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大开放促就大发展

    紫阳县招商引资促发展纪略

    作者:李超 时间:2005-11-10 13:58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地处秦巴腹地的山区县紫阳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开发带动、项目带动为突破口,经过长达五年的不懈努力,在紫阳县的招商引资工作簿上留下了一串串骄人的数字。十五期间,紫阳县通过各种招商引资途径引进合同资金20.42亿元,外来企业由原来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16家,全县实施项目68个,完成投资6.16亿元。
    敞开山门笑迎客
    “要想发展就是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外来资金壮大自身力量,达到“双赢”效果”。在回顾紫阳县招商引资工作时紫阳县委书记赵继民如是说。紫阳县在发展地方经济,如何引进外资上,提出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形成以一种大开放、大开发的强力姿态引进外地客商到紫阳投资兴业的开放型发展格局。由计划部门负责对全县所有项目进行整理,建立起“紫阳县招商引资项目库”,对具备引资条件的项目进行精心包装,制定详尽的项目实施方案,积极配合外来投资商到紫进行考察。配套出台了《紫阳县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政策》在网上公布。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积极参加各种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参加西洽会、安康龙舟节等引资活动,以紫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独特引资方式,让外来客商在感染紫阳的文化风情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同时,更深入了解紫阳丰富的资源和产品。对于投资商,紫阳县委、县政府郑重公开承诺:到紫外来企业优先享受水、电、路“三通”政策。外来企业工作人员享受本地常住人口相同待遇。这一系列优惠政策,使来紫投资商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充分感受到紫阳的诚挚和热情。栽好了梧桐树,自然就引来金凤凰。十五期间,先后有水电开发、板石开采、茶叶加工、铁锰矿开发、米花石开采等14家外来投资企业入驻紫阳,成为紫阳县经济建设一道新的靓丽风景。
    硬杠杆撑起发展“温床”
    “要想留住资金,首先要留住人心,让外来投资商安心”。这是紫阳县县长罗雪剑常对县计划局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说。客商引进来了,最重要的是协助他们发展好企业,为地方经济做贡献。紫阳县在每引进一家外来企业后,实行一名县级领导挂牌蹲点包抓,县上成立一个援建机构,定期召开项目建设进展分析座谈会的跟踪服务方式,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在来紫阳县投资的外商记忆中,紫阳的县级领导为企业遇到的难题现场办公解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视察企业建设基本成为了紫阳县为外商搞好外部环境协调的一个惯例,也是令外商们最为感动和放心的一点。在紫阳县引进的最大的水电投资项目毛坝关电站建设过程中,该县从计划、土管、移民、公安及项目所属乡镇抽调7名干部组成县援建办,吃住在工程建设现场办公,负责协调外部环境保障,直到毛坝关电站建成发电。每年春节,是外来客商最为想家的时候,但也是最让他们感到紫阳人民温暖的时候,因为每年这个时候,紫阳县都会组织“在紫外来客商联谊会”,县上的领导和计划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与外来客商一起欢度春节,让他们感受不到一丝在异乡的思乡之情。所以每一名到紫阳投资的外商都会说自己也是半个紫阳人,因为紫阳有他们的朋友和“亲人”。
    重点建设拉动规模效益
    水能开发是紫阳县招商引资中力度最大的一个项目,带来的引资成果同样也是令人瞩目的。从2000年到2005年,通过各种途径,紫阳先后从福建、浙江引进5家外商到紫阳投资开发水能资源,短短的5年里,14个电站相继开工,6亿多的资金注入到紫阳经济命脉中,全县水电开发总量达到7.758万千瓦,比五年前的不足1万千瓦整整增长了7倍多,同时也实现了水能开发外资投入从无到有的“零”的突破,这些外来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技术,而且大大刺激了紫阳本地经济的发展。2004年底建成发电的由陕西汉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抽资开发的毛坝关电站就引来资金2个亿,年发电量达到2.4万千瓦。电站建成和建设中,所在的毛坝镇仅从事物资运输、餐饮服务业的居民就达到了40多家,毛坝集镇也一跃成为全县最为繁荣的小城镇之一。水能的开发也为紫阳的工业带来极大利益,过去紫阳本地供电不足,遇到用电高峰期,不仅是工业用电,就连居民供电都得实行分片限电供应,而如今不仅不限电了,连供电质量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同样作为紫阳县一大特色支柱产业的板石开采业,5年里引进外来企业7家,带来外资3000多万元。在这些外来企业中,不仅有来自国内该行业的大哥级企业,还有远自西班牙的外来企业。外来企业和资金的注入,使整合后的紫阳板石以一种天然新型材料而走俏欧亚等国,紫阳也成为了国际市场上“东方板材”的代名词。2004年紫阳全年完成板石产量16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6400万元。这些板石企业解决了近千名本地劳动力就业,每年给他们带来收入数百万元。2004年紫阳在龙舟节上引进的项目湘贵锰业开发有限公司,于今年10月正式投产运行,不仅解决了本地100多人的就业,年产锰片5000吨,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给紫阳带来年利税150多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王玲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