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工业“短腿”在伸长
索引号 | 719776475-GK-2010-33042 | 发布日期 | 2010-09-07 11:09 |
来源 | 城乡经济特刊 | ||
内容概述 | 石泉:工业“短腿”在伸长 |
长期制约石泉经济发展的工业“短腿”现象,一直是该县历任领导挥之不去的 “心病”。但近年来,随着大大小小数百工业项目的陆续引进投产以及工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石泉工业“短腿”正在逐渐伸长,工业强县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如过去一个年利润仅百万元的黄姜皂素生产企业——江兴医化公司,通过陕药集团、石泉县国资局、民营企业三方联姻,正打造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的陕西激素类药业基地;再如破产多年的原县冷冻厂,通过改制、招商、盘活,组建成云峰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建成后将为20万头生猪找到出路,同时产值过亿元,现一期工程基本结束……
上世纪的石泉,曾以粮油种植、桑蚕喂养而闻名,曾以栲胶厂、水泥厂、缫丝厂、肉联厂、油漆化工厂“五朵金花”为主导,率先在全市突破亿元工业经济大关。但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市场经济发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烤胶厂、缫丝厂、水泥厂等实行改制,曾起到支撑作用的五大工业支柱产业产值严重下滑,落至谷底。
为扭转工业“短腿”的被动局面,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坚持把工业化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强力推进。并按照生态化、循环化、园区化的思路,以特色资源、新兴工业、循环经济为主线,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改进方式变单一的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和组团式招商转变,围绕龙头企业和产业配套,盯住产业链定向跟踪、选优选强,提高招商引资落户率、开工率、投产率。仅2009年,就有87个项目落户石泉,项目总投资达29.2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8.2%,获“陕西省工业增长速度前十名”。
同时,该县还注重工业园区建设,注重支柱产业的培育,注重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服务,以及不断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培植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逐步建立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现代新型工业为支柱,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民营工业为主体,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工业体系。如原石泉缫丝厂,经改制后成立陕西天成丝业公司,经过5年扶持,公司新上缫丝、蚕丝被、棉球、绢丝、真丝绸生产线等项目20多个,延伸了产业链条。
目前,石泉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丝绸、生物医药、新型建材为中心的支柱工业体系,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上半年,该县完成工业总产值(未含中省)11.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含中省)完成总产值11.2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06亿元,位居全市前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