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撑起发展的脊梁——石泉县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扫描

    作者:耿国泉 时间:2005-07-27 10:35 来源:石泉县信息网 字号: 打印

    近年来,石泉县委紧扣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和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为核心,不断加强以县委为核心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实现了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石泉县委始终坚持把培养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并把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建立学习型、思考型、开拓型班子作为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载体,突出抓好以县委一班人为重点的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完善了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做到了学习有计划、安排有重点、进度有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县委始终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旋律,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工作指导思想的确立围绕发展来考虑,工作具体安排部署围绕发展来谋划,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围绕发展来进行,以科学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针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一实际,新一届县委通过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在掌握上情、吃透县情、了解民情的基础上,提出并确立了“两区两带”即汉江生态经济区、云雾山生态旅游开发区、高效农业示范带、民营经济发展带的发展战略,这是把科学理论与具体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把握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抓住了该县最具竞争力的发展优势,成为团结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一面旗帜。在此基础上,由县委领导带头,全体县级领导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把学习理论与研究解决重点问题结合起来,对全县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先后提出了城镇带动、项目带动、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思路,丰富和完善了“两区两带”的具体内涵,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换届以来,全体县级领导亲自撰写理论调研文章300余篇,不少调研文章因主题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强,相继被中、省、市各级内刊媒体采用。县委在加强县委中心学习组学习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抓好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学习,指导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注重加强对干部的培训。除按要求安排各级干部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学习教育培训外,每年都要举办科级干部、后备干部、村支书、村主任、民营企业厂长经理等十多个主题班次的培训班,丰富了广大干部的知识,拓宽了工作视野,更新了思想观念,创新了工作方式方法。如城关镇党委一班人通过加强学习,确立了大力实施“二三三二工程”(即城镇建设、民营经济两个重点,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三大建设,蚕桑、畜牧、蔬菜瓜果三大产业,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两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池河镇党委一班人通过加强学习,深入调研,确立了“产业富民、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蚕桑、畜牧、蔬菜瓜果和民营经济,形成了竞相发展的工作格局。近年来,县委正是抓好了以县委中心学习组为重点的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加快了“精神变物质”进程,使理论学习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

    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为切实增强决策的战略性、全面性、超前性,县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县委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听取他们对县委、县政府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支持同级各种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发挥职能作用。如县城北环路、向阳大街改造、滨江大道、北辰森林公园、人民广场建设,县委坚持做到集思广益,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视察,审议改造、建设方案,并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科学合理地使用“内脑”和“外脑”,反复权衡利弊,优中选优,在思想碰撞中寻求最佳决策。县委进一步完善了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保证了县委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权威性。

    坚持真抓实干,提高抓落实的能力

    石泉县委坚持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每一项重点工作,县委都坚持定职责、定任务,使每一名领导、每个乡镇、每个部门、每名干部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干到什么标准,人人自觉按照职责、要求和计划目标抓落实。如对全县41户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每一户企业都确定有县级领导包联、相关部门包抓,扛死肩、一包到底。对每一个重点项目和每一项重点工作,都明确了包抓县级领导、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紧扣的落实机制。对推动一些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县委始终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抽调成百上千名干部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共同打好“转化群众思想”这一攻坚战,齐心协力化解矛盾。县委一班人注重体察社情民意,敢于正视改革发展中的各类困难和复杂矛盾。如在推进县缫丝厂改制过程中职工反映的五年前的丝厂被骗案中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问题,坚持做到了不推诿、不护短,果断处置,顺应了民意,化解了民怨。近年来,县委还先后建立健全了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规章制度,营造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创造了抓落实的良好环境。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识人选人能力

    干部的政绩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为准确识别干部,该县坚持把干部的首选权交给群众,在连续三年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都要组织县直股室以上负责人、村“两委”负责人和各类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以及离退休老干部千余人对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评议打分,分层次、分类别推荐后备干部,真正让群众选干部,让群众当“伯乐”,并根据群众公认程度,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后备干部队伍;对在千人测评中群众公认程度低、工作成绩平平的部分乡镇和部门领导班子果断进行了调整,共调整领导干部100多人;对16名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了谈话诫勉,1人被辞职,3人被免职。
    为了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该县全面推行了竞争上岗和干部任用票决制,先后对34名政府组成人员和部分乡镇新提拔人选实行了全委会票决,对县盐务局局长等5个科级领导职位公开选拔的10名人选实行了全委会差额票决,对文教卫生系统拟提拔的22名人选实行了常委会票决。同时,在公安系统实行公开选拔基层派出所长和指导员,在检察院、法院中层领导中推行了竞争上岗,在全县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在全县范围内聘请了11名干部监督工作特邀巡视员,组成干部监督工作特邀巡视团,定期或不定期巡视规定内容,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工作机制,增强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能力

    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石泉县委立足实际,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增强调动各级干部积极性的能力。该县组织制定了目标责任制考核、单项工作考核和重大贡献奖励办法,将全县15个乡镇按建制大小和基础条件划分为三类,将县直部门依据单位性质和职能任务划分为党群部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非经济部门、驻石单位四类,分类进行考核,对年度工作没有起色、处于后进的,通过全委会票决确定相应处罚。继去年筹资50万元对2003年度目标责任制综合考证获奖乡镇和部门予以重奖外,今年又多方筹资90余万元对2004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考评及单项目标考评的受奖部门和单位给予了物质、记功等表彰奖励,对在企业改制、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5名先进个人给予了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
    针对税费改革后农村面临的新形势,该县重点实施改革乡镇工作模式,改变过去“领导抓片、干部包村”的做法,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组建产业服务队或办公室,重点构建以产业发展服务队为主体的运行机制,实行专业化分工,对口服务。通过转换乡镇职能,把机构建在产业上,带动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达到了干部满意、群众满意的目的,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在基层党组织开展了“双示范”活动,全县共建立15个乡镇党委科技示范基地、219个村党支部科技示范基地和857户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投资400多万元加强了党员规范化活动阵地建设,实现了全县农村党员活动室公房化、标准化两个100%目标。截至目前,全县集体积累过万元的村达99个,每年有千元以上收入的村达149个。
    近年来,石泉县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抓好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增强了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全县生产总值增速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财政收入每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其它几项主要经济增长指标也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目前,该县继续加强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党的建设,正向着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