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为了长安河边那一抹绿

    作者:来庆琳 刘勇 胡才东 时间:2010-07-22 23:14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7月21日上午,沿长安河逆流而上,我们在前往平利县长安镇中原村的沿途看到,河两岸原本绿油油的连片茶园,在洪水退后,已是面目全非,当地老百姓说:这样的洪水几十年难遇,眼看着大片茶园成了水田,很揪心。
      茶饮产业是平利县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7•18”洪灾后,全县茶饮产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损失。在中原村1组这个叫做申草园产业园的茶园,村支书王开堂正忙着在地里清理被洪水冲毁留下的树叉、淤泥等垃圾,炎炎烈日下,汗水如注。20多户农户也拿着铁铲、推着木车,继续做着清理工作,他们说,已经连续第三天泡在这里了。
      这片面积近150亩的茶园,栽种着茶叶和绞股蓝,它们是当地近百余农户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洪灾损毁了20多亩绞股蓝和10余亩茶叶,绝收40余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0余万元。此刻,产业园地里匍匐的绞股蓝,在农户们几天的清淤工作后,逐渐透出了仍旧沾满了泥浆的绿色,“绞股蓝怕水啊!这些眼看着都要死掉了。”沟坎边,正在开挖排水灌溉渠的一个农户腾出手来,指着旁边被水浸过的大片绞股蓝说,“听说过几天陕南还会有雨,现在抓紧点时间,也是为了以后作准备。”
      产业园的南边靠近长安河,一道800米长足有3米高的河堤,形成的这道屏障对产业园的生产是最大的保障。然而,在肆虐的洪水下,河堤还是被撕裂了……
      18日下午两点,瓢泼的大雨往长安河直倒,眼看着河水就要漫过河堤了,焦急万分的村支书王开堂和村组干部一道,上了景观桥。这座桥是一座水泥混凝土小桥,连接着一河两岸,村上1组、4组、5组农户都要通过小桥前往产业园务工。由于河水暴涨,上游漂来很多连根拔起的树木,伴着浑浊的泥沙上下翻滚,一涌而下。就在这时,一个脸盆粗的树被卡在桥墩上,很快,以它为核心,形成了一团阻碍物,对桥的安危构成了极大威胁。十万火急,不立即排除险情,桥非被冲毁不可。
      情急之下,王开堂他们站在随时有可能被冲毁的桥上,用钩子、木棒等使劲地试图将树戳离桥墩,霎时间,更为汹涌的一拨河水呼啸而下,“快走,快走,桥要垮了。”河南岸的群众惊呼着叫王开堂快点离开,王开堂迅速跑动逃到了河北岸的坎子上,桥瞬间被大水冲毁,用王开堂自己的话说,这条命是捡回来的。冲劲也将连接着桥北岸的河堤冲开了一个3米多长的口子——决堤了!
      眼看着守不住了,望着一片产业园,他和镇村干部以及当地群众迅速组成抢险小分队,拿起铁锹、锤子赶到产业园下游不远处的河堤上开口泄洪,十来分钟后,口子开好了,他们迅速组织附近群众撤离到了安全区域,四个小时后,洪水彻底淹没了这片田地。
      第二天一大早,王开堂把村组党员干部都召集到了一块,“眼下,我们就是要抓紧时间,以防茶园损失更大,同时要迅速做好茶园清理工作,尽快恢复生产。”大学生村官覃义从镇上尽快拿到了防汛物资,广大党员干部用300多条编织袋对部分决口处进行了封堵。随着洪水的逐渐退去,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清淤、挖渠、排水……
      “趁着这两天时间,我们要尽快进行生产自救,尽快恢复茶园建设。”常年在这务工的1组村民汪辉波告诉我们,这次洪水突如其来,现在整个产业园每天都有农户进行清理,待清理干净后,他们将及时栽苗追肥,尽快恢复生产,尽力挽回损失。
      这次洪灾中,作为该县主产茶区的长安镇,茶饮产业也遭受到了巨大损失,仅损毁的农作物、农业产业园就是3600余亩。全县水毁茶园1.1万亩、绞股蓝0.8万亩。
      洪水逐渐退去,县茶叶技术干部及时给全县茶叶基地乡镇和产业大户发来自救技术明白纸,各基地乡镇和产业大户及时组织当地村民开展生产自救。沿着长安河,在河两岸的茶园,广大干部群众正抢抓时间,修复被毁茶园,加固河堤,只为了这一片绿色的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