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十五”期间,汉滨区累计接待游客269.8万人次,年均增长20%,累计创旅游综合收入6.51亿元。其中,2005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
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十五”期间,瀛湖1270万元旅游国债项目完成投资,3.1公里道路改造及生态停车场建成使用;香溪洞三清殿配套工程、扩洞工程、三天门裱绘工程、景区内道路整修工程以及投资193万元的香溪水库等工程相继完工;完成了《汉滨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设计编制评审工作,为全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勾画了蓝图;创建各类等级旅游景区3处,其中,3A级景区2处,2A级景区1处。2005年,城区又初步建成地方名优小吃一条街、中药足疗一条街、旅游商品一条街、地方文艺节目一台戏等,一条豪华游船在积极筹建中,旅游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完善。
接待能力显著提升。“十五”末,全区旅行社发展到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15家,导游320名。旅游星级宾馆饭店达到10家,其中,三星级7家,二星级3家。旅馆业床位总数达到12000张,旅游接待能力与“九五”末相比有了较快速度的增长。
宣传促销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区旅游宣传促销工作,采取对外宣传和内部宣传相结合,大型活动与一般促销活动相结合,重点旅游客源市场促销与一般旅游市场推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宣传促销活动。通过举办“龙舟节”、“黄洋河之春”、“汉江之夏”、“香溪洞之秋”等旅游主题推介活动,扩大汉滨影响,打造旅游品牌,凝聚人气,拉动消费。2005年,全区旅游宣传促销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效,组织大型旅游宣传队伍,先后赴十堰、延安、榆林、西安、汉中等地促销宣传,形成强大的旅游宣传促销攻势,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使我区以西安为主的旅游客源市场向十堰、延安、榆林、西安、汉中等周边省、市辐射,为进一步打响我区旅游品牌奠定了基础。依托“龙舟节”,“汉江之夏”等活动,大力宣传龙舟文化、汉水文化,精心打造龙舟旅游品牌,成为我区宣传促销活动的新亮点。
假日旅游健康发展。坚持认真做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旅游黄金周工作。一是认真制订和落实旅游安全工作预案,积极开展以食品卫生、道路安全、车辆安全等为重点的旅游安全联合执法检查,杜绝了旅游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在“黄金周”期间,开通城区至瀛湖、香溪洞、南宫山等旅游专线,方便游客出游。三是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创佳评差”活动,鼓励旅游接待单位开展优质服务,提升行风水平,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行业管理日趋规范。“十五”期间,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净化汉滨旅游市场环境,维护良好的旅游形象,一直是全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导游进行导游业务及唱山歌等多种技能培训,提高导游素质,全面推行导游IC卡管理。督促城区旅行社及时购买旅行社责任保险,对经营不善的2家旅行社做出注销处理。加大主要景区执法检查力度,随时监督旅行社及导游经营行为,加强了星级宾馆饭店复核工作。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引资800多万元在县河建成天都山庄、民俗度假村,新城办投资300余万元建成香溪园,大大提升了农家乐的规模和品位。西安远见旅游投资管理公司,托管经营瀛湖翠屏山庄、金螺岛十年,现在,该公司已投资200万元对景区挖潜改造,近期又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造一艘远见号豪华游轮。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创新经营模式,不仅有效的整合、优化了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把旅游开发与管理引入了市场机制,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是转变现有的经营体制的有益的探索。
“农家乐”发展迅速。“十五”期间,瀛湖、香溪洞周边、黄洋河、吉河等地“农家乐”旅游发展迅速,逐步形成“湖畔农家乐”、“近郊农家乐”、“生态农家乐”、“庭院农家乐”等发展模式。一批像天都山庄、二里湾山庄、双龙潭山庄等大型庄园式农家乐纷纷开业营运,掀起了民营资本投资旅游开发的热潮。“十五”末,全区共有“农家乐”300户,直接从业人员1200人,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今年,我们又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县河乡县河村建设了有浓郁江南水乡园林特色的“毛坝田园”,形成了田园风光旅游的一大亮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