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扶贫措施。自2011年新阶段扶贫开发实施以来,通过调查摸底和分析识别,全市100.5万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原因有五大类,即因生存环境制约和自然灾害致贫的占14.3%;因基础设施落后、缺少增收门路致贫的占45.9%;因贫困失学致贫占8.9%;因地方病和突发重病等致贫的占9.2%;因残疾和智障致贫的占21.7%。
平利县长安镇中原村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市扶贫开发局承诺:实施精准扶贫,脱贫9.45万人。市扶贫局将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完成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0亿元。二是实施精准扶贫,针对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做到因户施策,扶贫到户。三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通过扶贫贴息贷款、互助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大力扶持扶贫产业园区、产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确保实现年度脱贫任务。
隆冬鲜果--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扶持的安康市石泉县杨家坝大棚草莓
今年是避灾扶贫搬迁工程实施的第四年,已建成避灾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789个,安置7.5万户28.6万人。
已初步建成的白河县茅坪镇枣树村移民搬迁安置社区
市扶贫开发局承诺:完成避灾扶贫搬迁投入44亿元,建设229个集中安置社区,共计2.2万户安置房屋主体工程建设,搬迁安置8.36万人。目前,229个集中安置社区在3月底已全部开工建设。
实行干部驻村包抓贫困村工作是扶贫开发多年来采取的有效措施。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安排省、市、县三级500多个部门包抓502贫困村和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2亿元,有力促进了贫困村建设。
市扶贫开发局承诺:落实100个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继续抓好60个片区172个连片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建设。市扶贫局将把60个贫困片区172个特困村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给每个贫困村安排1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整合相关资金,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对于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已制定了市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第一批帮扶579个贫困村,其中90个省级部门帮扶90个贫困村,115个市级单位帮扶109个贫困村,县区帮扶380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成立扶贫工作队,由一名县级领导负责,确定2-3名工作人员驻村帮扶,三年一轮,不脱贫不脱钩。
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1.02万人,实施各类扶贫技能培训3.1万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不断提升。
扶贫雨露计划培训提高农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市扶贫开发局承诺: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2500人,实施扶贫雨露计划培训5000人。通过整合教育扶贫资源,加大扶贫培训政策宣传,强化转移就业跟踪落实。目前,已完成扶贫雨露计划培训1500人。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工作已开展调查摸底,待高考结束后将全面开展,在大学生入学之前,将助学金及时打到资助对象的卡上,确保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市扶贫开发局承诺:认真抓好10个省级移民搬迁“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致富试点项目。目前市政府已印发全市避灾扶贫搬迁“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市县区分别制定了“一区一策、一户一法”试点工作方案,全市已确定10个搬迁安置社区作为试点,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
市扶贫局将采取有力措施来推进这几项工作。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一方面加大专项扶贫资金争取力度,全年争取完成扶贫专项投入20亿元,另一方面加大列入中省脱贫攻坚规划盘子项目的落地实施,着力解决制约安康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强化精准扶贫。进一步核实贫困对象,找准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避灾扶贫搬迁、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扶贫和社会扶贫六大工程,宜扶则扶,宜保则保,不断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三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把60个片区172个特困村作为主战场,通过扶贫贴息贷款、互助资金、产业扶持资金、整合其它项目资金,大力扶持扶贫产业园区、产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四是创新机制。启动实施市县千名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工作,探索金融扶贫等扶贫方式;强化行业扶贫工作,实施农村公路畅通、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建设、农村电力保障和乡村旅游扶贫等十大重点工作,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五是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制定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全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康市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市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及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等办法,夯实扶贫开发责任,更加注重扶贫开发实效。六是强化目标责任考评。把扶贫开发成效与项目资金扶持挂钩,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奖优罚劣;强化扶贫开发绩效考评,行业扶贫考评、驻村帮扶工作考评,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安康电视台点评: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全市能否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2011年新阶段扶贫工作开发以来,通过大力实施避灾扶贫搬迁、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扶贫连片开发和精准扶贫,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万人,完成搬迁安置7.5万户28.6万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