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公安局关于推广岚皋县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实施意见的通知 | 公开目录: | 政府办文件 |
索引号 | 719776475-20200-2014-0389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责任部门 | 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14年12月19日 |
文号 | 安政办发〔2014〕146号 | 公开日期: | 2014-12-22 15:28 |
有效性 | 有效 |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公安局关于推广岚皋县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今年以来,岚皋县积极推行社区民生新警务,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大力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创新服务举措,着力打造新形势下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更好地服务了群众、保障了民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市公安局在总结岚皋经验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推广岚皋县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2月19日
关于推广岚皋县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的实施意见
安康市公安局
为全面提升新形势下全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总结和推广岚皋实行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的工作经验,全面推进“四项建设”,实现全市社区警务工作长远发展,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现就推行岚皋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秉承“基础为根,民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和实践标准,立足实际,创新工作,深入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着力打造民生警务,更好地服务群众。
(二)基本原则。大力推行岚皋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以社 区警务建设为依托,以推行“十小” 警务、践行市公安局制定的“44 项便民利民举措”、打造民生警务服务平台为抓手,坚持从小处入手,用社区小警务,促进社会大和谐,以信息快通道,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架起警民渔水情的纽带桥梁,筑牢一方平安的坚实之基。
(三)工作目标。通过推行岚皋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进一 步增强全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为民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延伸为民服务的渠道和触角,使老百姓到公安机关报案、办事、求助等更加便捷、高效,力促全市社会治安持续稳定、重大刑事发案逐年下降,实现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工作内容及方法措施
(一)打造专职化社区警务,建成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坚持以民意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布警,把警务室建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把社区警务室打造成 “专职、专责、专能”的专职化警务室。以社区为单元,在城区及重点集镇建立社区警务室,在不设派出所的镇和农村人口集中聚集区以及治安复杂区域设立农村中心警务室,在治安复杂的工业园区、学校、医院等处设立流动警务室,在警务室辐射不到的地方,实行民警连片包村责任制,确保基层基础工作全覆盖。一是强化社区警力配置。把警力下沉到社区和农村,选派、抽调机关民警到警务室工作,确保每个社区警务室有1 名正式民警,2 名以上辅警,农村中心警务室有1 至 2 名正式民警,2 名以上辅警。二是强力保障建设。要积极筹 措专项资金,落实警务室的办公用房,统一外观标识,为警务室配备交通工具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开通“三网”即公安专网、互联网、视频监控光纤网,在警务室全部建成“五级视频监控平台”,落实警务室经费保障和社区民警生活补助,实行警务室民警兼任社区(村委会)副主任及等同职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强势推进入轨。县区公安机关要按照边学边练,边建边干的原则,紧紧围绕社区警务室五大职责,制定推行岚皋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的实施方案、警务室民警工作规范、推行“十小警务”工作意见等制度和措施,解决社区民警干什么的问题。要组织社区民警开展“百名民警进万家”、“社区警务.体验行”等主题活动,解决社区民警怎么干的问题。在工作推进中,按照辖区工作实际,要明确每个社区民警每个月、每个周走访入户数、采集信息数、摸排情况数、安全检查数等,用简明量化的任务指标,敦促社区民警心往社区想,人往社区跑,力往社区使,真正让社区警务室建起来,让社区民警干起来,让社区警务活起来。
(二)推行“十小”警务,打造人性化民生警务。在全市公安机关基层单位及警务室大力开展“十小警务”活动,即:排查化解“小纠纷”,甘当民间“灭火器”;组建完善“小帮手”,营造警民共建;摸排帮教“小对象”,消除治安隐患;排查清理“小隐患”,杜绝安全事故;注重搞好“小防范”,提升防控能
力;主动查办“小案件”,伸张公平正义;营造良好“小环境”, 打造和谐氛围;提供便民“小服务”,全心服务群众;高度重视“小建议”,改进勤务能力;认真履行“小职责”,树立良好形象。积极开展社区民警“十进”活动,即:进上访、缠访人员的门,进矛盾纠纷当事人的门,进重点管控对象的门,进在逃人员亲属的门,进留守人员的门,进治安积极分子的门,进流动暂住人口的门,进社区、村组干部的门,进个体工商户的门,进治安重点单位的门。各级公安机关要以社区“十小”警务和社区民警“十进”活动为抓手,切实增强民警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民警的工作作风,彻底消除“冷、硬、横、推、拖”现象,积极妥善解决部分基层单位和民警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矛盾”、“小纠纷”、“小隐患”、“小案件”重视不够、漠然处之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实现做实“小创建”、构建“大平安”,做优“小服务”、架设“连心桥”,做细“小帮扶”、传递“大温暖”的目标。
(三)打造信息化高效警务,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要认真履行省公安厅50 项、市公安局44 项便民措施,坚持以民意为导向,从实际工作出发,从本地民情、社情出发,制订出具有本县区特色、更具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为更好的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奠定基础。要进一步创新理念,充分发挥信息化引领现代警务的作用,全面整合户政、出入境、治安、交警、刑侦、消防、法制、110 报警等业务资源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多种民生诉求,建立集在线报案、求助、法律咨询、办理证照、投诉举报、实时回访、监督考核、智能分析、业务办理短信告知等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民生警务服务平台,积极为群众提供网上办事、民意直通、交流互动、警务公开、安全防范等服务,方便广大群众,使群众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办理公安有关事项、反映民生诉求、网上举报投诉、查询案件办理情况和有关法规, 形成“外网直接受理、内网一站办结、平台统一反馈”的内外网一体化办理模式,实现对民生诉求事项的电话、短信、网络全方位、全时空覆盖,确保社情民意无障碍直通,确保“民生警务平台”逐步成为广大群众在工作生活的“公安百事通”,实现公安服务群众“零距离”。各级公安机关要以践行“44 项便民利民措施” 为契机,积极为群众提供错时延时、电话预约等便民服务,为人民群众医疗、入学、就业、落户、生产生活等提供便捷服务。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岚皋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核心是既抓好大案大事,又抓好小案小事。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行岚皋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的重要意义,把推行岚皋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作为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深化社区警务战略的有效载体,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组织机构,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要统筹安排,调整工作重心,合理安排警力,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二)加强督导,加大投入。各级要加强对推行岚皋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确保任务到位、责任到位。要建立健全社区民生警务保障机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断改善硬件设施,提升软件管理水平,确保社区民生警务取得实效。
(三)大力宣传,积极创新。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推 行岚皋社区民生新警务模式的重要意义,形成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群众拥护的良好工作氛围。要认真总结推行社区民生新警务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不断提升社区民生警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公文PDF原文:安政办发〔2014〕146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