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攻坚克难、规范提升的关键年。安康市坚持避灾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创新机制,破解难点,统筹规划,全力推进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再上新台阶,让搬迁群众更好的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避灾扶贫搬迁搬迁项目是安康历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为抢抓机遇,把这项避灾扶贫搬迁工程既是浩大的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安康市把移民搬迁作为推动安康经济发展、扩大投资和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载体和抓手。两年来,这项工程已争取省上投资35亿元,拉动群众和社会投资100多亿元。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结合全市城镇发展规划,着力构建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安置规划体系,提升集中安置率,提高对城镇化贡献率,各县区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市移民搬迁规划,将避灾扶贫搬迁安置规划与人口布局规划、城乡统筹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规划紧密结合、统筹安排,确保规划引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由市县(区)发改、财政、规划、国土、建设、水利、房管等部门分工负责,合力推进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作顺利开展。
通过两年多的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实践,逐步探索出“以集中安置为主、以单元房上楼安置为主、以城镇规划区内安置为主”的三为主搬迁安置模式,达到节约土地资源及基础配套投资、搬迁户节约建房面积及建房投资的效果;避灾扶贫搬迁实行“建设项目管理化,搬迁群众主体化,购房关系合同化,质量监督全程化,日常管理信息化,监督管理常态化”六化管理模式。通过规范管理,使避灾扶贫搬迁健康有序推进。
为着眼长远发展,让搬迁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首先大力发展产业。逐步实行“居住在山下,就业增收在山上;居住在城镇,就业增收在企业;居住在社区,就业增收在园区”。着力构建安置区以特色资源为主的生产加工产业体系,依托旅游资源部分搬迁户搞农家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业园区部分群众成为产业工人;合理开发山林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和林下种养业,增加群众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其次加强技能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搬迁群众进行培训,组织劳务输出,通过就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等让搬迁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增收有渠道。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特别对困难家庭安排到社区管理服务的公益性岗位,使其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多措并举,主攻难点。首先,特困户搬迁重点采取“交钥匙工程”,即由县区政府负责,统一规划、设计、建房,交特困群众居住,房屋产权归政府所有。除此还可通过入住敬老院、能人托管、调剂空置房等方式妥善安置。其次,主攻危居贫困群众搬迁。危居贫困群众搬迁是搬迁安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全市4.5万户危居贫困群众搬迁安置任务,并采取单列计划,单项考核及特殊帮扶措施强力推进,再次,稳步推进跨区域安置。
避灾扶贫搬迁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市各级各部门紧紧抓住机遇,统筹谋划,坚定信心,以干克难,强力推进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作,必将为安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