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阴 > 正文内容

    让我们的乡村更美丽

    汉阴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促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作者:熊 锋 孙立柱 李肖孟 时间:2014-04-10 11:34 来源:汉阴县【字体: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去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汉阴县作为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在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农业基础、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生动实践。

      “村民住新家,垃圾有人拉,户户水泥路,村村有绿化,人人笑哈哈……”
      在双乳镇三同村,定时收集垃圾的环卫车成了该村的一道风景;白墙灰瓦红对联,刚搬进移民安置房的漩涡镇茨沟村村民吴小勇满脸兴奋;规划一新的龙岭生态农家乐成为了周边居民节假休闲的好去处……
      自汉阴县被确定为全省美丽乡村试点县以来,该县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筛选5个示范带动面广、产业支撑明显、适宜人口集聚的村落作为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加快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2013年,各试点村全年累计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6092万元,其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500万元、整合资金4340万元。

      重规划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后,漩涡镇堰坪村就成了县镇两级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成员的第二个家。尽管来回一趟需要三个多小时,但是每周他们都会到村子里看看,大到民居建的怎么样?通村路修到什么程度?小到每家厨房怎么安排?灯笼什么颜色?都要和村干部一一商量。和他们聊天后,我们才知道,一年来的看点、走访、跟进度,使他们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俨然成为该村的编外村民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不是把农民的房子简单推倒建楼房,而是遵循因山、因水、因文化制宜,合理配置乡土绿化、乡俗场所,保持传统村落的自然和地域特色,让美丽乡村留住自己的特色。”县财政局局长庞清明这样为“美丽乡村”定义。
      汉阴为达到好中选优的目的,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单位,并为全县5个试点村测绘了电子地形图,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规划、高平台起步、高标准推进。
      农居是农村生活的重要因子。为此,该县特别重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布点规划,结合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和县情实际,依托和放大先发优势,推进错位式、差异化发展,集中力量打造漩涡镇凤堰古梯田景区内的堰坪村、城关镇龙岭村、双乳镇三同村等3个特色村。
      不搞大拆大建、倡导“有多大脚穿多大鞋”,县里明确规定镇村不得超越偿债能力去举债建设美丽乡村,对有资金缺口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坚决杜绝大拆大建的劳民工程和涂脂抹粉的形象工程,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不产生新债务,农民不增加新负担。
      注重规划执行,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各试点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不到位或与其他规划不融合,不得开工建设。县综改办分别选派专人包抓各试点村,监督规划落实情况。
      2013年,各试点村全年累计硬化道路10.15公里,建连户路82.5公里,铺设产业园区观光步道1公里,村内道路绿化7公里,村庄绿化7200平方米,安装路灯138盏,新建生态休闲广场1处3000平方米、文化活动场所2处1200平方米、产业园区观景台3个、垃圾中转站2个,改建维修文化活动场所2处3200平方米、公厕5个,配置垃圾桶1770个、收集箱12个、清运车3辆,古梯田修复1000亩,古村落修复2处,民居改造250户,铺设节水灌溉管道2万米,修建灌溉渠道2.2万米、人饮工程2处,直接受益群众10000余人。

      听民意 以人为本共建美丽家园

      乡村建设成啥样,谁最有话语权?最终由村民说了算。
      漩涡镇镇长毋勇介绍,该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遵循“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宗旨,通过召开动员会、入户宣讲、发放宣传单等方式,把美丽乡村的概念、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建设步骤和具体要求宣传到试点村的每一户,做到政策家喻户晓,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始终坚持议字当先。
      2013年,各试点村群众积极筹资筹劳,共筹资筹劳折资252万元,广大群众真正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受益者。
      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尚未出台前,各试点村就一户不漏的开展了入户调查,共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2000余条,累计召开群众动员会和座谈会50余次,发放《汉阴县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单》12000张,通过以上方式,美丽乡村建设赢得广泛、可靠而又坚实的群众基础,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支持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该县改变原有以镇村为实施主体的保洁模式,创造性提出“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确保重点、覆盖一般”的农村环卫保洁运行体制,分离了实施和监管的主体,统一了乡镇事权财权,引入了市场竞争,强化了监督考核和资金管理,明确了职能职责和奖惩措施。新体制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农村环卫保洁工作扩面、提效、减负的新突破。今年年初,该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县城。

      撬资金 多元投资构建资金保障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资金来源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为此,汉阴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带动,解决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不足。
      除上级财政部门安排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外,2013年县本级财政预算安排500万元配套资金专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全年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340万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有力保障了建设资金需求,达到“各炒一盘菜、办好一桌席”的效果。
      为了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实现,该县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县对镇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同时,完善监管机制。所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前必须履行财政投资评审程序,并按照评审的最高限价公开招标,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完工后再进行资金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同时,加强资金管理,采取“541”资金管理办法,即项目下达时拨付50%的奖补资金,项目验收时再拨付40%,预留10%资金与项目建设质量和项目管护机制挂钩,此举有效遏制了项目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现象,成效明显。
      通过项目扶持、资金倾斜,“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汉阴”的梦想正逐渐照进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屈孝旭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