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坚持把人才作为实施率先发展的“第一资源”,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培育、管理和使用”四项机制,突出服务人才和人才服务,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服务县域经济率先发展。
20个人才培育基地孵化人才。坚持人才需求市场化导向,采取“项目引才”、“园区、基地育才”、“一线用才”的人才工作新模式,在县生态工业集中区建立工业人才培育基地,利用园区企业优势,与长安大学、陕西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签订县校共建协议,选送百名干部、企业主到高校学习,深造,培育工业人才。
开展县校合作、园企合作、校企合作,聘请了9名知名专家组成“智囊团”,为县域工业“引智”,吸纳高校人才到园区实习就业,在园区成立了人才服务中心,方便人才交流和学术研讨。采取“项目企业推进式”引才方式,在园区规模以上20余家企业,培育引进专业技术人才441人,管理人才153人,实现就业10500余人。在吕河中小企业孵化园、白柳大众创业园建立了创业人才培育基地,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协会,政府提供“创业就业培训、创业贷款扶持、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各项创业优惠政策服务,为创业人才提供贴息贷款1477万元,目前入驻商户100余家,引进外来专业人才12人,已成功带动600余人就业。在双河隆科生态农业园区、吕河丰裕农业园区、城关兴农种鸡场等15个产业基地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基地,通过传帮带、现场教学、实践操作,培育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累计有1.4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学到了一技之长,602人取得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30个人才超市服务发展。培训可以像超市购物一样自由选择,人才也可以通过“超市”自由流动,不仅实现了人才和服务对象的双向选择,而且优化了人才资源的配置。
旬阳县在各镇原有“乡土人才超市”的基础上,在全县人才库中选派服务能力、服务意识强,群众期盼的各类人才分别建立县、镇、部门人才服务平台30多个,对平台专家的基本信息、联系电话,通过网站或者印发的《人才服务手册》进行广泛宣传,畅通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方便群众的咨询服务需求,发挥人才服务基层的作用,为地方发展提供“全程保姆式”、“承诺式”、“一对一”的服务。目前,共有340人进入各级人才服务平台,累计开展服务活动700余次。
30个协会人才联系点助推发展。在产业规模大,有社会影响力的30个产业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建立人才联系点,发挥其人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家乡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棕溪镇“烟草协会”,协会出面组织技术人才讲课,请专家培训新技术,实行“协会带头、大户带动”,培养了一批专业户、示范户和技术能手,全镇年种植烤烟1万余亩,户均收入10万余元。金寨镇郭家湾村吉兴兰是养殖能手,成立“畜牧养殖协会”和“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共担风险,共享服务,带动周边70%以上农户发展畜牧养殖产业,为当地农民增收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带头作用。旬阳人文学会,广泛聚集旬阳创业有成人才,推出了旬阳青年创业人才品牌---邓维清,入会的40多位人才中,有政界领导、商界骄子、文化传播、网络媒体、建筑劳务等各行人才,他们为家乡建设,捐资捐款,建校修桥,扶贫济弱做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目前,全县人才总量达2.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6%,形成了门类基本齐全、结构比较合理、数量相对充足的人才格局。各类人才各展其能、各尽其才,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8.22亿元,同比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72.2亿元,同比增长37.3%;财政总收入完成11.47亿元,同比增长0.02%;工业总产值184.39亿元,同比增长17%;农业总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5.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