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阴 > 正文内容

    汉阴以产业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

    作者:陈锵 时间:2025-05-27 08:37 来源:汉阴县 字号: 打印

      地处秦巴山腹地的汉阴县聚力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抓工业促消费稳增长、抓项目扩投资、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稳就业促增收等“八场硬仗”,在青山绿水间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近日,记者走进汉阴的产业园区、田间地头,探寻这座山区小城如何以创新破题、以实干作答。
      创新驱动 新材料产业攀高向新
      走进月河工业园,汉阴县年产1200吨半导体硅靶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忙着搭建一台台精密设备并调试机电设施。“生产厂房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了,66台设备安装了一半以上。”建设单位陕西星耀聚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颜瑞介绍,该项目计划投资8亿元,主要生产半导体硅靶材料,应用于制造医疗器械、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5G技术成像等领域,预计在2025年7月建成投产。
      年产1200吨半导体硅靶项目的规划落地,是汉阴县实施“以商招商”招引举措的推动使然。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新材料首位产业,由当地干部担任“项目管家”,积极在新材料上下游产业链上招引企业。
      目前,园区已有七家新材料企业落户。半导体靶材将带动上下游石墨热场、石英坩埚等项目不断延伸,通过项目带动不断延伸新材料产业链,预计全县新材料产业年产值未来将达到30亿—40亿元。
      随着年产1200吨半导体硅靶项目的规划落地,汉阴县以“链式思维”打造新材料产业链,让秦巴山的“石头”变成“金疙瘩”。
      强链补链 纺织产业串珠成链
      在汉阴经开区,智能化高端纱线纺织项目现场,生产车间内机声隆隆,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据了解,汉阴智能化高端纱线纺织项目由安康智港华纺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70亩,总投资6亿元,计划新建标准化厂房6栋、45000平方米,配套相关设施,建设1条年产6000吨POY原丝生产线、7条PBT高弹丝生产线及10万锭智能化纱线生产线。
      依托苏陕协作,早在2010年,汉阴县得知张家港晟丰纺织公司有产业转移意向后主动对接,促进2010年永丰特种纱线有限公司落户,成为当地纺织“龙头”。依托该企业“以商招商”,当地吸引多家张家港纺织上下游企业落户,促进产业集聚。温超介绍,汉阴县即将形成年产15万锭、产值超8亿元的纺织产业集群。
      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汉阴出台《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激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出“九条承诺”和“三真四到”服务措施,各部门为项目提供全流程服务。
      落地生产后,智能化高端纱线纺织项目引入先进智慧化管理系统与智能纺织设备,运用在线监测、纺纱车间MES系统、运程运维等云端智能生产管理技术,厂区目前可实现4小时人员脱岗运行。
      目前,汉阴县已形成了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带动了当地大量劳动力就业,纺织企业不断向数字科技型转变,助推安康市纺织织袜、毛绒玩具等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智慧赋能 蚕桑织就致富路
      小满节气,养蚕人比以往更加忙碌。汉阴县平梁镇兴隆佳苑蚕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园里,蚕农曹传翠轻捻桑叶,均匀撒入蚕匾,数万只蚕宝宝立即发出细密的啃食声。
      这个占地1500亩的现代化蚕桑产业园,20座标准化蚕室错落分布,智慧化小蚕共育室实时监测温湿度,成为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新家园。
      兴隆佳苑社区是汉阴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安置了443户1756名群众。为破解“搬得出”之后的增收难题,社区流转土地打造蚕桑全产业链,形成“高标准桑园+智能共育+分户饲养”模式。
      在田间蚕室,科技创新正重塑千年蚕桑业态。汉阴县立足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奖补、技术指导服务、延链补链等方式,强主体、育品牌、促融合、提效益,为推动蚕桑产业现代化发展写下了新的生态账。
      山风过处,产业绘新卷。从月河畔的现代工厂到山乡间的现代化蚕室,汉阴正以创新之笔,在高质量发展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山乡巨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