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进平利灾区,看到的是一个个灾民集中安置小区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工矿企业陆续恢复正常生产,一条条水毁公路已畅通无阻,一条条水毁河堤正在修复,一片片淤泥地正在重新泛绿。安康受灾严重的四县区之一平利县,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全县23万人民从悲伤中坚强走出,在灾后重建中升起希望,曾经满目疮痍的悲伤之地又展露出勃勃生机。
统筹城乡加速重建
重建不是重复,而是要实现新的社会进步。平利县在大灾之后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使重建成为构建“一城三区、九镇百村”的平利城乡新格局的过程,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核心区的过程,有效加速推进平利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平利从县上整体科学谋划人口布局、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生态保护,形成“一城三区、九镇百村”城乡新格局,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城三区、九镇百村”即:以县城为核心,布局三个产业集中区。西部以老县镇为主,建设新型材料工业园区;中部以陈家坝为重点,建设绿色工业园区;东部以长安为主,建设乡村旅游聚集区。同时,突出九个重点集镇,布局100个新农村,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形成县城、集镇、农村新社区的三级城镇体系,吸纳全县90%以上的人口。
在灾后重建实施过程中,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平利灾后农业重建的目标。平利县坚定不移地实施茶饮产业率先突破,推动规模集中经营,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绿茶、绞股蓝面积发展到20万亩,产量达5000吨,产值突破12亿元,以此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工业恢复重建上,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升级、规模扩张为方向,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优化环境保障,形成硅材料、钡盐产业、建筑材料、机械产业、绿色产业五大集群,建设安康工业强县。新型城镇化也在重建过程中加快,按照“一城三区、九镇百村”新格局,在全县所有乡镇高标准建设灾民建房集中安置小区,推进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集中。新农村建设结合灾后重建,规划布局30个农村新型社区,按照“捆绑项目、集中资金、整村推进、连片治理”的思路,实施绿色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特色民居、基层组织、文明新风“六大工程”,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农家”、“绿化美化亮化进万家”等活动,不断改善农村面貌,不断缩小城乡差别。
灾民建房科学规划
灾后重建首位工作是民房恢复重建。8月9日,老县镇灾民建房集中安置小区太山庙村余家沟口机器轰鸣,村民高兴地挥铲抡镐,推车拉土忙着建新房。据了解这是平利县30个灾民建房集中安置小区之一,占地约22亩,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仅用一个周的时间,全面完成了建房规划、征地审批、青苗补偿等工作。
平利县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市级统筹、县级负责、乡镇实施、分级负责”的要求,首批启动灾民建房2000户和维修加固1000户灾民建房工程,全县整体规划建设30个100户以上的灾民集中安置小区,今年各乡镇启动建设一个,力争用3到5年时间,把居住在不安全区域的群众全部转移出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安居和避险问题。
平利县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从科学选址规划入手,按照“城乡统筹、安全避险、统一规划、集中安置、设施配套、有利发展”和“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鼓励有条件的群众进城进集镇进农村社区,进行集中安置。在安置规划制定上结合“一城三区九镇百村”的整体布局,30个规模灾民安置小区按高标准农村新型社区一次规划到位,分期分批实施,走出一条城乡统筹、转移农民、统一规划、集中安置的新路。灾民建房资金方面用足用活政策,实行灾民建房与新农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农民安居工程等民生项目相结合,资金捆绑,采取“自己筹一点、亲朋帮一点、政府补一点、银行贷一点”的办法筹集重建资金,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进程。同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灾民安置小区整体布局、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风格,把好每一道关口,抓好每一个环节,把灾民安置小区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的农村新型社区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示范区。
灾后帮扶真抓实干
7月25日,在长安镇灾民集中安置点高源村洪家老屋场连片救灾帐蓬里,67岁的李贤兰大娘有心余悸地说:“雨太大,水太猛, 四间房子瞬间就没了,得亏政府安排帐篷,送来了吃的用的”。8有23日,大贵镇后湾村考入四川绵阳大学的王朝,接过县慈善协会2000元助学金激动地说:“洪灾无情人有情,爱心资助解决了开学之急”。一位学生家长形象地说出了平利灾后实况:现在党和政府太好啦,没有房子,暂住帐篷盖新房;没有学费,大家资助度难关;农业局送来免费子种,交通局来帮修路,水利局来帮建渠,单位送来资金,干部送来技术……
平利县灾后把民生放在首位,及时救助安置受灾群众,对“三无人员”每天按10元标准安排生活费用。并迅速采取投靠友、就近租房、邻里互助的方式安置无房户灾民2万多人,紧急调剂粮食140吨,食用油6500公斤,配发棉被、毛巾被、衣服16700余床(件)。截止8月26日,全县下拨救灾款387.55万元,为179贫困大学生发放资助款20.7万元,全力保证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住所、有病能医、有学能上。
平利县灾后在恢复基础设施重建上集中人力、物力,迅速恢复畅通安平路、平镇路、平旬路等主干线和160个行政村的通村路,累计投入机械1260台,投劳84630余人;修复挡墙29936米61685立方;修复路基81937米188588立方。水利设施修复调拨水泥10000吨,修复渠道281处18582米,河堤7022处23605米,恢复城乡及农村饮水工程307处87599米;供电和通讯设施已全部恢复。
平利县为把农业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全面落实“管、救、收、种、防”措施,抽调158名农技干部深入乡镇、示范村和产业大户,从种植业、畜牧业、高效经济作物管理等方面开展自救和晚秋生产技术培训及跟踪服务,全县先后恢复农田及耕地3670亩,恢复农作物38400亩,恢复茶园、绞股蓝、桑园等高效经济作物16284亩;恢复圈舍4900平方米,畜禽补栏12450头;紧急调运1.2吨优质萝卜、白菜等菜种,免费发放到灾民手中,帮助灾民恢复蔬菜种植4000余亩。
平利为加快工业灾后重建进度,平利财政斥资2000万元帮助受灾重点企业,引导带动企业自主筹措8000万元恢复重建。同时,县上选派28名优秀年青后备干部入驻28户规模重点企业,化解矛盾促进发展。截至目前,平利全县200户受灾个体工商户陆续开业,昊华公司等5户企业生产经营恢复到灾前正常水平,秦巴等9户矿山开采企业相继恢复正常经营生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界纷纷向平利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人民献出一份爱心,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截止8月27日,全县募集到爱心捐款180.08万元。当前救灾物资正源源不断地送往各个受灾乡镇,平利干群众志成城抓生产,携手同心建家园,灾后重建工作正在迅速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