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502期/促消费/内容详情

生态立市 文化兴旅 培育秦巴山区文旅消费增长极

作者:市文旅广电局发布时间:2025-05-15 17:38 来源: 【字体: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腹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生态与文化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我市紧扣“生态康养”核心定位,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战略导向,通过政策创新、产业融合、品牌塑造、服务升级系列举措,全力推动文旅消费提质增效,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举措
  (一)协同联动强合力。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构建市旅发委、生态旅游产业链、假日旅游常态服务保障三大工作机制,健全市级财政每年不少于3000万元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旅游品牌创建奖励机制,市县一体、多级联动、协同发力,高效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品牌创建、文旅消费、市场管理等工作。
  (二)文化赋能强活力。实施紧密型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打造“主客共享”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创新街头文艺常态展演活动,促进品牌文化服务融入文旅消费场景。今年3月1日以来,中心城区18个点位常态化开展惠民演出320场次,覆盖观众10万人次。组织开展陕南民歌、汉调二黄非遗展演,持续举办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等品牌文化活动,丰富文旅消费的文化内涵。
  (三)丰富供给强动力。出台《加快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制定精品民宿建设与运营服务、农家民居建设与服务等规范,着力打造文旅、农旅、茶旅、康旅等融合产品体系。同时,积极发展中心城区“夜游汉江”游船观光、东关非遗夜市、“岚河夜画”山水实景演绎、“旬河廊桥”主题灯光秀、紫阳低空经济和国防科技研学基地等新业态,激发文旅消费内生动力。
  (四)全时活动强引力。坚持“可感知、可预期、可参与、可共享”要求,构建四时不断、近悦远来的文旅活动体系,开发“四季安康”主题线路,举办“四季百场”“市县千场”推介引流活动,每周更新“山水好时光?周末到安康”游玩攻略。组建市县融媒体核心团队,利用短视频、云直播等新媒体宣传引流。出台《安康市“引客入安”旅游奖励办法》,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消费促进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工作成效
  (一)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量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300亿元,同比增长均达15%以上。据第三方监测统计,2025年一季度接待国内游客1393.23万人次,游客总花费61.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04% 、13.14%,增速位居省内各地市前列。
  (二)产业融合成效凸显。推动“文旅+”“+文旅”模式,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5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5家、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镇村50余个、全国甲级旅游民宿2家、丙级旅游民宿3家、省级非遗工坊43个、秦岭宿集等旅游民宿集群22处(民宿近300家),市级以上研学实践基地52家。积极培育建设房车营地、运动目的地、康复疗养等基地50处。  
  (三)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硒谷”成为安康的别称,汉江龙舟节竞赛入选“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成为区域文化名片。通过节庆活动、新媒体传播、区域合作等方式,扩大文旅品牌影响力,吸引周边及全国客群。2025年清明节假期,接待省外游客18.78万人次,占总接待的12.46%,较2024年同期提升近10个百分点。
  (四)消费场景多元拓展。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优化扶持政策、引入社会资本等举措,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升消费吸引力,实现淡季不淡、四季常态。2024年全市举办文旅系列活动5400场次,核销报备旅游团队1578个、团队游客10.48万人,兑现旅行社、研学基地“引客入安”奖励资金220万元。“山水好时光?周末到安康”等话题成为抖音旅游类热点。
  (五)旅游环境全面改善。常态化开展假日调度及旅游应对工作,集中解决涉旅相关问题,推出“省心停、放心行、暖心玩、安心住、舒心游”保障服务。优化涉旅服务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充分用好旅游投诉“三快三到位”快速处办工作机制,2024年656件旅游工单12小时办结率98.32%、游客满意度99.54%。
  三、工作打算
  以“生态+文化+政策”多维驱动,加速安康市从“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型,文旅消费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下一步将紧扣“品质化、品牌化、标准化”方向,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打造秦巴山区文旅高质量发展标杆。
  (一)强化活动实效。聚焦“夏龙舟”旅游季,高质量办好第25届汉江龙舟节,打造全国性文旅IP。在“一湖两岸”重点区域开展行进式、定点式、沉浸式展演,高标准办好系列主题文旅活动,全面提升活动质效。
  (二)深化全域营销。加快融入西安都市圈,深化拓展西安、重庆等核心客源地,加强新媒体矩阵建设,与OTA平台深度合作,提升传播精准度,积极构建现代化文旅宣传营销体系,持续做好“引客入安”工作。
  (三)实施精品创建。全力推动瀛湖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宫山创建5A级旅游景区、瑞斯丽酒店创建五星级旅游饭店取得实质性进展。创建培育一批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等级旅游民宿。在重要线路、节点打造“导游小品”和“景观小品”文旅微景观,形成串珠成链的文旅景观带。
  (四)升级消费产品。加快推进大型风情歌舞剧《汉水长歌》演绎,培育沉浸式小剧场演艺新空间,打造常态化商业演出。统筹推进“秦巴1号”旅游风景道建设,开发汉江夜游等水上精品线路,培育1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丰富文旅消费产品供给。
  (五)推动产业融合。实施“百业+文旅”工程,聚焦亲水、研学、康养、旅居等业态,推出生态+康养、文化+体验等复合型旅游产品。造一批融图书阅读、艺术展览、非遗展示等于一体的“主客共享”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进一步深化产业融合发展。
  (六)优化服务品牌。制定出台《假日旅游综合调度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落实旅游服务“五心工程”、旅游志愿服务“四有四优”、投诉办理“三快三到位”工作机制,推行涉旅投诉“先行赔付”机制,持续抓好假日旅游指挥调度,树立“旅游最安康”服务口碑。
  责任编辑:李瑞 沈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