道路(牛蹄—擂鼓台—凤堰古梯田旅游大环线11.3公里),现已开始硬化路面。镇内修建村组主干道15条,园区生产道路10条,砂石路6条,其中水泥硬化道路达70.6公里,形成了环形交通网络,从镇政府出发到达最远的村也仅需20余分钟车程,打造了牛蹄“半小时经济圈”。
3. 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了“一花盛艳、百花齐放”。今日的牛蹄,产业已形成以富硒茶叶示范园为主导,花卉、核桃、魔芋、畜牧养殖等产业为辅助的多产叠加新模式,2个园区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550户贫困户,形成相互促进、你追我赶的良好发展态势,由政府输血到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进而带动贫困户脱贫,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2016年,京康公司产业精准扶贫促使本镇656户贫困户、1649贫困人口增收1936681元,户均增收2956.76元,人均增收739.19元,其中,贫困户土地流转123户收入204956元,66户园区务工收入322550元,合作建园42户固化收益174000元,656户股权收益分红1092715元,656户资金补助65500元。2017年上半年,有45户贫困户劳务工资性收入115080元,人均2557.33元。
4. 在帮扶贫困户脱贫上实现了多渠道增收。目前,牛蹄镇通过政府组织引领,企业强力带动,实现了贫困户多渠道增收。分别是:①土地流转收入,②政策补助收入,③持股收入,④参与园区(合作社)管理收入,⑤务工收入,⑥定单农业收入,⑦技能培训收入,⑧农副产品收入,⑨金融“5321”政策收入(贫困户入股京康公司,按每户入30000至50000元计算,每户每年可分红3000至5000元),⑩固化收入(省供销集团入股京康农业公司2400万扶贫资金,每年按5%固化收益可分配给牛蹄镇贫困户120万元,户均2000元)。在实际工作中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获取收益;在茶园丰产期,将茶园回馈给贫困户经营,公司负责收购鲜叶、加工、销售,以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在茶叶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吸纳贫困户来公司茶园务工成为产业工人,获得劳务收益,日支付80~100元/人,符合条件的招聘为正式员工,从而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三变”带来的启示
牛蹄镇的“三变”改革是汉滨区农村改革过程中凸显的一个亮点,是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牛蹄精神”在牛蹄的真实写照。牛蹄镇通过“三变”改革,破解了边远贫困山区土地零散、贫瘠撂荒和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难题,所取得的成果催人奋进,其经验弥足珍贵,值得认真总结,给人的启示非常深刻,发人深思。
启示之一:全域规划,分步实施是“三变”改革成功的前提。牛蹄镇在本次“三变”改革开始之初,按照全镇一盘棋的思路,请专业设计公司,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域规划、总体布局,制定了全域牛蹄2014——2025经济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与景观提升、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在产业布局上提出了“一心、三带、一区”的空间布局。按照规划的总体要求,分步实施,确保了整体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的有序扎实的推进。
启示之二:党委政府一班人勇创业、敢担当是“三变”改革成功的关键。在牛蹄镇的“三变”改革推进中,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理清镇域发展总体思路,敢担当、勇作为,在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的基础上,多次请上级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到镇上调研指导、出谋划策,召开现场会、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确保了项目的落地实施和改革工作的推进。
启示之三: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回乡帮扶是“三变”改革成功的基础。牛蹄人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致富思源、回报家乡”。一个近8000人的小镇,在近十几年中,在外创业成功的老板、企业家纷纷回馈家乡,捐资投资建设就达几千万元。特别是京康公司和阳晨牧业公司的倾心回馈,使贫瘠的土地变成了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牛蹄镇“三变”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