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正文内容
    文件名称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 年)的通知 公开目录: 政府办文件,中长期发展规划
    索引号 719776475-20200-2013-0293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3年10月28日
    文号 安政办发〔2013〕129 号 公开日期: 2013-10-29 11:22
    有效性 有效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 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康“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 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 年10 月28 日

    安康“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 年)

      为弘扬汉水文化,建设“人文生态安康”,促进我市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与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本规划纲要所称博物馆群是指以一个或几个大型博物馆为龙头,通过与相近周边的博物馆的合作与交流而形成“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区域一体”的共同体。
      一、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
      安康文化遗产丰富,特色鲜明,是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宝贵资源。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4951 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 处、县级文物保护929处;国有可移动文物23071 件组,其中一级文物73 件组、二级文物242 件组、三级文物1698 件组;博物馆(纪念馆)13 个,其中国有博物馆(纪念馆)8 个(含行业博物馆)、民办博物馆5个;文物景点10 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4 个,其中国家级3 个、省级24 个、市级146 个、县级331 个。同时,安康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天然中药材之乡”、清洁能源基地、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也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的医药、工业、交通、科技等类型的近现代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我市建设“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奠定了丰厚的资源基础。
      近年来,我市博物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陕西首座生态博物馆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挂牌成立,西北首家教育博物馆与安康文庙建成对外开放,投资近亿元的陕南最大综合博物馆安康博物馆开工建设,历史名人纪念馆汉阴三沈纪念馆和旬阳红军纪念馆影响广泛,以旬阳汉江航运博物馆为代表的行业博物馆和以旬阳太极城博物馆为代表的民办博物馆方兴未艾,旬阳黄州馆、杨泗庙、岚皋周氏武学、白河张氏民宅等一批汉江古会馆群和陕南特色民群逐渐开辟成参观场所,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市博物馆事业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安康博物馆事业发展势头虽然强劲,但仍尚处在现代博物馆业发展初级阶段,对地方经济社会拉动性不强。突出表现在:一是总量不足,类型单一,特色不鲜明,提供文化服务不足,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迫切需求、现代博物馆业行业标准、“人文生态安康”建设要求不相适应;二是缺乏统一规划指导,集团规模效益不高,专业化程度和对外影响力不强;三是国有博物馆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民办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缺乏政策扶持,文博经费、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后继发展乏力;五是文化遗产利用范围和程度不高,展示、服务功能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掘。
      (二)形势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兴旺发达、文化教育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截至2012 年,全国依法注册的博物馆共2539 座, 以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省级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别多样化、举办主体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
      未来几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博物馆业发展黄金期。据统计,目前平均每年以100 个左右的速度增长,即平均每3 天多就诞生一个博物馆。按此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 年,将约每25 万人拥有1 个博物馆。因此,国家《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进入世界博物馆先进国家行列”;“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明显提高,从40 万人拥有1 个博物馆发展到25 万人拥有1 个博物馆”;“科技、(当代)艺术、自然、民族、民俗、工业遗产、二十世纪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性博物馆和生态、社区、数字博物馆等新形态博物馆得到充分发展,博物馆门类更加齐全,类型结构趋于合理”;“中西部博物馆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中小型博物馆展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博物馆的区域分布和结构逐步优化”;“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环境优化,民办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比例逐步达到20%,涌现出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社会影响力强的优秀民办博物馆”。
      陕西省是文物大省,被赞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截至2012年,陕西省共有博物馆230 余座,人均16 万人一座博物馆,总数及人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有国家一级博物馆6 座,数量全国第一。近年来,陕西博物馆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等一批或以收藏丰富、规模宏大而著称的博物馆,或以一些著名的古迹遗址为依托而建立的博物馆,已经在我国乃至国际上形成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新建的文化艺术类、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以及一批特色博物馆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门类,完善了陕西博物馆体系;新生的民办、高校博物馆茁壮成长,进步显著;陈列展览水平大幅度提升,屡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陕西率先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大幅度增加。
      汉水流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安康是汉水文化重要承载区域,建设“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收集、整理、展示、传承安康传统特色文化精品,是振兴繁荣安康地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发展战略,以彰显“人文安康”和“生态安康”为主题,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采取“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广泛挖掘民间资源,积极调动行业资源,不断增加博物馆总量,丰富行业类型,优化空间布局,创新管理体制,强化政策扶持,努力形成区域性与行业性、综合性与专题性互补的“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各级政府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博物馆管理与运行机制;加大正确舆论导向,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博物馆建设,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资建设机制。
      2.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把“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建设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人文安康、生态安康建设规划。按照全方位、有序性、社会化的总体目标,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的筛选整合,综合考虑经济、地域、时代、属性、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分阶段、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坚持实现阶段性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3.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根据我市博物馆资源主要分布在文物部门、多种行业和民间收藏三个领域的实际情况,以建设文物系统博物馆为引领,以发展行业和民营博物馆为补充,因地制宜、科学筹划,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将博物馆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功能布局、与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4.类别多样,凸显特色。鼓励优先发展能填补门类空白,完善博物馆体系的个性博物馆项目,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类别多样、内涵丰富、陈展新颖、亮点突出、体系多元的博物馆群发展体系。把发展行业、民办博物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行业、民办博物馆的数量和比重大幅度提升。
      (三)发展目标
      深入挖掘汉水文化生态资源,新建和扩改建10—20 座博物馆,到2020 年全市博物馆的总量达到30 座,基本形成以文物系统博物馆为龙头,以行业博物馆为骨干,以民办博物馆为补充,各种所有制并存,门类齐全、布局合理、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基本实现每10 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的目标,进入全省博物馆先进地市行列。
      1.文物系统博物馆(共15个,总投资概算54600万元)

      2.行业博物馆(共4个,总投资概算11615万元)

      3.民办博物馆(共6个,总投资概算12530万元)

      (四)规划布局
      基本遵循“一城一线一带”的规划布局。
      一城:安康中心城市。规划区面积约 160 平方公里,北到将军乡南界,东至石梯乡、九条沟、八庙湾一线,西以现状机场以西至花园乡冉家河为界,南到吉河镇、香溪洞风景名胜区南缘。该区域是安康地区古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集中了全市优势文化遗产,目前已聚集了安康历史博物馆、安康教育博物馆、徐山林“藏一角”等一批博物馆,特别是随着陕南最大的综合博物馆安康博物馆的开工建设,影响将会更大广泛。在该区域内,利用现有丰富的历史遗存,新建安康三线建设博物馆、万春寺怀让纪念馆等一批有特色的博物馆,将会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安康游览参观,同时将对其它县区特色博物馆起到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一线:汉江沿岸。汉江流经安康6 个县区,总长 340 公里,是安康的母亲河。目前,沿汉江两岸仍遗存一批珍贵的明清会馆群、古民居群、农业观光园、旅游景区等。充分利用这一区域独特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结合大瀛湖景区、凤凰山景区、秦巴地区连片扶贫开发等建设,充分利用石泉湖广会馆、江西会馆、紫阳北五省会馆、江西会馆、四川会馆、旬阳蜀河黄州会馆、船帮会馆(杨泗庙)、回帮会馆(清真寺)、河南会馆等一批会馆和古建,以及凤堰古梯田等其它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体现会馆文化、建筑文化、航运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将会为这一区域的发展增加新的亮点。
      一带:月河川道。规划面积约 1000 平方公里,涉及石泉、汉阴、汉滨3 个县区18 个乡镇,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承东接西、辐射南北的作用。该区域是安康古代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至今保留马岭坝遗址、谭家湾遗址、柳家河遗址、刘家营遗址、肖家坝遗址、王家坝遗址、鱼翅遗址、恒口古镇等一批珍贵古代文化遗存,且相继出土过史密簋、錞于、鎏金蚕等珍贵文物。充分利用这一区域独特的文化遗产,结合月河川道总体开发,规划建设一批遗址博物馆、遗址考古公园、古镇博物馆、农耕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宗教博物馆、名人纪念馆、重大事件纪念馆等,极具文化、旅游等综合开发价值。
      三、重点任务和实施计划
      (一)重点任务
      1.大中型博物馆建设引领工程
      加快地市级博物馆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文物大县博物馆,形成充分涵盖和全面反映安康文明优秀成果的大中型博物馆群体,发挥博物馆事业的改革发展核心作用。推进地市级博物馆和文物大县博物馆陈列展示、消防安防设施、藏品保管装备等升级达标。
      2.行业博物馆建设示范工程
      依托行业资源和特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科技、交通、工业等反映各行各业进步成就的行业博物馆,丰富全市博物馆类型。开展行业博物馆示范馆建设,推进行业博物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升行业博物馆综合服务功能。
      3.民办博物馆帮扶工程
      立足汉水文化生态特色,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民办博物馆,优化博物馆结构,提高博物馆社会化程度。加强民办博物馆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健全对民办博物馆的专业化建设扶持机制,开展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探索建立民办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补偿制度,提升民办博物馆法人治理、藏品保护、研究、展示和服务能力及水平。
      4.博物馆馆际交流展览工程
      制定馆际交流展览管理办法和规划,建立馆际展览项目的交流机制和平台。依托市、县级综合博物馆,整合全市博物馆藏品资源,形成专题性、原创性展览,在各博物馆中巡展。
      5.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统筹推进博物馆管理人员、讲解人员和专业人员引进、培训工作。开展博物馆新进员工和新任馆长上岗培训,逐步实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文物博物馆机构,建设一批博物馆行业继续教育基地。培养造就一批博物馆行业急需紧缺的高级专门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
      (二)实施计划
      1.建设启动期(2013—2015 年)。以重建安康博物馆、扩建旬阳博物馆、汉阴三沈纪念馆、红军纪念馆,新建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紫阳船帮会馆博物馆、旬阳蜀河古镇博物馆、宁陕秦岭人文生态博物馆为重点,启动“安康‘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建设计划”。三年内,建成10 座涵盖国有、行业、民营等多个类型的博物馆,为后续工作摸索成功经验。
      2.主要发展期(2016—2018 年)。三年内,力争建成10 座能涵盖历史、宗教、工业、农业、科研、民俗、会馆古建、故居民宅、遗址展示等多个方面的博物馆群体,初步形成主题鲜明、门类齐全、脉络清晰、布局合理的“博物馆群”构架。
      3.巩固提升期(2019—2020 年)。二年内,力争建成10 座能增加主题色彩、填补门类空白、扩充陈展内涵、彰显文化品位的专题性博物馆,最终形成一个全方位展示,有序性排列,社会化参与的博物馆发展新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将特色博物馆群发展规划作为安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议程,指导全市博物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2.财政扶持政策。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建立市、县(区)两级博物馆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保持与国民经济收入同比增长。按照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撬动、引聚社会资本的原则,主要用于支持国有博物馆的改造提升、重点博物馆建设项目的投入;博物馆行业宣传推荐人才培训;民办博物馆场馆建设、运营补贴;各类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的各类培训宣教等公共服务性活动。
      3.土地优惠政策。博物馆建设要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对符合国家划拨用地政策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划拨方式供给。选址不在公共事业用地规划范围内的,可酌情进行调整。
      4.建设优惠政策。博物馆建设项目在立项审批、规划设计、报建审核等方面享有政府“绿色通道”政策,对相关报建费用给予适当减免。
      5.税收优惠政策。博物馆门票收入及其文化产业等多种经营收入产生的税收,依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个人、企业对民办博物馆的捐赠涉及税收减免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政策。凡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并且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博物馆,其用水、用电,用气执行公共文化事业收费最低标准。
      7.金融信贷政策。以博物馆收费权、固定资产抵押方式解决博物馆信贷融资问题;建立多层次的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博物馆提供融资担保;建立博物馆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为金融机构处置博物馆类无形资产提供担保。
      8.行业评奖政策。为鼓励各类博物馆不断提高展陈、管理和服务水平,文物主管部门制定办法,定期对行业管理工作进行评比。对评比为优良等级的博物馆,分级、分类给予一次性奖励,促进行业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奖励资金从博物馆发展专项资金中解决。
      (二)组织保障
      成立市级博物馆事业发展领导机构,统领全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工作;按照整合人力资源,集约技术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的原则,成立安康市博物馆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全市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成立安康市博物馆(纪念馆)评审专家委员会,规范博物馆申报审核工作;成立安康市文物认定定级专业委员会,加强民办博物馆藏品管理;成立安康市博物馆协会,搭建馆际交流平台,加强行业自律;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博物馆准入和退出制度,健全博物馆管理体制。
      (三)权益保障
      对经审查批准设立的民办博物馆,其合法拥有的藏品、资产、受赠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所有权和处分权,并依法予以保护;在行业准入、评估定级、行业评比、对外合作、馆际交流、藏品征集、表彰奖励,信息资源等方面,享有与国有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
      (四)其他保障措施
      1.宣传推荐。鼓励相关部门加大对全市博物馆业的宣传力度,专门策划全市博物馆业发展的整体宣传包装方案,充分利用和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文化宣传平台,扩大宣传规模和水平,着力打造安康“汉江人文生态博物馆群”品牌特色,提高全市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统一标识。为进一步方便市民参观博物馆,由相关部门在城市重要地段、街道增设统一的标识系统,或在机场、车站、饭店等重要窗口提供各博物馆的宣传资料等。
      3.旅游推荐。支持旅游管理部门根据全市博物馆资源,专门策划、打造博物馆精品旅游线路,或将博物馆列入全市重点景区游览线路。
      4.教育推广。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课外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规定课程,每学期至少接受一次博物馆教育,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5.人才补充。将民办博物馆的人才培养纳入市人才培训计划,民办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归口市人事部门统一管理;鼓励原文博行业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到民办博物馆工作;允许文博行业现职专业技术人员到民办博物馆兼职,以多渠道解决民办博物馆人才缺乏问题。
      6.馆校共建。将博物馆纳入以未成年人教育和大、中、小学教育为主的社会各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教学基地、科学普及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审查设立范围,确保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

      公文PDF原件:安政办发〔2013〕129 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