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县改进种养模式帮农民增收致富

    作者:王洪宝 时间:2006-06-14 12:38 来源:石泉县政府信息网 字号: 打印

    稻花飘香鸭游畅,大棚之中猪肥壮,礼品西瓜个儿亮,莲藕草莓抢着长,勤劳蚕农田间忙,丰收年景喜洋洋。走近石泉大地,你会被一年养五季蚕的新鲜事而感到新奇;你会看到簇簇稻苗下小鱼自由游动的和谐图景;你会看到迅速发展的大棚瓜果蔬菜、大棚畜禽、大棚食用菌等给石泉传统农业产业带来的革命。种养模式的改变,带来了科技推广工作的生机,带来了农民致富增收的希望。
    家住池河镇力建村的陆龙志精心管护着8亩桑园,充分利用温棚、水泥地面、省力化养蚕台有效养殖空间,合理安排养蚕时间,从5月上旬至9月底,年养蚕五季饲喂量达到了34张,突破了1亩桑每季只能养1张蚕的理论数据。科学的养蚕方式使他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年养蚕收入达到25760元,占年总收入的70℅。
    发展畜牧产业是山区乡镇最富资源转化成效的项目,银龙乡就有那么一位在基层长期从事畜牧工作的干部用创新发展的观点,借鉴外县大棚种菜、养鸡、养蚕等成功模式,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条大棚养猪路子。该乡带薪离职干部现年46岁的畜牧师马亿来充分发挥专长所学,与石两二级公路旁的双樟村1组蒋诗利合伙投资6万余元建成了该县第一个集立体、生态为一体,用青砖砌成的方形或圆形围墙,用无滴露塑料膜盖顶,回流式立体管道、遮阳网、水龙喷头、沼气池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的水泥骨架大棚养猪场。据马师介绍,利用大棚养猪有三大好处:规模投资较少,建设简便,节省木材、砖瓦等原材料,168平米圈舍投入成本平均每平方米在68元左右;有升降温措施,可以避开季节影响,营造种猪、仔猪的最佳生活小环境,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完全参照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样板实现了规模投资,圈舍可根据市场行情实现养猪、种菜的综合利用,改型快,相对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了节能要求。目前,他饲养的百头仔猪长势喜人。
    从“优质草莓引进示范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优质莲藕引进示范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等科技成果获2005年度安康市政府科学技术奖励后,更加激发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推广和自主创新工作热情。结合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农业、水利、科技局等单位通过采取“项目扶持、抓点示范”的方法,在已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又在城关、池河、两河三个乡镇建立三个稻鸭共作示范点和两个稻田养鱼示范点,投放江南一号鸭苗6000只,示范面积300亩;投放鱼苗7500尾,示范面积50亩,目前,全县共推广稻鸭共作1000亩,稻田养鱼110亩。改革创新的稻鸭共作、稻田养鱼等立体养殖模式为农民广辟了增收渠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韩雨婵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