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五里镇梅花石村位于五里集镇“316 ”国道以北7公里的丘陵地带,有23个村民小组,505户,2020人,现有党员32名,属于该镇第三大村。自分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以来,该村村委班子在联村领导、驻村干部的指导带领下,以“五步工作法”为载体,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维护群众利益,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取得了良好实效,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第一步宣传发动群众。宣传发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两年前,该村因群众非正常上访导致了干群关系紧张,村委班子思想消极,工作瘫痪停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后,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村班子成员会议进行打气、“助威”,使他们再次燃起干事的热情,由联村领导、驻村干部牵头,组织村委班子成员在全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摸底子、找病因、凝民心”大走访活动,共走访农户385户,共召开党员、村民代表、院落会等会议30余场次,收集到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共性问题5类23件,个性问题25件,为村支部今后的工作布局、发展规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将党的惠农政策、五里镇“三区”建设、村支部今后工作打算等信息传递给群众,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第二步组织引导群众。群众发动起来后,组织好、引导好群众是关键。该村村委会重点抓了四项工作:一是通过向上级争取资金、多方筹资等方式,共筹集资金35万元建成了村活动室,解决了干部及村民开会、学习、娱乐无场所的难题。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采取支部带领、党员参建、群众参与的方式,筹资6万余元,修建了山区村少有的文化广场;近日驻村干部又号召并参与村班子成员每人垫资2000元,干部群众投劳硬化了活动室前面的场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和看病就医;同时积极争取项目,修建了百姓大舞台,音响体育器材、文化设施即将配备。三是镇村联动,创新通村公路融资方式,坚持群众自愿、自筹资金、自我管理、劳力统筹的原则,今年硬化了一个组1公里通组道路,全村最后四个组剩余2.5公里的通组道路硬化正在抓紧落实当中,准备秋后开始实施。四是抓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林果园建设及农民林果园管护知识培训力度。目前,全村已建成优质核桃基地1250亩,共邀请农林专家召开培训会3次,为今后的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步服务帮助群众。结合当前的分类联系服务群众及精准扶贫工作,村委班子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的原则,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走访摸底,全村共确定 “三心户”453户,其中“连心户”30户。“连心户”涉及失独家庭、留守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等,帮扶内容涉及发展养殖业、建房、治病、上学等。该村按照结对帮扶要求,分别确定了联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委班子成员的帮扶对象,落实了《党员责任区制度》,要求每位支委定点联系3户困难户,包联1个产业建设基地,每位党员包联2户困难群众,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根据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并坚持定期走访,全面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目前,已解决“连心户”实际困难15件。
第四步相信依靠群众。在落实各项政策中,该村村委会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力求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群众的难题群众解,让群众成为群众工作的主人。一是将村务公开落到实处,以公平公正公开取信于民。村上设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村“两委”定时将村集体经济收入支出、村民关心的低保及惠农政策等向村民公开,以此消除误解,凝聚民心。二是加强民主管理,让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和民主决策。通过定期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及周二轮流邀请党员和组长到村活动室参与村上的事务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彼此的信任度,又为全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五步团结凝聚群众。要将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就要求镇村干部必须主动关心、帮助、融入群众,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该村具体做法为:一是给予群众政策关怀,切实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群众中去,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孤残、留守、五保等人群的帮扶措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大力宣传在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个人,总结好的工作经验和典型做法,激发正能量。三是开展春节慰问、“五好家庭”及“精神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把广大群众凝聚在村委会周围。
党员干部“沉”下去,群众拇指竖起来。该村党员干部通过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用真心和真情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在赢得了群众交口称赞的同时,也为全镇的群众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推广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