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按照省、市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要求,突出创建重点,狠抓任务落实,使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创建氛围。市、县区进一步加大了对人口计生政策法规和新农村新家庭的宣传力度,累计在市、县电视台播出计生知识专题1100余期,制作大型喷绘户外宣传墙60多面、标语1200条幅,印制各类宣传品200万余份,召开各种培训会1000余场次,为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创造了的良好氛围。汉阴县、石泉县、岚皋县、宁陕县充分依托文明生态村创建,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了计生文化长廊,购置了文体器材和科技书籍,搭建起一个学科技、用科技、学计生法规、倡导婚育新风的综合平台;紫阳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积极组织群众自编自演了《女孩本是幸福花》、《生男生女一样好》、《计划生育国策好》、《秦巴踏歌》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向上、内容贴近百姓生活和农村实际的文艺节目,深入乡村巡回演出;汉滨区、平利县在大型宣传活动过程中向育龄群众发放计生围裙5000余条,印制计生标语的一次性纸杯100000个,雨伞3000把,扑克牌20000副,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坚持“两无四新”,扎实推进创建活动开展。坚持把创建新农村新家庭活动作为推进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有力抓手,在创建、验收中把“无违反政策生育、无出生统计漏报” 作为创建核心,把“两室一校”建设有新发展、村组计生网络有新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有新提高、计划生育家庭享有新实惠作为创建验收达标重要内容,不断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按照健全组织、落实报酬、规范管理的要求,健全村级计生工作网络,实行“县管乡聘村用,工资统一发放”的“一卡通”管理模式,确保计划生育新农村示范村计生专干、中心户长报酬的兑现,做到人员、职责、报酬、阵地、设施的“五落实”。在落实省、市各项奖励优惠政策中,按照“优先、优惠、奖励、扶持、救助、保障”方针,对计生家庭在发展种植、养殖、农家乐等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在移民搬迁、修水通路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安排补助资金。石泉县认真做好计生家庭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的帮扶工作;岚皋县分期分批对农村独女户和双女户未考取高中和大中专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旬阳县投资200万元对计生家庭烤烟炉、猪舍进行改造,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注重因地制宜,突出各自创建特色。各县区在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中,结合各村实际,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突出创建特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计生站快速发展。岚皋县总结出了“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规范化村级宣传室、一个人口文化书屋,一个较好的宣传舆论环境,一次计生宣传教育活动,一次生殖健康保健服务);旬阳县通过提高基层依法行政能力,在管理上下功夫,在宣传形式上创新;石泉县在落实兑现好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以“帮扶计划生育户落实优惠政策”为主线,优先帮助计生家庭建设产业大棚、优先推广新技术、优惠供种、优惠供给生产材料;宁陕县结合生态旅游村建设,把秦岭峡谷漂流和特色农家乐做为计划生育新农村的主打招牌,把农村计划生育贫困户,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的增收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优先以予扶持,优先参加培训,形成了“领导挂帅、党员干部联户、群众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命名验收程序。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区、市人口计生局与县区计生局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把新农村新家庭创建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把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纳入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并将计划生育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在检查验收中,坚持深入到村、组、户,实地检查计生工作质量、优惠政策兑现和宣传品进村入户情况,查看村容村貌,调研计生新家庭的邻里关系,认真填写《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评估验收表》、《计划生育新家庭验收表》,逐项进行打分,综合进行评估,对满足省、市、县验收标准的,给予命名表彰。对已经验收命名的计划生育新农村示范村,建立回访机制,确保已命名的示范村不断巩固创建成果。
2009年,全市共在301个村101596户家庭开展了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被县级命名表彰计划生育新农村示范村287个、被市级命名表彰计划生育新农村示范村20个;被省级表彰的新农村示范村10个,对47058户计划生育新家庭进行了挂牌奖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