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专题文章>党建信息 > 正文内容

    安康市红色旅游革命遗址

    作者: 时间:2015-01-14 09:00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字号: 打印

                                                                            
    中原南路突围部队二纵十五旅北渡汉江遗址
     
      中原南路突围部队二纵十五旅北渡汉江遗址位于安康市白河县冷水镇洞子村。
      1946年9月8日,随中原南路部队突围的二纵十五旅四十三、四十四团奉命到陕南归建,于9月中旬由武当山区进入白河县。中共鄂西北军区为配合二纵十五旅过白河县,派三路部队佯攻白河县城。一路沿红石河北进,一路经枣树进逼县城,一路由旬阳蜀河渡汉江窥视白河县城。国民党白河当局惊闻四处警报,急忙将县机关迁至湖北省郧西县羊尾山,并向国民党老河口军事当局求援。
      在白河县群众和船工的帮助下,9月18至19日,旅长王海山、政委陈先瑞率领二纵十五旅1300多人,经白河县双河、仓上,从冷水镇古渡口顺利渡汉江北上,最后在商洛镇安与二纵四十五团等中原北路突围部队会师。
     
    白河县中厂镇石梯子村战斗遗址
     
      白河县中厂镇石梯子村战斗遗址位于安康市白河县中厂镇石梯子村。
      1949年4月19日,陕南军区安康军分区白河独立营营长吴保民率领独立营1、2连150余人,由两郧解放区的郧县陈家庄进入国民党统治的白河县红石河流域武装侦察游击。
      20日晚,吴保民率营部和1连在石梯子村红石河东岸吴家院子宿营,副连长莱家元率2连百余人在石梯子村红石河西岸夏云山、田庆如家大院和柯家院子宿营。
      21日凌晨,胡宗南部三十一师九十三团自西从石梯垭子柯家院子山后、杨家岩、余家沟等处潜行包围而来。在摸掉柯家院子山后皂角树附近独立营岗哨后,被白河独立营发现。白河独立营1连、2连遂与三面围来的国民党军发生遭遇战。在突围战斗中,由于对地形不熟,2连副连长莱家元等7名战士在战斗中牺牲,7名战士被俘后2人被活埋、5人下落不明。独立营大部则胜利从钟家山、黑沟突围。
     
    解放白河战斗遗址
     
      解放白河县战斗遗址现有城关镇公路、清风、群力、胜利、牛角等村及清风社区的木瓜沟、沙帽山、天池岭、梁家寨、牛家湾、磨沟、蚂蟥沟等处。解放白河战斗是随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先后经历过1948年3月31日-4月1日、1949年5月24-25日两次。
      1948年初,白河县已是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为扼制解放军进陕、入川,而在安康以东设置的三道防线中第一道防线的前哨要塞,及武装袭扰豫陕鄂边区第四地委(后改为两郧地委)的桥头堡。1948年3月30日,晋冀鲁豫解放军四纵十二旅发起旬(阳)白(河)战役。其所属三十四团担任主攻,三十五团、郧白独立团和上关独立团联合行动。31日凌晨战斗打响,郧白独立团沿老(河口)白(河)公路连克木瓜沟、下卡子、纱帽山据点,控制白河县城东山头高地;三十四团绕道红石河垴,沿途击溃顺水寺、大坪、七里砭、泡桐树梁各处守军,占据白河县城南高地、工事;三十五团由湖北省郧西县夹河关强渡汉江到白河县麻虎沟口,并在夺取白河县城西山寨高地后,向城区逼进。国民党驻县城部队及前线溃逃官兵在人心惶惶中,遂弃县城西逃。在三十四团、郧白独立团的尾追夹击下,西逃至伍担沟垴时又遭三十五团迎头阻击。4月1日上午,解放白河战斗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政武装1700余人。
      1948年7月,陕南军区主力部队参加襄樊、淮海战役,撤离旬阳、白河。8月20日,奉陕南区四地委命令,白河县委、民主县政府率领党政军民800多人,转移到郧白边界地区。
      1949年5月24日,为策应关中战场,完成“打到汉中去,解放全陕南,配合一野,消灭胡宗南”的作战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九军(兼陕南军区,西进后归一野指挥)发起白(河)竹(溪)平(利)战役,首战白河。十九军五十七师一六九、一七一两个团由郧县将军河出发,经白河县大坪绕道插入县城西南西沟垴及磨沟一带,断县城蒋军退路,截江北蒋军援兵;五十五师一六四、一六五团及白河独立营为正面主攻部队,于下午4时向纱帽山、泡桐树梁蒋军阵地发起进攻。经过一小时激战,占领城东南各处山头高地,即又向城区、天池岭阵地强攻,蒋军节节败退,沿城西山梁溃逃。25日拂晓,国民党一四零团残部逃至梁家寨,遭我军一六四、一六五团前后夹击,伤亡被俘200多人,余部突围至磨沟垴,又遭一七一团阻击,旋又掉头向汉江河边逃窜,欲与江北的国民党军一三九团呼应。刚至牛家湾、磨沟时,被解放军伏击。25日,白河全境收复,共歼国民党一四零团及地方保安武装2700余人。
      白河的收复打开了十九军进军陕南的门户,粉碎了国民党在陕南设立的第一道防线。
     
    白河县烈士陵园
     
      白河县烈士陵园位于安康市白河县城关镇桥儿沟社区书院北路,地处白河县城中心泰山(魁星山)之巅。先后被列为县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列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命名陕西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被白河县委、县政府命名“白河县国防和双拥共建教育基地”等。
      1954年3月,白河县委、县政府将1948年3月至1949年10月,为解放白河而牺牲的42名烈士遗骨迁葬县城中心泰山魁星楼西南侧小山凸上,并立烈士纪念碑,称 “烈士墓”。 其中参加第一次解放白河木瓜沟战斗的18名烈士,系解放军郧白独立团2营5连3排战士。于1948年3月31日战斗中被俘,被国民党军脚手捆在一起,推进挖好的土坑中泼开水后,集体活埋。1956年又拆魁星楼仿其建烈士亭。
      1972年在铁道兵部队帮助下,将“烈士墓”移至烈士亭东北侧,同时移葬三线建设牺牲烈士66名到此,建陵园大门,并立15米高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塔于墓群中央; 1985年陵园扩建,建碑亭、陈列室等;2002年在烈士墓后建126米长的墙式文化长廊四道。陵园内有烈士墓、烈士亭(原魁星楼)、纪念碑、碑亭、烈士纪念塔等重点仿古建筑物,还有烈士墓冢、廉政宣教基地陈列室、墙式文化长廊等。2008年,又建成县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王玲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