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719776475-GK-2013-54839 发布日期 2013-02-18 16:36
来源
内容概述 安康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17件、政协委员提案291件,办结率100%。在全市政府系统力倡真抓实干,力戒慕图虚荣;力倡勤俭节约,力戒铺张浪费;力倡公开透明,力戒暗箱操作;力倡以身作则,力戒自由散漫;力倡深入群众,力戒高高在上,作风转变年活动成效显著。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农业部、水利部、南水北调办、扶贫办等部委及省上厅局对安康发展的支持。出台实施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行政府常务会议市民代表旁听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广泛征求意见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快完善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制定实施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的纪律规定和督查办法。查处破坏投资环境案件178件。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和工作透明度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我们在建设美好安康新征程上取得的成绩,是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职工,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民族宗教、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干部,向驻安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复转军人,向所有关心支持安康建设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工业化程度较低,缺少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大品牌带动,仍处在爬坡攻坚阶段;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节能减排降耗形势严峻,发展方式还没有实质性转变;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瓶颈尚未完全打破,投资环境亟待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群众收入水平较低,新增就业岗位有限,增收致富渠道不宽,深山区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地方、部门和干部服务发展的能力较低,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吃拿卡要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还有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新的一年,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美好安康建设的关键一年。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一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省把“生态美”作为西部强省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在即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深入实施,国家必将进一步完善生态资源补偿和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扶持政策,更加有利于我市发挥生态优势、加快循环发展。二是国家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将有力促进东中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关天、成渝、江汉、中原经济区转型发展,为我市加强区域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三是今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步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正赶上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四化”同步政策效应的发挥,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加快实施,必将强力推进我市城镇化大幅提速。四是今年将进入中省“十二五”规划、秦巴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规划集中实施阶段,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陕南循环发展扶持力度,我市又是全省唯一的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纳入省级战略层面的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月河川道现代农业基地和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将更加有利于争取中省的政策和项目支持。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为,奋力开创美好安康建设新局面。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突出循环发展、富民强市主题,紧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构建循环产业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设美好安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的安排部署,今年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省定主要污染物减排和节能降耗任务,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做大新型工业。加快传统工业和骨干企业改造升级步伐。新型材料工业要突出抓好天沐金属镍、华银钒氮合金、宝钢铌钽采矿、陕煤石煤综合利用、旬阳铟锗回收、汉滨硫化钡、旬阳金矿、平利重晶石和纳米涂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支持中国五矿、宝钢集团、陕西煤化、陕西有色、紫金矿业等大型企业,控股、收购、兼并、参股矿产资源开发,延长产业链条,综合利用资源,提升整体水平。清洁能源工业要重点加快安康火电厂和旬阳、白河水电站建设,推进国电光伏、白河光伏电源项目,促进重点水电企业提质增效,支持生物能源和风能开发。富硒食品工业要着力打造“中国硒谷”品牌,做大做强矿泉水、茶饮、肉制品、粮油、魔芋食品等龙头企业,实施旬阳烟厂30万大箱技改项目,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安康丝绸工业要大力促进宝业丝绸、巴山丝绢、石泉天成、永丰特种纱等企业技改扩能,引进纺织、印染、服装、家纺、工艺品等精深加工企业,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生物医药工业要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和原料基地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通过政府采购、财政奖补和市场开拓,促进汽车装配企业技改扩能,确保三一重工机械再制造项目竣工投产,加强与西安、重庆、十堰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合作,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陕渝鄂汽车产业配套协作区和配件生产加工基地。利用与关天、成渝、江汉国家信息制造研发基地的地缘优势,启动建设月河川道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认真研究、积极争取建设与西安三星电子项目的配套产业,引进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电子信息企业。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和市场建设,培育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加紧谋划和包装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尤其是工业翻身项目。
  做优现代农业。以“千元增收提增速、百园建设上水平”为主线,按照区域布局、板块推进的要求,加强对一县一业农业主导产业的规划和指导,确保有规模、有品牌、有效益。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务工能人返乡创办农业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产业联盟,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00个。创新土地流转方式,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健全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继续推进猪沼菜循环农业建设,全年粮油总产稳定在9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310万头,新增设施蔬菜2万亩。大力发展山林经济,主攻茶叶、核桃、林下种养三大主导,稳定和提高蚕桑、烤烟、木本油料、木本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快种养型向加工销售型转变。继续扩大57个山林经济园区规模,启动建设50个山林经济园区。加快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涉水产业。加快实施高新区康师傅饮品项目,支持陕煤富硒矿泉水做大做强,引进1到2家国内知名饮用水企业在安康建设分厂。加快推进生态渔业发展,打造安康富硒水产品牌,推动水资源大市向涉水产业强市迈进。建成我市与中国农科院共建的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完成国家级实验站和博士后流动站组建,加快富硒农产品系列开发。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支持科研院所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秦巴山区安康市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的实施,全面启动教育扶贫试点市建设,抓好60个片区172个贫困村连片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加大41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力度,实施10个国家级产业化扶持项目,支持20家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建设180个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村,全年实现10万人脱贫。
  做强生态旅游。坚持以山水为基础、人文为灵魂、项目为支撑、市场为核心,促进生态旅游与汉水文化、特色板块与4A景区、安康旅游与国内知名景区融合,推进门票经济向综合产业、单体景点向集群发展、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加快形成汉水风情休闲、巴山生态度假、秦岭森林体验、田园风光感受等特色精品线路,建设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和国内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力实施“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提升工程,完成大南宫山主景区及配套开发建设;以瀛湖体制调整为契机,突出资源整合和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开发建设大瀛湖景区;精心打造一江两岸核心区,加快高星级酒店及配套设施建设,带动服务业发展,增强中心城市旅游集散功能。建成天书峡、神河源景区,扩建燕翔洞和中坝大峡谷,开发太极城、鬼谷岭、红石河、凤凰山,推进香溪洞、朝阳沟、冰晶顶、深山老林等项目建设。支持石泉创建全省第二批旅游示范县。启动第二批旅游示范村镇和示范户建设。以汉江龙舟节为主体,办好节庆促销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
  做活园区经济。高新区要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目标,突出产业聚集区、现代城市新区、统筹城乡示范区的定位,全面推进陕煤化、华银集团、湖北金龙、鑫州矿业、渝企工业园等总部经济和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数字创业中心、三所学校、三个生态公园和一批基础配套设施。确保生产总值增长30%以上。突出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加快循环产业园区生产要素、产业项目、资源聚集和基础配套,每个园区重点打造2至3个循环经济链条,集中培育1个产值过50亿元、4个过20亿元的县域工业集中区。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引进50户企业、培训1万名技术工人、带动5万人就业。加快全市254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加工园、休闲观光园,建成5个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园区。
 

共4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345个字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