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安康要闻 >正文内容

一江清水孕育希望安康

作者:来庆琳 谭西 张俊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安康日报 【字体:

——我市加快水资源开发和保护记略

  从碧波荡漾的瀛湖溯流而上,夹岸柳绿桃红,远山如黛,近水透绿,一江清澈生命水,蜿蜒向东流。汉江水绿了安康,安康保护着绿的汉江,一江清水孕育着无限希望。
  汉江流经安康境内约340公里,使得安康水力资源非常丰富,全市人均占有水量3650立方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水力理论蕴藏量469万千瓦,可开发量近300万千瓦,其中汉江干流210万千瓦。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大中城市普遍缺水的情况下,汉江丰富的水资源为国家
  “南水北调”提供了可靠水源,使安康真正成为西北乃至全国的“水塔”。以山兴林,以林涵水,以水发电,以水电兴产业,以产业富民强市,成为建设“绿色安康”的战略选择,一江清水成为安康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

南水北调的现实重托

  1983年安康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全国人民投来关切目光。20多年过去了,这个曾经满目疮痍的城市,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国家实施水电梯级开发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再次让安康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汉江是长江水系最大支流,水源丰富,水质良好,是目前唯一一条未被污染并达国家Ⅱ级水质要求(1级,为矿泉水)的清水。在全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我市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可或缺的优质水源,更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对于缓解首都及周边地区严重的用水紧张矛盾都将具有巨大作用。
  作为汉江主要流经地的安康,在实施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将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质保护时刻放在心头。为让首都人民喝上清澈甘甜的汉江水,市委、市政府把沿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质安全保护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将环境和水质安全保护纳入各县区政府及部门的考核内容。在加大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对排污企业进一步加强监管,近年来先后关闭了工业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并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为契机,相继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天然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农林能源改造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浩大工程,形成以山兴林、以林涵水的良性生态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在水资源涵养区的绿化治理上,瀛湖库区成为重点。我市自1999年以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瀛湖库区周边林草植被得到恢复性发展。为加快库区周边直观坡面绿化治理步伐,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市上领导从去年开始谋划大瀛湖绿化治理工程,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今春以来,大瀛湖绿化治理工程在汉滨、岚皋、紫阳、汉阴4县区17个乡镇全面实施,在市、县区帮扶部门和有关乡镇的配合下,总体进展良好,取得初步成效。据统计,截至5月底,库区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护岸林、护路林完成整地挖坑628880个,植树32.2万株。

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

  据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将从汉江引水15亿立方米,此举对汉江水资源保护无疑是千斤重担。如何保护好汉江,送一江清水到北京;如何使汉江水资源综合开发成为一项对上游有利,使下游受益的全局性建设项目?面对新形势,又该如何审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
  加快汉江水资源综合开发,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快水电开发。国家拟在我省汉江干流段规划建设黄金峡、石泉、喜河、安康、旬阳、蜀河、白河7级水电站,其中在安康境内有6级,现已建成安康、石泉水电站,总装机107.75万千瓦,占干流可开发量的51.3%。按照干流开发带动支流开发的思路,实行“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全市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全面启动和加快汉江水电梯级开发进程,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喜河电站预计6月30日首台机组发电。蜀河电站也于去年底开工,争取今年开工建设旬阳水电站,白河水电站也在积极运作和筹备中。6座梯级电站建成,全部装机容量可达210万千瓦。同时,汉江在安康的9大支流也相继开始了有序的能源开发。
在汉江被确定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增加投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的综合治理,使汉江水资源保护与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效果。“十五”以来,全市先后关闭了沿江、沿河的120多家小厂小矿,地方政府和企业累计投入环境治理资金4800多万元,使49户污染企业治理达标,对限期治理不能达标的37户企业予以关停,工业产值每年减少11.7亿元,每年利税减少2.3亿元。同时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控制污染,有效防止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为加强汉江水质保护,全市多方筹集资金,“十五”以来累计安排环保专项补助资金1200万元,争取中、省环保专项补助资金1300万元,国债资金5700万元,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方式,拉动配套资金6100万元,用于汉江流域安康段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能力建设和27个重点污染源治理。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全市切实强化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工作,坚持把秦巴山地生态建设与汉江水资源保护同步进行,以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十五”以来,我市均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0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30平方公里。通过实施水污染综合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和农村能源改造工程,初步形成以山兴林、以林涵水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汉江水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和永续利用。“十五”期间,共投资20.3亿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16.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61.5万亩;荒山造林148.9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完成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174.9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0.9万亩,封山育林26.65万亩,飞播造林127.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4%,瀛湖绿化治理工程初见成效,秦巴山地和汉江流域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绿色安康的希望所在

  区域发展,必须要充分考虑市场和资源双重因素,在两者的有效结合中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2003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战略,指出要“通过对山、水和绿色生态资源的保护,孕育绿色;依托绿色资源,构建绿色种养、汉江水电、特色工业以及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经营绿色;积极发展和大力提倡绿色文化,建设生态城市,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使经济、社会、文化同步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绿色。”之后,市上把大力发展“药、水、游”三大主导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上议事日程,为安康在产业发展上指明了方向。
  2005年12月7日,我市通过的《中共安康市委关于制定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2005年12月28日,市长刘建明在安康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实施生态保护、绿化造林、环境治理三项工程。进一步抓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流域治理、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汉江水资源保护。坚持不懈地抓好汉江两岸、瀛湖周围景区内外、交通沿线的工程造林植竹工作。加强污染治理工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开展资源利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所有的,都为我们下一步对汉江水资源的保护开发提供了一种决策的现实依据。在安康的决策层看来,积极争取一些对水资源保护区的补偿政策和鼓励依托水电资源发展高耗能工业的政策,以带动供水、航运、旅游、养殖及高耗能耗水工业,形成“一电带五业”的水资源综合保护性开发格局,已成为共识。通过实施汉江梯级开发,合理利用、保护性开发汉江上游水资源,沿汉江形成以水电能源工业为龙头的汉江工业经济走廊,进而跻身长江开发带,接受沿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也成为现实条件下安康的必然选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杨雯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