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白河 > 正文内容

    白河8500人今年实现脱贫

    作者: 时间:2014-11-12 09:24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浓秋时节,白河县大山村村主任阮兵在心里暗暗盘算了一笔账,村里建起39个标准鸡舍,汉旺养鸡厂将承担鸡苗、技术、饲料,每次每户入鸡苗3000只,3个月后该鸡厂又以4元每只回收,贫困户年收入可达4万元,甩掉贫困村的帽子指日可待了。“要不是县扶贫局、邮政局等部门冒着日晒雨淋摸底调研、多方协调,实打实地为贫困户谋划打算,我们村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阮兵感慨道。
      “梯次搬迁”“产业扶贫”“三包四扶五保障”“六个到村到户”“小额联保贷款”……一项项扶贫项目和政策紧紧抓住“谁去扶贫”、“扶谁的贫”和“怎么扶贫”等关键环节,让扶贫工作更“精准”,为困难群众点燃脱贫致富的希望。
      见到瓦屋村村民李成芳时,她正在拾掇房子。李成芳原住在后山,出行不便且房屋年久失修,又无力到集镇购置新屋,帮扶部门按照梯次搬迁政策,帮其购买了邻居闲置的房屋,这可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提起驻村干部,李成芳说:“他们问得可细了,家里几口人,几亩地,几只羊,种了多少玉米多少洋芋,都问到了。每天看他们在村里忙,我们的日子有了盼头。”
      扶谁的贫,对象在哪里?在贫困村,尤其是重点贫困村,乍一看,条件不相上下。帮扶部门、驻村人员会同镇、村干部,逐户摸底调查,详细掌握贫困户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住房情况、文化程度、种养情况、年收入、致贫原因、发展意愿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脱贫时限。
      为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各帮扶部门可谓煞费脑经。中厂镇顺利村位于县城供水水源地,走高山养殖之路,因涉及生态环境保护被“一票否决”;发展黄姜、烤烟产业群众抵触情绪极大。住建、卫生、安监等帮扶部门跑遍沟沟岔岔,多次召开论证会,最终决定先发展黄洋芋60余亩,使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快速增收;又对境内50余亩老茶园进行规划改造,并帮30户贫困户发展新茶园。这一举措,不仅解决贫困家庭的生计,更为其谋划出长远的致富之路。
      兴坪村位于后高山,村民文化水平低,致富技能差,至今仍有部分群众靠政府救济维持生计。为激发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扶贫部门因地制宜,出资15万元成立了养羊合作社,合作社免费提供羔羊,村民养10只以上,政府还补助1000元。为斩穷根,这可是下了“硬茬子”。
      在白河广大领导和干部眼里,精准扶贫是定点、定人、定时、定责的帮扶,必须真扶贫、扶真贫,穷困百姓不挪穷窝、换穷业、斩穷根,帮扶队伍就绝不撤退。今年,将有8500人实现脱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