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白河 > 正文内容

    白河县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受关注

    作者:佚名 时间:2014-01-30 08:47 来源:市教育局 字号: 打印

      白河县是全国首批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县,也是陕西省首批三个试点县之一。自2012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白河县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共设立支教点16个,招聘志愿者34人,支教点在园幼儿437名,有效解决了农村偏远地区学前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为探索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刊发了白河县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的先进经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科学规划布点。制定了《白河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按照“以县幼儿园为龙头,镇幼儿园为骨干,村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网络建设思路,统筹规划,合理布点;按照“一点一册”的原则,针对每个支教点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充分利用布局调整后中小学闲置校舍、村两委活动室等资源设置支教点。两年来,县上先后投入93.7万元加强支教点建设,努力为幼儿创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县教体局同纪检监察、人事等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巡回支教志愿者招聘方案,统一发布招聘公告和相关信息,公开招聘了44名志愿者。制定《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志愿者工作制度》,将志愿者纳入中心小学(幼儿园)教师统一管理和培训,明确工作责任,加强考核管理。关心志愿者工作、生活,按月发放生活、保险补贴,定期走访慰问,及时解决志愿者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扎根山区,奉献幼教事业。
      提高支教点的保教质量。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规定,结合各个支教点实际,科学安排保育教育活动。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保教活动,促进幼儿智力开发、体格锻炼、社会交往、兴趣培养、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等的养成,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积极鼓励和支持志愿者在完成支教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社区活动,向家长开展科学育儿指导,普及幼教知识,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为偏远地区农村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大力实施学前教育“1234帮扶工程”,即召开1次调研座谈会,深入了解被帮扶幼儿园(支教点)实际和困难;落实帮扶志愿者在被帮扶幼儿园(支教点)蹲点一周支教,开展好2个活动;做好教师培训、规范保教行为、改善办园环境3项工作;努力实现被帮扶幼儿园(支教点)实现管理制度健全、办园特色鲜明、档案资料规范完善、保教工作质量明显提升的4个目标。活动实施半年来,共帮扶镇村幼儿园18所,以镇为单位召开座谈会7次,开展送教下乡35节,听评课33节,两名志愿者分别巡回蹲点支教5周,镇村幼儿园校园环境得到进一步美化,保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受惠幼儿达2000余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