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四大农业支柱总产值突破十亿

    作者:秦宗道 时间:2007-08-29 10:03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找准优势、放大优势、叫响优势,紫阳县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大做文章。茶叶、蚕桑、畜牧、劳务四业鼎兴,总产值已达10亿元规模。来自农业支柱产业的贡献占农民总收入的78%,约为1500元。
    突破传统产业发展,促进千家万户增收。紫阳用大惠及面的传统产业覆盖大面积存在的贫困人口,有力推动了全县的脱贫致富进程,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5年来,全县相继有近10万农民依托产业发展成功踏上了致富之路。截至目前,该县已形成产业基地乡镇16个,专业村157个,产业大户21600户。蓬勃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撑起了紫阳“三农”发展的一片晴空。10个示范新农村、75个扶贫重点村、19个特困村、5个生态文明村建设轰轰烈烈,铺开了改天换地的动人画卷。
    5年来,该县相继投入3亿多元资金扩张产业基地规模,破解了产业量小质低的困局,提升了产业的规模竞争力。到目前为止,该县茶园面积已达16万亩,桑园面积8万亩,发展畜禽百万头,年输出劳务8万人次。茶、桑、畜、劳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达1.3亿元、1.1亿元、2.5亿元、5.2亿元。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该县还捆绑投入了近4亿元资金,加快了灌溉设施、土地复垦、农村交通、集贸市场等建设进程,全县共修建堰渠20多条,水窖2000多口,复垦土地5000多亩,修筑农村公路1200多公里,新改建集贸市场6个。此外,该县还将生态治理作为农业发展的“全安工程”加快推进,全县相继实施退耕还林42万亩,有效遏制了洪涝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有力促进各大产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该县坚持对传统产业不断进行改造和提升,产业化经营体系日异健全。茶、蚕、畜分别建立了相应的产业协会,强化了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茶叶和蚕桑建立了龙头企业。全县共建名优茶加工厂148个,培育骨干企业12个。今年,该县还拿出400万元以奖代补拉开了25个标准化示范企业建设。蚕桑龙头企业抢抓国家“东桑西移”机遇,直接深入田间建设“第一车间”,全面推行保护价收购措施,蚕桑业是该县农民目前受惠最多、风险最低的产业。畜牧业狠抓良种推广和疫病防控,保证了丰产丰收。劳务产业狠抓技能培训和组织化输出,成功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由买“苦力”向买“技术”转变,二是由盲目流动向有序有效转移转变。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该县不遗余力加强品牌建设。农产品主打富硒品牌,紫阳富硒茶成效最为明显,注册了国家证明商标,获得了国家原产地保护,申请获准了QS市场准入认证,获准颁布了《富硒茶标准综合体》,牢牢掌握了技术制高点和市场主导权。劳务方面,该县通过策划举办活动,叫响“紫阳硒妹”和“巴山汉子”两张名片,“立足大西北,进军大西南,抢滩长三角,入驻津京塘”,紫阳劳务由内向外不断拓展输出市场,呈现出五湖四海揽金掘银的喜人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dkp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