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是国家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十三五”期间有贫困村79个、贫困人口18507户44811人。通过本轮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核定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5339户38215人。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把聚力突破茶饮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系统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较好成效。2016年,全县茶叶基地规模达到23万亩,产茶9000吨,产值10亿元,基本实现农民人均1亩茶叶园,户均增收1万元的初级目标。当年全县15个贫困村4489户12777人实现脱贫退出,其中产业脱贫2797户8987人,贫困户产业收入占比达到49%,贫困户茶叶收入在产业收入中占比达55%。今年我们在全县全面推进产业脱贫,奋力实现特色农业精准到村到户全覆盖,力促市场主体带动产业扶贫精准到村到户全覆盖和科技服务精准到村到户全覆盖。全县呈现出茶业率先突破、生态猪等大众产业竞相跟进、园区企业争相包帮、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可喜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规划,统筹产业脱贫。按照全面规划、全面推进、突出茶饮产业、突出贫困村、突出市场主体带动的“两全面三突出”思路,系统谋划产业扶贫。在发展规划上,针对全县137个村特别是79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户,制定了《平利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逐村逐户精准对接,落实产业脱贫措施。在产业选择上,以茶叶为重点,以生态猪、绞股蓝、富硒粮油、中药材为补充,全县培育10万亩精品茶,带动发展10万亩绞股蓝、10万头生态猪、10万亩富硒粮油、10万亩中药材。在推进落实上,大力实施“一村一业一企(园、社)”,确保每个贫困村能发展茶叶的种茶兴茶,不适合发展种茶的至少有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帮扶企业、一个脱贫园区,构建了横向联合兴产业、纵向对接贫困户的精准扶贫体系。
持续做大基地、建好园区,引领产业脱贫。坚持茶产业一业率先突破不动摇,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方式,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持续做大产业基地,着力建好农业园区。截至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10.6万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56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23个、航母型园区4个,依托园区参与组建专业合作社38个,入社会员3600户,园区劳务用工1.13万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2520户7230人,年人均增收2200元,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园区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订单生产得定金,实现了持久增收、稳固脱贫。
聚力做强龙头、做大企业,带动产业脱贫。县政府每年安排产业扶贫专项资金3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2亿元,用好4亿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资金,优先扶持以茶叶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与此同时,结合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扩面,抢抓金融扶贫政策机遇,为贫困户发放“5321”贷款1.8亿元,投放量在全市排名第三,贫困户受益面全市最大,为产业脱贫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积极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十百千万”发展规划,以女娲银峰、女娲茗茶、田珍茶业、原生工夫红茶、盛丰源、忠晨牧业、兰兴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帮扶力度,树立产业标杆,打造扶贫企业航母。目前全县以茶叶为重点正在争创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家,培育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9家、规模养殖企业39家,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60家。今年,我们落实150家产业经营主体帮扶34个计划脱贫村10000户贫困户,一对一签订5年以上帮扶协议,不脱贫不脱钩,脱贫了还要扶上马送一程,打造不走的产业扶贫工作队。
用心做优产品、做响品牌,支撑产业脱贫。坚持把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当做生命线来抓,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挖掘平利茶叶历史文化,扩大平利茶叶的社会认同,“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利绞股蓝”获得国家驰名商标,75家企业取得“三品一标”认证,3家企业通过欧盟质量标准认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产品结构,形成了大众消费茶、名优礼品茶、微粉原料茶三大类别,并以绿茶为主体,红茶、白茶、黑茶、粗茶为补充的茶产品体系,实现了茶叶资源的充分利用。创新市场营销,积极推广“互联网+”网销脱贫新模式,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培育发展42家电商企业和355家网店,通过订单生产、种养回购等方式,带动940户贫困户在电商产业链中增收。走出陕西、放眼全国,紧盯“一带一路”拓宽茶叶市场,大力开展专卖店直销、专场推销,打造多元化销售渠道,目前在大中城市国际机场、连锁超市开设平利名优产品专卖店200余家,去年平利绿茶出口创汇200万美元,实现了安康茶叶出口零的突破,成为陕茶出口的主力军。
突出四个坚持、四个强化,夯实产业脱贫。在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中,突出“四个坚持”,即坚持群众主体、坚持长短结合、坚持精准施策、坚持持续增收,做到“四个强化”,即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利益联结、强化考核评比、强化政策激励,把企业带动贫困户数量和效果作为衡量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标尺,以增收目标完成率、帮扶对象精准退出率、脱贫对象巩固率和群众满意度“三率一度”为主要考核内容,把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实行奖扶“三挂钩”,即与财政扶持项目资金挂钩、与优先落实两权抵押贷款挂钩、与扶贫支农再贷款奖励挂钩(年利率1.75%)。同时对帮扶贫困户精准退出的、当年帮扶该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且对帮扶工作满意的,每年每户按500元标准给予企业奖励;对脱贫不脱钩、继续包帮脱贫户没有返贫且对帮扶巩固工作满意的按户给予一定奖励,让扶贫做得好的企业政治上得荣誉,社会上树美誉,发展上有机遇,激励市场经营主体主动参与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