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脱贫攻坚进入百日决战的关键期。如何聚焦精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作为我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安康市汉滨区,面对剩余的200个贫困村6.14万名贫困人口亟待脱贫的艰巨任务,正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积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新举措,奋力冲刺,全力确保汉滨区实现脱贫摘帽。
不驰于空想唯有务实能攻坚
“老人家,您家是哪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里有没有人在外面打工?全家是哪一年脱贫的?”
7月23日,在汉滨区县河镇姚河村村民成贵东家中,区委书记王孝成关切地询问其家庭收入、生产生活等情况。
当日,在走访的10多户村民家中,王孝成详细询问了贫困户享受政策是否落实,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并认真做好记录,逐一安排落实,鼓励他们增强生活信心。



“没想到我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凤凰村5组贫困群众王正忠激动地说,是党的扶贫好政策改善了他家的生活环境。
今年以来,汉滨区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00%达标入住作为脱贫攻坚“当头炮”“硬骨头”来抓紧抓实,全区上下压实责任,区级领导落实包片联镇责任,督促检查各安置点基础设施进展和搬迁群众达标入住情况。各镇(办)协调统筹“四支队伍”和帮扶力量,逐点逐户夯实责任人和包抓人,签订装修入住协议书,建立包抓到户台账,实施销号管理,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确保如期完成达标入住工作。

汉滨区早阳镇寨垭村是我省深度贫困村之一,辖1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93户985人,耕地1992.72亩。
寨垭村第一书记贾长勇说:“村里2005年就通了水泥路,但使用年头久了,路面破损严重,成了村民的一块‘心病’。”
今年以来,该村在区检察院的帮扶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产业路7.3公里,建砂石路0.6公里,解决了该村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路修好了,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振兴有了盼头。如今,村里以山里源生态牧业合作社发展的畜牧养殖、农作物及高山蔬菜种植为依托,多种农产品走出了大山,先后带动贫困户60户60人,户均年增收1500元。
“村里现如今还修了水窖,建起了卫生室,修了垃圾池,规划了旅游发展线路图,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寨垭村第一书记贾长勇介绍说。
今年52岁的王主勇,家住中原镇麻庙村。过去主要靠务农和外出打短工获得收入,由于自己身体本就不好,每年的收入除去所有花销后,所剩无几,日子始终过得紧巴巴。要想帮助他彻底摆脱困境,必须找到持续增收的门路。考虑到他们一家缺乏劳动力的情况,驻村工作队为王主勇选择了劳动强度低的蚕桑产业,引导他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今年,汉滨区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目标,在探索实践“村有四式、户有八法”的基础上,同步创新建立了村集体经济“三种运行模式”和“四种发展路径”,构建了村集体、经营主体、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从蓄力到续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