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农村贫困党员心中的一盏灯

    —赵湾镇党委推行农村贫困党员帮扶基金纪实

    作者:佚名 时间:2007-09-17 08:50 来源:中共旬阳县委组织部 字号: 打印

    步入旬阳县赵湾镇帽顶村三组赵国明家,一排排标准化“正大模式”圈舍养猪厂呈现眼帘,活蹦乱跳的50头猪崽,使他一家面带微笑,猪饲料销售点收入可观,使他从一个农村贫困党员一跃成为全镇富裕户,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像他这样通过党员扶助基金帮扶一年脱贫,甚至成为富裕户的党员全镇有21户。农村贫困党员帮扶基金为全镇党员心中点亮一盏灯,滋润着他们的心田,也带动着农村 的产业基地化、规范化,巩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找准症结

    赵湾镇辖15个行政村(社)5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481户,总人口17479人,其中农业人口15945人,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耕地41460亩,有基层党支部24个,其中农村支部15个,党员767名,其中农村党员604人。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520万元,财政收入2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9元。

    近年来镇党委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狠抓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了“三级联创”活动,以“党员双带”,“四个培养”、“旗帜工作”、“党员承诺制”等有效载体,不断丰富“三级联创”内容,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增强,但在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了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永葆党的先进性,镇党委对全镇各支部党员现状经过充分调查摸底,全镇人均纯收入在924元以下的农村贫困党员76名,其中男66人,女10人,长期有病、伤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造成贫困22人,占29%,人多地少、无主导产业、或找不到致富门路、缺资金造成贫困54人,占71%。发现以下两个“瓶颈”影响着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一是党员队伍自身存在“二高两低”的问题,即年龄偏高、文化科技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居住条件偏僻的农村党员至今未摆脱贫困,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二是部分党员受自身能力限制,无主导产业或找不到致富门路、或因灾、因病、懂技术善经营但缺资金的党员在产业发展和致富路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起来,许多村民对本村有多少党员说不清,多数党员的模范作用看不到,产业大户不愿意向党组织靠拢,党组织失去了吸引力。造成产业大户中党员比例比较低,发展党员速度慢。

    对症下药

    针对以上原因,镇党委积极探索,在总结影响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两个主要原因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查研究,一致认为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尽快脱贫奔小康,必须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要使党员先进性得以体现,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必须使贫困党员率先脱贫,成为产业大户,致富标兵,果断提出了建立农村贫困党员扶助基金,5年时间,使所有党员定期脱贫,走上富裕之路。让广大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产业意识,爱党意识和先进性意识。

    一是摸清底子,建立 贫困党员台帐。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镇党委抽调45名责任心强的干部,每村保证3名,制定统一表格,深入各党员户对年收入在924元以下党员户认真调查摸底,对家庭人口、文化程度、家庭劳力、家庭收入、贫困原因进行一一摸底登记造册,根据贫困原因分类登记,建立专门台帐,对哪些年老体弱的党员或因病致贫的党员实行民政低保救助和医疗救助,镇党委重点对因缺资金、技术的贫困党员实行基金救助,从资金、技术、项目、技术等方面全面进行帮助。

    二是建立专户,实施扶助基金规范动作。镇党委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赵湾镇关于对农村贫困党员实行帮扶脱贫的实施意见》。采取“镇财政挤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筹资6万元建立镇级贫困党员扶贫救助基金,基金实行专款、专帐、专用、专门机构管理。在操作中实行“三级审核四不贷五公开”即凡人均纯收入在924元以下有劳动能力,有致富项目的农村贫困党员,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村党支部审核签署意见,上报镇党委;分管副书记派人会同村支部共同到户实地考察确定发展项目,担保人签署意见;镇党委会议研究审核同意后签订借款合同。按照因人、因户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扶助,每个被扶助党员每年享受扶助资金2000元。基金实行无息借贷,使用期限为一年,到期还本。对用于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非生产性项目,一律不予借贷;对无致富项目、无劳动能力、思维不敏捷的贫困党员不予借贷;对好逸恶劳、无还款能力、信誉度不够贫困党员不 予借贷;村干部公示后群众有异议的党员不予借贷;实行扶助对象、扶助资金、发展项目、年度计划、包联领导“五公开”。增强扶助资金的透明度。

    三是落实包帮责任,确保定期脱贫。镇党委根据贫困党员状况,制定严密的扶助计划,每年计划扶助30名贫困党员。凡列入当年扶助的贫困党员,由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含退居二线领导)实行定向包联,镇机关,镇属支部党员实行包帮,每名领导包联3户扶助对象,从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包扶,由包帮党员亲自组织实施。包扶任务:一是经常对包帮党员进行党的知识、方针、政策和法制教育,从思想上全力扶帮,增强每位党员艰苦创业意识,借助扶助资金奋力实现脱贫,结合贫困党员从事项目实际深入田间地头定期为他们传授科技知识和技能,提供市场信息和天气预报变化情况。二是找准包扶党员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帮扶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尽力解决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其尽快脱贫。通过包帮任务的明确,使他们帮有方向,党员奋斗有目标责任的落实,使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发放管理考核机制。为确保农村党员扶助工作落到实处,镇党委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农村贫困党员扶助资金管理办公室,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组织人事干部、财政所基金专户管理人员为成员。办公室具体负责扶助基金的审批、管理、回收。并建立了党员扶持救助资金发放长效机制,镇党委每季度对党员扶助资金使用情况抽专人由包联领导交叉对党员发展的项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成绩,弥补不足。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委会听取包联领导和各支部包帮党员开展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扶助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和对策。同时将扶助党员资金使用和脱贫情况列入镇对各村党支部、每位包帮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范畴,并严格奖惩兑现,对完不成任务的党支部不能评为先进党支部、党员干部不能评优评模。依次促进领导、机关、镇属各支部、各村支部共同参与,积极支持,全力配合,抓出实效,使农村贫困党员体会到党的温暖,看到致富的希望,更好地体现党员先进性。

    初显成效

    农村贫困党员扶助基金的实施,改变了农村党员的结构和质量,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高,产业化建设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1、党员的形象改变了。通过党员扶助资金,每年使20名贫困党员逐步脱贫。贫困党员逐渐减少,党员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极大地提高了党组织的威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产业大户、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2年来,共发展党员23名,其中产业大户12名,占发展总数的50%,务工、建筑、经商等优秀青年9名,机关干部2名。

    2、促进了全镇产业的发展。扶助基金围绕全镇烟、桑、畜等三个主导产业服务,所有包帮对象都围绕主导产业定规划、定目标。桦树梁村周忠武利用扶助资金建立标准化蚕室,栽植密植桑园5亩,年养蚕达到15张,产茧1050斤,实现产值1.2万元,带动了桦树梁村一组蚕桑产业发展,去冬自发组织规划实施栽植连片密植桑园128亩,成为全镇养蚕专业组,党员颜克文利用扶助基金购进猪崽,年养猪30头,率先办起了全镇唯一一家养猪协会,使会员达到32名。李厚兴年发展烤烟15亩,收入2万余元。通过贫困党员的带动发展。一路低落的烟草,今年面积稳定在13500亩,预计收购产值1400万元,农民仅此一项收入达到900元。畜牧产业全镇存栏3万头,50头以上大户达到80户,蚕桑产业共新栽密植桑园500亩,累计留存3500亩,年养蚕3100张,蚕农净收入250万元以上。

    3、党员致富带富能力显著提高。2年来,共采用扶助资金帮助21户贫困党员,通过一年的努力基本脱贫,有14户成为全镇富裕户和产业大户。在村党支部组织他们认真履行党员承诺制和党员“双带”工程,14户产业大户每位包帮1-2户贫困户,与他们手把手结对子帮扶,传授他们的脱贫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共带动24户贫困脱贫。党员李厚兴帮扶贫困户刘金明种植烤烟8亩,建育苗、整地、嫁接大田管理等环节全力进行帮扶,实施技术指导,有望实现产值800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当年顺利脱贫,陈金虎帮扶贫困户陈元海种烟6亩,收入达到6000元,摆脱靠政府长年救济之路。党员赵国明借助跑市场优势帮扶贫困户刘振海外出务工收入可观,年收入2万余元,除还清所有欠帐以外,现存款1万余元,成为全村富户。

    农村贫困党员基金经过近两年的动作,虽然成效已初步呈现,但基金规模偏小,因而每个借贷数款较小,要真正扶持培育一个产业,使党员脱贫,2000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探索和解决基金的投入和发展壮大机制,使基金真正成为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的希望和保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