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银龙乡龙堰村党支部“十五”发展记实
龙堰村地处银龙乡北部,湘子河末端,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 196户815人,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728元。近五年来,该村党支部始终按照“五个好” 的目标要求,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和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模范地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支部一班人的不懈努力,如今龙堰村的村风村貌焕然一新,社会秩序井然,人民群众的生活日益改善,使全村经济社会均有了长足的发展,村党支部先后多次被乡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狠抓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只有建强支部班子,带好党员队伍,才能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导核心。近年来,龙堰村党支部始终把班子的自身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严格坚持两委干部学习制度,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坚持“三会一课”,采取电教、专题辅导、组织参观、交流经验等形式,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各项方针、政策以及经济建设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广大党员在政治素养、思想观念、市场应变和实用技术上得到显著提高,增强了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修订完善了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和组干部管理办法,严格量化考核标准,建立了群众、村干部、乡干部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进一步调动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照《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对支部班子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得到整改;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制做了村务公开栏,坚持每月更换一次,建立健全了民主理财机制和监督机制,坚持现金开支逐笔公布上墙,大力促进村务财务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开源节流,厉行节约,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增强了工作透明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扎实开展“双推双培”、“三开展三树立”等活动,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的落实,狠抓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努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力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今后进一步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村民要富裕,集体要发展,关键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龙堰村党支部一班人在工作中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于自身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闭塞的实际,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热点、难点问题着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是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保证农民种粮收入。龙堰村属浅山地貌,共有耕地1164亩,其中水田751亩,大部分为旱田旱地,无灌溉排水设施,若逢旱涝年份,农民的收成便无保障,党支部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先后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筹集资金3.6万元,新修衬砌主干渠道4180米,支堰渠5600多米,兴修水平梯田(地)114亩,新建抽水管理站2个,建成2口总容量76立方的库塘和水窑,引用湘子河的水进行灌溉,为粮食稳产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着力改善“三通”条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几年来,该村先后筹资11万元,投劳1700余个,新修拓宽了通往2、3、5、6组的公路,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的目标,解决了600余群众的通行难问题;投入6万元改造低压线路4.3公里,保证了群众安全正常用电;全村电话入户率已达80%,电视入户率已达95%以上,目前已有90%的农户饮用了自来水;新建沼气池7口,实施防氟改灶12套,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70%的农户通过“四改三建”美化环境,全村改厕89间,全面推动居住条件的改善,全村有40多户新建或扩建了新房。
去年“7·1”、10·1”洪灾给该村的村道、堰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严重损失,农户受灾严重。支部一班人及时召开两委扩大会,统一思想,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老区建设促进会大力支援并给予2万元资金扶持下,带领干部群众投工投劳,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建成了惠及龙堰、新民、新联等三个村3000余人的便民桥一座。今年上半年该村又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好历史机遇,积极争取通村公路建设项目,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筹集7万余元,投劳1500个,大战两个月,完成该村3.5公里村道路基拓宽改造工程,现已开始铺设水泥硬化路面,公路硬化后,将使该村的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几年来,龙堰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市场与村情结合起来,找出优势与不足,把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和现有资源结构进行比较,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现实的村情村貌相对比,找到了希望和挑战之所在,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进行大刀阔斧的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牢牢把握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项目的实施,自1999年到2003年,该村累计落实退耕还林1400余亩,其中栽桑280亩、发展板粟800亩、其它林木320亩,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美化自然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截至目前,全村共发展养殖大户6户,共养山羊210只、养鸡2500多只、养牛182头、引进良种母猪14头,年生猪出栏408头,产值80余万元;三是大力发展蚕桑这一传统产业,加强桑园管理,实施科学种养,方格簇使用率达100%。截至目前,全村共栽桑19万株,桑园面积达标379亩,其中高产密植桑园170亩,多倍体桑园120亩,实施老劣桑园改造90多亩,发种量由2000年的几十张猛增至如今的年养蚕300余张,产值近30万元;四是走特色产业之路,近五年来,共发展黄姜300多亩,魔芋59亩,生姜、莲藕等经济作物20亩,发展中药材263亩,建黑花生、稻鱼、稻鸭共生140亩,引进推广优质粮、油、畜、禽品种7个,在经济结构中,多种经营收入占80%以上。通过不懈的努力,龙堰村群众的收入由2000年的1100元提高如今的年人均纯收入1700多元,村集体的固定资产达1.6万元,村集体经济累积1万多元,龙堰人民已经彻底摆脱了贫困,大步走上富裕路。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
龙堰村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注重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持社会和经济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一是推进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落实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村,依法办事,注重加强对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二是关心重视教育事业,完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狠抓科普培训,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标100%,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三是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始终把计生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坚决落实人口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深入宣传计划生育新政策,积极开展计生“三查”及优质服务等经常性的工作,全村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无计划外生育;四是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坚持不懈地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注重民事调解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近几年来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群众安居乐业,为全村的经济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五是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该支部开展了“扶贫济弱、解难帮困”主题实践活动,每个党员帮带一户贫困户,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在逐步形成;六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活跃群众文体生活。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优秀中心户长、治安模范户评选活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反对封建迷信,坚持用健康、文明、进步的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