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移民搬迁“稳得住” 关键是要“能致富”

    作者:佚名 时间:2014-02-07 08:36 来源:紫阳县 字号: 打印

      “等到明年更多的人搬下来,生意肯定更好做,到时候我还准备把店面再扩大一下,再多添几套桌椅。”这是在紫阳县蒿坪镇双星小区开小饭馆的曹修林对来年的展望。
      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双星小区的年味儿也越来越浓。在不足20平米的小饭馆里,曹修林一边在自己小吃店的后厨里下面、切菜,一边招呼店里的顾客,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双星这里陆陆续续有400多户搬进来了,过几年要是按照规划真有1000多户住在这里,这就是4000多人啊,我的生意能不好吗?”曹修林笑着说,神情里充满了对未来日子的憧憬和期盼。
      而一年之前,曹修林的家还是处在海拔1500多米的紫阳县洞河镇云峰村里的几间泥坯房,房前只有土路,赶上下雨下雪根本出不了门。“住在那里可真是‘恼火呦’,”曹修林说,“一下大雨我就好操心,生怕有泥石流把屋子冲跑了。”
      不过现在即便是下暴雨,曹修林也能踏踏实实睡个好觉了。他的“新家”,就在他小吃店所在单元的2楼,虽然装修得简简单单,可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和过去的土坯房相比,的的确确算得上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用曹修林自己话讲,他从来也没想过能在山沟沟里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等明年挣到更多的钱,他还准备再给家里添几个“大件”,再好好地“收拾”一番。
      “买房子的时候钱花的不多,政府都给了补贴,开店还有8万的贴息贷款,要是生意好,要不了多久这些钱都能挣回来。”曹修林显得自信满满,“有政府的好政策,我又找到了致富的门道,日子一定是越过越好。”
      其实,在双星村这个陕西省紫阳县最大的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小区里,不少原本在外打工的紫阳人选择了回来,和曹修林一样做起了小生意,服装店、理发店、小超市也渐渐多了起来。“要是在家里能挣到钱、能过得好,谁还想要在外面跑啊。”曹修林说。
      除了做买卖、搞创业,双星村的搬迁群众挣钱还有别的出路,具有当地特色的魔芋、茶叶等产业逐步规模化,许多搬迁的群众把自己的土地流转承包给企业,然后在给这些搞地方特产的企业打工“再挣一笔”;缺乏劳动能力的老人、妇女,村里则带领他们搞起了十字绣等小工艺品的买卖;即使是那些坚持要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县上和镇上也经常为其组织技能培训,让这些人能够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只能在外打零工、打散工。
      “我买房就的时候向银行贷了笔款,家里人当时不理解,说有好好的房子为啥要花钱搬出去。但现在我的儿子、女子都觉得我搬得对,要是不咬牙搬出来,就得一辈子在山里受穷。”双星村的移民户邓元祥说,“现在钱比以前挣得多了,全家人的收入都上去了,贷款的事儿没什么好愁的。”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对于真正的特困户、五保户,双星小区还有一批实行真正的免费“交钥匙”入住的安置房屋,让这些群众也能住上新房。
      “一定要让群众先从山里搬出来,这是对他们的安全负责,也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第一步。”蒿坪镇镇党委书记储成斌说。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3年紫阳全县共实施移民搬迁10500户、39671人,其中建成集中小区106个,实现集中搬迁安置8599户。
      紫阳县委书记王晓江告诉记者,除了“搬得出”,想让这些搬迁群众真正“稳得住”、“住得惯”,关键还是要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致富途径’,并且不断完善各个移民安置点的配套设施,把学校、医院、居民活动中心都搞好、搞扎实,让搬迁群众真正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水平,让他们真正爱上自己的‘新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