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倾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县

    作者:汪可平 时间:2014-07-21 08:53 来源:紫阳县 字号: 打印

      近年来,紫阳县以“生态兴县”为目标,通过“源头治理、过程严管、创新机制、产业转型”等举措,确保生态山清水秀。
      咬紧源头防治不放松,不惜重金夯实环境基础设施。2011年,紫阳投资1.3亿元新建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正式运营,16个集镇垃圾堆放场全部投入使用。今年,又拿出5000万元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沿江沿河各镇改厕5118户、建设化粪池4450口,确定农村环境卫生公益性岗位208个,着力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同时,在汉江及其主要支流沿岸划定禁建区,对沿江沿河所有新建房屋及从事第三产业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实行环保前置审批,严禁在汉江两岸新建工业企业。
      在环境日常监管上,紫阳县强化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环保、食药监等多部门定期不定期分区域、分行业进行专项检查,并适时开展事后督查。今年5月中旬,该县环保局牵头,组织工商、食药监、规划等9部门开展汉江水质保护工作联合执法,下达整改通知书64份,行政处罚4起,责令停产4家,督察督办4家,取缔6家,关停20家,查处向汉江乱扔、乱倒拉生活垃圾行为10起和在沿江沿河禁建区建房案件3起,有效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
      为使环保工作监督管理制度化,紫阳县不断完善监管机制。严格实行环保问责制,将环保工作列为相关部门和沿江镇“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年综合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在汉江水质保护上推行镇长包河段、干部包沿江住户、沿江住户“门前四包”的责任体系,全县376名镇干部担任“河长”分段负责辖区河道环境监管;在面源污染处理上,实行垃圾日产日清和收费清运制,基本实现了“户收集、村清运、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格局。去年以来,因工作疏忽、措施不力造成所包辖区内出现垃圾污染,沿江镇三名科级领导受到党政纪处分。
      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紫阳县还加快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型。2011年,果断淘汰红蝶化工和浙陕水泥两大工业企业支柱后,依托蒿坪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和恒紫循环产业园区,全力打造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劳密加工三大工业支柱,累计引进企业15家;突出沿江经济产业带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攻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林果、畜禽养殖、生态渔业五大产业,流转土地20万亩,集中打造15个现代农业园区、14个林业园区。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65亿元,实现农业产业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61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屈孝旭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