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专题文章>路线教育 > 正文内容

    这里的党员群众最欢迎

    ——石泉县在职党员到社区领岗、服务群众的调查

    作者:陈俊 时间:2014-04-01 10:11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从2004年开始,石泉县委在县城的四个社区推行在职党员到所在社区报到的“双向管理”制度。这项原为解决机关党员“八小时以外管理难”问题的探索性做法,经过机关党员的主动服务和社区干部的密切配合,发挥出在职党员主动领岗,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效果。

      不久前,省委副书记、省长娄勤俭到石泉县调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当地召开了干部群众座谈会。当时,城关镇北街社区的党总支书记陈绪贤,在会上介绍了该社区的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群众的情况,引起了娄省长的关注。而她在省长面前超过四分钟的发言,也引得全县的党员群众羡慕不已。

      社区里的财富

      北街社区位于石泉县城的中心地带,也是县城4个社区中位置居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管辖区域2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其他社区相继出现的问题一样,北街社区的人口密度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处理好了得磨破嘴皮,处理不了就成了大问题。25年里,陈绪贤和一帮社区干部凭着满腔热情,磨破了嘴皮,还真没出什么大问题,只是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尽管事情多,但和别的社区相比,北街社区有一笔“财富”。那就是驻社区的机关单位最多,全县98家单位都在北街社区。2004年,县财政、民政、交通、国土等社区单位积极争取建设资金20多万元,帮助社区买下现在的办公楼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更大的“财富”在于这98家单位里,有着956名共产党员。在职党员领岗服务做法推行以来,社区干部充分认识到此举是推动北街社区建设的绝好机遇。纷纷主动联系,为社区单位搞好服务,达到共建共管的目的。双方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让社区单位心甘情愿地为社区建设出力。

      记者了解到,石泉县委根据社区功能特点设置党员岗位,如政策宣传岗、卫生监督岗、矛盾调解岗、治安联防岗、帮贫助困岗等,党员在每年初到社区报到时,领取适合自己的岗位,签订承诺书。

      不管是领岗服务,还是兼任楼院长,都解决了在职党员想干无处施展的难题。目前,北街社区的楼院长级别可着实不低。有160多名在职党员担任着楼院长,占楼院长总数的60%以上。而在160人当中,有很多都是科级领导,甚至还有好几个县级领导呢!这样的楼院长自然在住户中说得起话,带得了头,干得成事。

      大事小事连感情

      石泉县旅游局的局长贾玉春兼任了北街社区桃园小区18号楼二单元14户的楼长。楼道的路灯坏了,他悄悄换上新的。化粪池堵了,他先联系工人疏通,再挨家挨户上门摊钱。去年重阳节,他从办公经费里拿出3000元,联系足浴店为社区里的150名空巢老人洗脚……

      收垃圾费、协调邻里纠纷、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清扫楼前楼后的卫生,正是楼院长们做的这些小事,让社区的群众记着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

      北街社区1组的中学巷以前一边是深沟,一边是高坎,晚上没有路灯,学生上放学非常不安全。2011年,驻社区的县就业创业局筹资2.4万元,修好了路,安上了灯,还在路边建起了小花园。社区成立老年协会后,又安排了4个工勤岗位,每月补贴960元钱,让他们安心为社区老人服务。

      北街社区6组辖区有一幢80年代的“救灾楼”,位置偏僻,通行道路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居民进出非常不便。楼里的11家住户大多数都是残疾人,条件很差,根本没钱集资修路。2012年,驻社区的县财政局了解情况后,结合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对此段”闹心路”进行改造。局里派党员实地丈量,施工把关,投资3万多元,修建了一条40米长,4米宽的水泥路,解决了这些困难群众的出行问题。

      在石泉县,驻社区单位出钱出力为社区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的例子数不胜数。更难能可贵的是,好几个科级领导这样对记者感叹:我们每天2/3的时间都在社区里生活,社区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为自己家里做点事,难道不应该吗!

      真性情折射出真感情。不管大事小事,一头连着党员,一头系着群众。这样的感情能不深吗?

      群众的幸福指数高

      3月21日早上8点多,记者在北街社区遇到了正在社区医院准备免费体检的老人。说起社区的好,老人高兴地合不拢嘴:“我们只要拿着身份证过来,有两个女娃替我们填表,体检罢了,还可以聚在一起打牌下棋,中午在老年餐厅吃4块钱的伙食,好得很!”

      “我们的幸福指数高!”这句话是记者在北街社区采访干部群众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言之最切的一句话。

      该社区的党总支书记陈绪贤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年冬天,她晚上带人巡逻,发现马路边有好几堆东西,打开包着的塑料布一看,原来是白天摆摊的人留下准备第二天继续卖的商品,竟然连腊肉都有。“你说我们这里的治安好不好?”陈绪贤笑着反问起记者来。

      不仅是群众得享各种成果,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正是有了在职党员的参与,社区工作力量得到空前加强,为民服务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在职党员服务群众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党委、政府工作的顺利推进,县上好几个部门都优先把一些惠民的试点工作放在北街社区来搞。

      就拿日间照料中心来说,2011年10月,驻社区的县民政局在北街社区建起了中心,让社区老人优先享受好政策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对“政府主导、社区主办、协会管理、自愿参与”的老人日间照料模式进行了试点探索,引起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关注和实地参观。

      正是这样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各个社区面貌皆焕然一新,各项工作也硕果累累。

      如今,北街社区群众的诉求方式也越来越高端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阶段,石泉县委书记马晓旬于2013年12月26号来到北街社区,广泛听取基层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随后,马晓旬要求县委督查室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整理归类,分解细化,落实26个相关单位进行办理。截至目前,32类52件事已办理了26件次。通过对相关民生事项的落实,社区居民又尝到了甜头。

      “在我们社区,过去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也得到了根本改观,群众都说好呢!”临近采访结束时,陈绪贤由衷地向记者感慨。“过去一些干部上班时间跑出来买菜,现在连迟到早退的现象都少了。去年春节前,都说大年三十不放假,我带着几个人特意在三十下午跑到几个单位,撩开办公室的门帘一看,一个个都忙得很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广娟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