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阴 > 正文内容

    汉阴县坚持多措并举发展蔬菜产业

    作者:刘怀安 李善旺 时间:2010-09-16 18:09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汉阴县属安康市月河流域的农业主产区,也是安康市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实验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农业及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将蔬菜产业列入农业“增收工程”予以实施,通过示范推广“猪、沼、园”、“猪、沼、菜”、“猪、沼、果”等为主的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狠抓设施大棚建设、专业村及专业大户培育建设,加大良策、良种、良法配套措施推广力度,有力地促进全县蔬菜产业的规模与效益同步增加。2009年,全县发展设施蔬菜自然面积0.59万亩,蔬菜复种面积9.1万亩,总产14.1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7.1%和14.2%,蔬菜产值3.27亿元,占农业(种植业)产值40.5%,占农林牧渔业总生产值24%。仅此一项年实现农民种菜收入38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4%;2010年上半年,全县发展设施蔬菜自然面积累计0.7万亩,其中新增面积0.10万亩,蔬菜复种面积5.0万亩,总产6万吨,分别完成年计划任务55%、41.4%,较去年同比增长8.6%、13.2%。

           该县发展蔬菜产业的成功经验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发展方向。县上组织人力,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前瞻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原则,科学制定了《汉阴县2009—2010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汉阴县2009年设施蔬菜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计划到2012年全县发展设施蔬菜自然面积1.2万亩,蔬菜复种面积9万亩,总产16.7万吨,实现产值4.18亿元、农民种菜收入达到500元。为实现这一目标,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涉农部门任成员的蔬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并实行县级领导挂联乡镇,县级部门包乡(镇)联村的工作机制,形成县、乡(镇)、村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引领和确保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推广模式,提升发展质量。2009以来,全县依托土地有序流转,累计新建50亩以上的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示范点25处,发展设施大棚2200亩,苗木花卉300亩,草莓、礼品西瓜560亩,食用菌10万架。该模式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经济循环为方向,以生猪养殖标准化、蔬菜种植规模设施化为核心,通过沼气池或发酵床将猪粪便分解转化为有机肥,用于发展蔬菜、果品和粮油生产,不仅形成多产互动,延长产业链条,而且提升发展质量,增大效益空间。

           (三)坚持多元投资,凝聚发展合力。坚持多元投资是该县示范推广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发展蔬菜产业的关键所在。据调查了解,建一亩标准钢架设施大棚,需投资7000—8000元,而省扶持标准每亩仅为750元。针对投资大,农民难以承受的实际,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多元投资的方式来实施项目建设。一是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以及投资主体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二是落实设施蔬菜工程项目建设配套资金,通过积极筹措,2009年共落实县本级项目配套扶持资金187.4万元,整合涉农项目捆绑扶持资金200余万元,经检查验收后,按标准及建设进度,全部落实用于2060亩设施蔬菜工程项目建设以及沼气池、排灌管渠、机耕路、农机具等设施配套的扶持;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在确保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前提下,通过采取“菜花节”、“龙舟节”、“农高会”、“西洽会”招商,网上招商,邀请考察等形式,2009年共招商引资1000万元,支持并协助业主直接投入到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大棚蔬菜1250亩,大棚草莓、礼品西瓜等果品250多亩。其中汉阴县秦龙公司引资 200万元,在城关镇月河村流转土地350亩,发展设施大棚果蔬种植,仅200亩“礼品西瓜”每亩纯收入可在1.3万元左右。四是实施扶持奖补与考核奖励机制。2010年县委、县政府出台《汉阴县蔬菜产业扶持奖补与考核奖励办法》,县财政预算100万元奖补、奖励资金,专门用于对大户、示范村的扶持奖补和对考核位列前6名乡镇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投资者和各级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并凝聚形成了发展蔬菜产业的整体合力。

           (四)培育龙头企业,健全市场体系。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关键。近年来,该县坚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建立市场体系的着力点。围绕蔬菜产业的加工储运,通过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汉阴县秦龙公司牵头,从深圳招商引资2000万元,在城关镇花扒村流转土地58亩,组建了汉阴县富康实业有限公司,计划建冷链物流中心1个,建年加工保鲜2万吨蔬菜保鲜库6000m3,交易中心大棚8200m3,现已开工建设。该公司建成投产之后,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可全力打造“秦长森”牌有机富康蔬菜品牌,带动农民发展蔬菜产业。围绕蔬菜批发交易,通过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先后建立了汉阴县城关镇东城蔬菜批发市场,西城蔬菜交易市场和涧池镇蔬菜批发市场,年组织外销蔬菜3.8万吨,并在相邻县区超市建立蔬菜专柜,从而达到了以销促产的目的。

           (五)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含量。推广标准化技术,发展高效设施大棚蔬菜,积极打造无公害、绿色与有机蔬菜品牌是现阶段乃至今后农业工作的目标任务之一。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县农业部门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作用。一是强化无公害标准化技术培训,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坚持做到了县接受省、市培训,乡镇接受市、县培训,村组接受县、乡镇培训,年培训1.5万人次,为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奠定了基础。二是突出抓点示范服务,落实对蔬菜专业村及专业大户的技术帮包,不断提高无公害蔬菜,特别是设施大棚蔬菜的生产水平。三是积极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蔬菜专业合作社申报无公害蔬菜“双认证”,结合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境测评推进工作,全县申报获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面积1.9万亩,其中无公害魔芋认定面积0.9万亩;获无公害鲜魔芋认证批准量2.5万吨,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四是充分利用12316、科技110、电子农务、农信通等虚拟平台,广泛开展技术咨询等服务活动,及时解答种菜农户的技术、政策、信息等方面的疑难问题。五是组建技术专家组,巡回到蔬菜重点乡镇、专业村及示范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同时,抽调6名技术人员驻进6个百亩以上的设施蔬菜示范点进行驻点帮扶,为业主提供技术支撑。

           汉阴的蔬菜产业在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之中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汉阴的决策者和农业工作者不骄不躁,他们有清醒的认识,在冷静思考……。决心在汉阴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决前进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认真学习和借鉴市内外、省内外发展蔬菜产业的成功经验,在扎实做好并努力完成今年上级下达给我县蔬菜产业建设任务的同时,本着有机结合的原则,着力制定好《汉阴县“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与《汉阴县月河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力度与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步伐,狠抓中小拱棚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无公害、绿色与有机蔬菜品牌,努力培育壮大蔬菜产业,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仵思桐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