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县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作者:刘 攀 时间:2014-09-02 09:11 来源:紫阳县 字号: 打印

      很多人都知道紫阳县山多地少,是个茶叶大县,10万茶农因茶致富。如今,在这片土地上长出的幸福却是“五彩斑斓”。
      库区里,碧波荡漾,大鱼欢跳,小鱼成群;茶园里,群山披绿,片片茶海苍翠欲滴;大棚里,一根秧上长出3个西瓜,长线椒、紫茄子、绿豇豆,都在赛着个儿的长;高山上,以厚朴、杜仲为主并套种魔芋,林下放养的乌鸡跑的正欢……
      近年来,紫阳县认真贯彻落实安康发展山林经济的思路,针对自身存在的特色农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运用现代企业理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指导实践,凭着“富硒”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将立地条件劣势变成兴产富民的优势,形成了“库区渔业养殖、低山茶叶蔬菜、中山魔芋蚕桑、高山木本药材”的立体产业布局,紫阳农业正一路跨越向前。
      “都是山地,种粮产量低,一亩地一年到头来最多也就是四五百元。现在都改种药材了。今年的天气好,药材长势不错。这不,四川的老板早都和我们签了合同,药材成熟就派车来收购,赚个6万元没问题!”正在地里除草的界岭镇金狮村中药材种植大户钟少海兴奋地说。
      “把地包给种植大户,光流转费一亩地就600元。给他们打临工,一年下来也有个万把块哩。”帮老钟干活的村里人一边除草一边欢快地议论着。
      在紫阳,像钟少海这样的大户还有很多,他们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还增加了周边群众的收入。2013年群众在园区领取的劳务工资达400多万元,仅此一项就为全镇人均增收近700元。
      老百姓要吃饭,政府要发展地方经济,都离不开土地。
      紫阳县把握时机,通过集中连片的产业布局,以茶叶、蚕桑和魔芋三大产业为主导,畜牧、蔬菜、渔业养殖为特色补充,加速土地流转,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示范园区集中。
      据统计,该县围绕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布局,累计流转土地面积超过20万亩,投资4亿多元启动建设23个现代农业园区(含1个渔业园和3个林业园),其中有8个被分别命名认定为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依托园区集约发展载体,引进20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园区已成为从农产品种植到农产品深加工再到生态旅游的循环产业体系,带农惠农富农强农作用也日益凸显。上半年,仅订单农业就达3.2万亩。
      发展大群体,更需专业化,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0个,入社3862户。今年又新建了两个10万羽林下养鸡示范合作社和4个千头生猪养殖场,扩建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
      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用全县顺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的条件,紫阳先后组织开源富硒蔬菜贸易有限公司等3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对生产的蔬菜、玉米、西瓜、苦荞、大蒜、茶叶等11个农产品认证申报。
      今年,为激活农村“三块地”权益,破解农民融资难的问题,紫阳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制定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和资产评估办法,出台林权、农村居民房屋和农村土地流转产业园抵押贷款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并组建了县林业产权服务中心,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和林权交易。
      一系列措施,一连串实招,让脚下这片土地成为农民致富“宝地”,让农民的“钱袋子”着实鼓了起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1837元增长到2013年6849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