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专题文章>路线教育 > 正文内容

    “擦”亮公仆本色

    ——白河县整治“四风”掠影

    作者:王琛 胡艳艳 张珣 时间:2014-09-04 11:07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今年以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突出问题,铲除歪风滋生土壤,锤炼党员干部优良作风,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全县上下“擦”亮公仆本色的务实之风,让“三苦”白河再闪熠辉。

    群众只进一道门

      “以前要跑好几次药监、工商等部门才能办的事,现在只要进了政务大厅一次就能解决!”在县便民服务大厅里,城关镇居民陈兴权拿着新换的食品经营许可证高兴地说。为狠刹群众反映强烈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作风,白河县大力推动县镇村三级转变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迈进。在县上建立政务大厅,实行窗口单位集中办公,在镇村试行镇村干部集中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办事只进一道门、少跑几趟路。
      拆掉干群“隔心墙”,启动便民服务直通车,干部真正成了群众心目中的“亲人”。仓上镇裴家村村民裴志忠父亲因患重病住院花费了2万余元,除去县农合报销的大部分,裴志忠又申请了特重大医疗救助,获得了县民政部门的批准。但由于家里有病人需要照顾走不开,加之不知道如何办理医疗救助手续,一桩好事却让他发起了愁。当得知镇便民服务中心给群众提供代办服务时,他满心欢喜地将相关材料和身份证及个人账号交给镇民政工作人员全权办理,困难迎刃而解,裴志忠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硬件设施要优化,服务质量更要跟上。该县相继建立完善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同时编制了便民服务指南,对服务事项、收费项目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让办事群众“看得明白、放得下心”。县政务大厅还采取三级联网办公,把服务工作纳入视频监督,增强了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公开化,让“吃拿卡要”、“推拖慢”等现象无处遁形。

    心系基层接地气

      基层走访“蜻蜓点水”、调查研究“闭门造车”、服务群众“敷衍了事”……种种形式主义歪风让人深恶痛绝,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伴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县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沉下基层,用心答民惑,真情解民忧,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我们村上最近几年环境改善了,通村路修好了,反而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的乡间小路不好走了。这个还请党委政府给我们解决一下……”这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环节,群众反映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为此,该县高度重视,迅速组织镇村及有关部门干部深入村组院落实地调研,制定连户路建设方案,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总投资3350万元, 总计540公里,涉及110个村3.2万余户14万余人的连户路建设任务,使得覆盖率达80%以上。

      为让干部真正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该县启动了“包联帮促”活动,明确2790名县、镇、村干部联系帮扶48640户农户。要求干部走村入户,宣讲政策法规,开展调查研究,帮扶增收致富,办好惠民实事,化解矛盾纠纷。目前,全县2790名联户干部承诺为联系户办实事好事3.2万余件,重点帮扶生活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病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2892户,提供帮扶资金近60万元。

    “卸”下架子,节俭戒奢

      “锦上添花多,关注落后少,调研重典型、轻全局,这是最大的形式主义!”“指导多指挥少,工作方法简单无力,这不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吗?”在仓上镇领导班子“四风”问题专题研讨会上,谈论激烈,气氛紧张。反“四风”、开展批评,该镇领导班子首先对自己“开刀”,剖析问题触及思想灵魂深处,挖出“病根”,为全镇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除了带头查找问题,更带头联系群众。走出机关,深入田间地头、农民家中,带头践行“道一句问候语、说一句关心话、坐一条板凳上、拉一会儿家常、摸清一家人情况、发放一份意见建议表、帮助解决一个困难、建立一份亲情”的“八个一”要求,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发现问题,即刻整改,用实际行动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6月初,在全县办公用房超标问题整治中,县级领导带头腾出办公室4间,各镇各部门腾退83间、1348平方米,作分隔处理31间,调整139间,合署办公495人。在自上而下的“退房热潮”中,缩减的是办公用房,宽的却是百姓的心房。
      走进县总工会便民服务大厅,电源开关旁、电脑上、空调上张贴的浅绿色小纸条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凑近一看,原来是提醒干部节约用电的温馨提示。“除了要求干部节约用水用电,现在每个科室包括领导办公室都不提供烟灰缸了,单位严禁公烟消费,这样既营造了文明和谐机关环境,又节省了单位经费支出!”干部张吉海介绍道。为了控制办公耗材合理支出,该单位推行“事前要用登记制”,将办公用品需求情况进行收集整理,报领导审批后再统一采购,新制度的实行使得办公耗材省了近一半。
      公车消费和公务接待是最容易滋生奢侈浪费病垢的环节,也是反“四风”整治工作的重点内容,全县各单位纷纷采取严厉措施,下大茬、出实招堵截浪费源流。“公车使用必须报镇领导审批;日常公务活动结束后,车辆必须停放在指定区域;节假日无公务活动禁止用车……”城关镇新出台的《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管理规定》中,一项项细致严格的公车使用制度有效规范了公车管理,大大节省了公车消费成本。“今年我们镇车辆运行费用预算为6万元,上半年实际支出2.45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1.2%。”说起新制度执行以来的收效,城关镇党政办副主任叶妍给我们拿出了一组统计数字。该镇对公务接待也作出明确规定,“公务接待必须提前申请;原则上一律在机关廉政灶就餐;午间不得饮酒;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严制度 “逼”出好风气,勤俭节约、廉洁自律已日渐转化为该镇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全县党员干部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劲头,根除“四风”顽疾,擦亮公仆本色,密切干群情深,在“为民务实清廉”总要求的指引下奋力推进美丽富裕新白河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广娟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