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期(总第144期)
安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2月22日
编者按:“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新医改的改革重点,其实现途径的有效载体是目前比较薄弱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即农村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而要实现“保基本”必须“强基层”,而“强基层”又需要通过“建机制”,这既是改革现实的需要,也是卫生服务体系客观规律的体现。新医改实施以来,白河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三项制度”建设“强基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2012年9月19日《陕西日报》刊发署名文章对白河县的做法进行了介绍,现全文转发,供大家学习借鉴。
白河三项制度为基层卫生工作打牢根基
(作者:记者叶林斌 通讯员何荣斌)今年以来,白河县卫生局立足县情,努力探索基层卫生工作经验,创造性地出台了三项管理制度,为强化农村卫生工作的规范管理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没有好医生、没有卫生室、经费无保障等始终是困扰农村卫生工作的难题。白河县卫生局经过大量调查走访,在全县推出了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度,其核心是以公共卫生为抓手,以村医补助考核为依托,切实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全面推进,均衡发展。他们推出的“1234567”新模式包含了基层卫生工作的基础性建设事项,得到省市领导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彰。他们要求每个镇卫生院必须成立公共卫生办公室,落实1名副院长任办公室主任,至少配备3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这一制度推行后,农村卫生工作走上了规范的路子,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村医素质逐步提高,村医队伍更加稳定,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为健康需求提供了保障。目前全县124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后,村卫生室工作重心下移,由以前的重医疗转变为重公卫工作,由以前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11项基本公共卫生和叶酸补服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得到有效落实,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农村合作医疗依法运行。
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他们进行的第二项改革。为改变过去每个医院各自为战的现状,县卫生局设立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全县12所镇卫生院医疗收支进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分单位核算,在单位财务自主权、资金分配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集中办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仅减少了会计核算层次,规范了核算工作,更重要的是强化了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了镇卫生院财务收支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金管理分散,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等局面,有效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他们的第三个杀手锏。今年以来,白河县卫生局与中国人保签订了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合同,在全县县镇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开展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疗机构每年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保费,承保公司承担相应医疗纠纷赔偿。该项制度实施以来,已成功处理和调解医疗纠纷5起,赔偿金额20余万元。这项制度有效地规避了医疗单位长期头疼的医疗事故纠纷,减轻了医疗机构的赔偿负担,提高了患者和医疗机构抵御医疗风险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