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县力抓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六大贡献”

    作者:蔡又林 王洪宝 储招贤 时间:2015-06-05 14:34 来源:石泉县 字号: 打印

      石泉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属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山区农业县、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石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产业发展,全县上下以富民强县、惠民兴县为目标,通过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全民创业三大工程,加快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进程,探索形成了以“四个六”(即突出“六大”问题导向、明确“六个围绕”工作思路、强化“六大体系”保障、运用“六大贡献”成效检验,从四大块内容入手破难题、强措施、见效果)为主导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经验,在全省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也为其他兄弟县区大抓劳务产业、力抓劳务经济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深入摸排家底 梳理难点问题

      自石泉2010年被命名为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以来,对县区劳动力就业情况摸底调研及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动态信息监测已成为常态化工作任务。经调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以下难题:一是农村劳动力总量大,11个乡镇18.2万人口中劳动力总量达10.1万,现有农村劳动力8.7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86%,占全县总人口的48%。二是大部分务工者文化程度低,且技能水平偏低。从现有富裕农村劳动力4.5万人,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84.3%,无技能的占59.7%。三是劳动力转移就业盲目性大,收入不稳定。四是劳务输出分散,没有树立劳务品牌。五是技能培训模式单一,成效不高。六是就近就地转移率低,流失率高。受以上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让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一度陷入“瓶颈”,呈现出输出人数多、就业质量差、成功人员少、社会矛盾多等特点。

    新思路更明晰 “六围绕”成共识

      针对问题产生根源,逐一进行破解,进而达到解放思想、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转变思路、提高认识、形成共识齐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目的。
      围绕富民强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抓劳务。近年来,石泉年均劳务收入超过5.54亿元,劳务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以上,劳务产业已成为石泉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发展劳务经济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加坚定了抓劳务就是抓发展的思想,并把劳务发展工作列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工作来抓。
      围绕关爱民生,统筹解决留守人员难题抓劳务。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全县有2万余名的留守儿童、老人、妇女需要关爱、帮扶,如何解决好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学、养、帮、爱”问题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石泉通过健全管理、服务、保障、制度四大体系,统筹解决这些客观、现实的民生难题,保证了劳务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围绕执政为民,检验干部作风转变成果抓劳务。重点根据务工者就业之需,结合党员干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之契机,把干部服务工作做到群众的需要上。
      围绕素质强民,塑造劳务品牌抓劳务。按照“强技提质、塑造品牌”的要求,连续5年将技能培训任务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根据实际创新推出套餐式、点餐式、快餐式和扶贫式、跟班见习式培训,先后树立起了石泉钢筋工、电焊工、电子青工、砌筑工、烹饪厨娘等一批特色的劳务品牌。
      围绕示范引领,培树创业典型抓劳务。坚持每年摸底统计“外出务工能人”、“能工巧匠”,编印创业就业能人故事,并推荐一批优秀就业创业能人参加“安康市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交流分享成功经验,让精英典型影响带动就业者更好地创业就业。
      围绕平台建设,拓宽就业渠道抓劳务。围绕线上线下、县内县外劳务输出输入建立劳动力资源共享平台、劳务基地站点联络平台和信息发布、网络招聘、中介服务、监测反馈平台及同乡会联谊平台、创业精英展示平台等各种平台,畅通网上网下就业绿色通道。

    健全“六大”体系 强保障更给力

      强化保障抓服务,优化服务更给力。
      健全组织保障体系。自2013年成立以县长和镇长为组长的县、镇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一把手”统筹抓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各项工作,县上并成立了三个常态化督查指导组,负责开展日常督办检查,确保了工作责任和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
      健全制度政策保障体系。2014年石泉县结合本县劳动力特点出台了《关于促进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劳动力技能培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贫困村家庭创业贴息贷款暂行办法》,对创业就业资金扶持、税费减免、培训补贴、权益保障进行了明确规定,有效激发了全民创业就业的激情。
      健全考核奖励体系。实行县、镇、村“三同步”考核机制,将全县的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到县直部门、镇、村,对年终考核优秀、不合格的单位分别进行全县通报表彰或批评,并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进行扣分,重点发挥了考核导向棒的作用。
      健全网络服务体系。按照“县有中心、镇有站、村村都有信息员“、“劳务基地建立联络站、各镇村社区设立司法维权员”的网络化工作格局,健全信息服务和维权服务网络,为镇村配备42名劳动保障协理员,为193个村和18个社区落实了创业就业信息联络员、维权代表和专项工资补贴。
      健全信息发布体系。针对山区县通讯网络覆盖不全的具体情况,在县城、乡镇、村庄、中心院落等,综合运用会议、网站、微博、微信、广播电视、户外大屏幕、宣传海报、电话告知和手机短信群发等,加大信息发布密度,实现了创业就业信息政策发布城乡全覆盖。
      健全“三留守”人员服务体系。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石泉坚持“党政统筹、部门联动、教育为主、社会参与、家庭尽责、儿童为本”的原则,大力推进留守儿童教育管护体系建设,实行代理家长制度,被专家誉为“石泉模式”。在留守老人、妇女方面,石泉县坚持“党政统筹、民政牵头、部门联动、干部齐动和县指导、镇负责、村落实”的原则,大力推进留守老人、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将留守老人、妇女管护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成农村留守妇女、老人社区管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娱活动中心、农村幸福院等,较好地解决了留守人员的需求。

    民生喜乐其间 喜呈“多赢”局面

      全县上下按照上述工作理念、思路,调动一切积极要素力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实现了富民惠民目标,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富民增收的贡献。近年来,劳务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以上,且呈逐年增长之势。二是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近三年年均劳务经济纯收入5.5亿元左右,占全县近三年GDP平均值41.77亿元的13.3%,劳务经济成为石泉县最重要最长远的经济增长支撑点。三是对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的贡献。务工者有稳定收入回流,有效地支持了家乡通村路、连户路、集中安置点、民居改造等设施建设。留守者在各级单位、党员干部的帮扶下,发展产业项目、开展文艺活动等,实现了乐业乐居的目标。四是对城市文明建设的贡献。大城市的文明熏染,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丰厚的收入让成功创业者就业者带回了新思想、先进技术、成功经验和优良生活方式,为推动农民进城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五是对和谐石泉建设的贡献。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业就、有事干、有收入,留守人员“困难有所帮、烦恼有所解、学娱有所导、生产有扶助、生活有安乐、精神有关怀、亲情有呵护、权益有维护、安全有保障”的“九有”需求得到满足,大幅减少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六是对石泉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提升的贡献。石泉善于借鉴抓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应用抓促其他民生工程当中,形成了关爱留守人员、“三五”扶贫扶坚、“三级”便民服务、大病救助、保障房和谐社区建设等系列民生工作品牌,备受省内外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褒扬和肯定,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