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康市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年2月9日在安康市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安康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安康市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不断释放政策效能、强化财政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全力服务保障安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7.90亿元,完成预算的103.84%,增长7.60%(较上年,下同),其中:税收收入22.60亿元,下降0.2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9.63%;非税收入15.30亿元,增长21.7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0.37%。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0.77亿元,完成预算的98.51%,增长5.74%。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42亿元,增长1.57%,其中:税收收入6.34亿元,下降9.47%;非税收入7.08亿元,增长14.02%。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4.51亿元,增长34.86%,主要是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实行市级统筹增加了市本级支出。
2024年,我市委托省财政厅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28.09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20.99亿元,主要用于农业、环保、教育、交通、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项目;发行再融资一般债券7.10亿元,用于偿还部分到期一般债券本金。全市一般债务余额353.76亿元,债务风险基本可控。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7.72亿元,增长9.91%;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92.61亿元,增长8.47%。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08亿元,增长28.80%;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5.04亿元,增长36.79%。
2024年,我市委托省财政厅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8.74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51.90亿元(含高铁建设项目资本金7.22亿元和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项债券24.30亿元),重点用于市政及产业园区建设、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领域和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再融资专项债券56.84亿元(含置换隐性债券再融资专项债券41.32亿元),用于偿还部分到期专项债券本金。全市专项债务余额287.39亿元,债务风险基本可控。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2.84亿元,下降83.60%,主要是盘活资产等一次性收入导致上年基数较高。其中: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569万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完成1.60亿元,下降80.46%,主要是收入减少导致对应支出安排减少。其中: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完成39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执行数81.95亿元,完成预算的101.57%;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执行数74.31亿元,完成预算的98.80%。当年收支结余7.64亿元,年末滚存结余63.03亿元。
当前全市财政决算正在汇总清理,且中省补助结算对账尚在进行,最终数据将会有所变化,待决算汇审编出后,再向市委、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五)2024年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和主要财政工作回顾
1.聚焦主业抓收支,财政目标超预期完成。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我市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有力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同时保持支出较高强度和较快进度,有效做好重点民生、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保障,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均取得新的突破。收入规模创历史新高,支出规模首次突破“400亿元”。全年争取中省各类转移支付资金338.28亿元,增长3.28%;争取各类债券资金138亿元,增长55%。
2.用活政策释动能,高质量发展步伐更稳。围绕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稳投资、促消费、助企纾困,全市高质量发展步伐更稳、成色更足。一是持续加大增发国债项目申报力度,2024年争取增发国债项目26个、资金4.69亿元。二是全力助推“两重”“两新”政策落地见效,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两重”资金2.87亿元,资金争取量位列陕南三市第一;争取“两新”资金3.71亿元,资金兑付等工作获得省财政厅通报表扬。三是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支出领域优先予以保障,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担保贷款,解决科技企业创新资金“瓶颈”,全年科技支出增长15.40%。四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安排1700万元用于安康富硒茶、秦巴生态肉业等富硒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通过“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3057笔,完结成交额4660.83万元。五是助力企业纾困发展,争取中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1.29亿元;撬动市财信担保公司提供融资担保贷款56.28亿元,融资担保业务量增长14.93%;降费让利超过5700万元,免收企业保证金近3亿元。
3.持续用力惠民生,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聚焦群众关心关切,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全年民生支出337.9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27%。一是突出就业优先。下达中省就业补助资金2.88亿元;撬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2亿元,直接扶持创业人员919人,带动就业6340人。二是推进“三个紧密型共同体”建设。全面落实“教育投入只增不减”要求,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教育支出65.27亿元,较上年保持增长;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2.21亿元,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市级统筹安排公共文化资金1.30亿元,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三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下达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基本生活保障及救助补助资金13.72亿元,公办养老机构能力提升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144万元,支持养老服务专业化发展。四是加大衔接资金投入。全年累计投入衔接资金28.31亿元,国家重点帮扶县整合涉农资金14.36亿元,荣获省级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八连优”,获得奖励资金1.18亿元。五是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安排752.60万元用于粮油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市级配套,将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财政投入提高至3000元。
4.加大投入强保障,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一是争取中省资金3.08亿元重点用于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综合性改革、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村干部补贴提标等,和美乡村建设提质增速。二是争取中省环保类资金5.68亿元,用于汉江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和水环境修复、水污染防治、“两河”流域治理等;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提标升级行动,全市污染防治支出29.22亿元,增长15.36%,全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水环境质量均排名全省第一;成功申报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获得中省投资5.29亿元,成为安康史上争取国家林业资金最大的项目。全市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之路走得更稳,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扛得更牢。
5.精准施策兜底线,防风险工作稳妥有序。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全年“三保”支出198.90亿元,实现应保尽保,“三保”工作得到省财政厅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二是统筹偿还各类到期债务,圆满完成年度既定化债、纳入“301名单制”平台公司退出和市本级(含高新区)“双降”目标,全年未发现一例债务违约事项,全市债务风险安全可控。
6.紧盯重点促改革,科学化管理成效明显。一是持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共资产改革,制定出台《安康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完成资产管理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实现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和统筹整合。二是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和预算绩效管理,完成评审项目43个,送审金额8.12亿元,审定金额7.44亿元,审减率8.41%;做实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三挂钩”机制,完成市本级160个预算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审核,涉及资金2.64亿元,实现预算资金和6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双监控”。三是探索实施市级机关“过紧日子”评估,组织85个部门完成“过紧日子”自评和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与2025年部门预算相挂钩,推动财政资金使用更加规范高效。四是加强收支科学管理,推动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管,财政预算执行分析、部门决算工作在省财政厅通报表彰中均位列第一,政府财务报告正式编报首获表扬。
2024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总体平稳,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同时,财政运行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支柱财源收入增长有限,新兴财源尚未形成有效支撑;“三保”等刚性支出持续增长,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会监督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二、2025年全市财政工作总体思路和预算草案
(一)财政收支形势
2025年,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财政运行仍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收入方面看,我市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税收严重依赖烟草、电力、建筑、房地产等传统行业,而受经济持续下行、房地产市场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传统行业对税收的贡献难以持续;资源禀赋潜力释放不够,新兴骨干税源尚未形成,财政收入增长依然十分困难。但随着中省系列积极财政政策的接续实施,全市抓招商、抓项目成效的持续显现,财政增收的信心更加坚定、基础更加稳固、后劲更加充足。从支出方面看,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扩投资、防风险等重点领域支出需求仍然较大,还需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加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债券资金还本付息、PPP项目运营期补贴等均进入高峰期,导致全市支出需求远大于财力增长。综合研判,2025年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紧平衡状态仍将持续,财政运行压力依然较大。
(二)财政工作指导思想和预算安排
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结合财政收支形势,2025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省经济工作会议、财政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全面优化收支结构,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健康平稳运行;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提升财会监督效能,固根本、补短板、扬优势,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2025年全市GDP增长目标、财政体制政策影响和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安排等因素,建议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40.20亿元,增长6%安排。
(三)全市收支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40.2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拟安排25.75亿元;非税收入拟安排14.45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60.01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2.62亿元,调入资金5.46亿元,动用上年结转19.72亿元,收入总计338.0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336.60亿元,其中:教育支出6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亿元;卫生健康支出37.10亿元;农林水支出63.31亿元。加上上解支出1.41亿元,支出总计338.01亿元。收支相抵,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中省预算管理改革要求,年初预算编制不再对上级转移性收入等进行预估编制,严格按照收到的下达转移支付指标编制预算,年初上级补助收入下降将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我们将随中省转移支付补助陆续到位后,纳入调整预算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41.03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6.88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50亿元,彩票发行机构和彩票销售机构的业务费用0.07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0.63亿元,污水处理费收入0.55亿元,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1.40亿元。加上上年结转3.23亿元,收入总计44.26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44.14亿元,其中:城乡社区支出34.29亿元,农林水支出0.39亿元,其他基金支出3.85亿元,债务付息及发行费用支出5.61亿元。调出资金0.12亿元,支出总计44.26亿元。收支相抵,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拟安排1.30亿元,上级补助收入0.05亿元,收入总计1.3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拟安排1.35亿元。收支相抵,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拟安排85.44亿元,上年结转63.03亿元,收入总计148.47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拟安排82.11亿元,滚存结余66.36亿元,支出总计148.47亿元。
(四)市本级收支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14.20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1亿元,下级上解收入5.01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5.57亿元,调入资金0.54亿元,收入总计66.3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64.91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41亿元,支出总计66.32亿元。收支相抵,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0.36亿元,保持与上年持平,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02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21亿元;公务接待费0.13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6.05亿元;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5.93亿元,调出资金0.12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拟安排6.05亿元。收支相抵,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拟安排0.0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拟安排0.04亿元。收支相抵,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拟安排42.01亿元,加上上年结转22.93亿元,收入总计64.94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拟安排42.54亿元,滚存结余22.40亿元,支出总计64.94亿元。收支相抵,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三、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聚力建设幸福安康关键之年,全市财政将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作风、更实的举措,深入贯彻市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人大审查意见和决议决定,扎实抓好财政各项工作。
(一)以政策支持为保障,让经济发展“进”的动能更加充足。一是认真研究中省政策导向,密切部门配合协同,精准谋划项目,全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提振消费和投资,持续推动“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努力将政策红利更多更好地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系列稳增长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执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巩固传统税源、壮大骨干税源、培育新兴税源。三是积极履行基金管理职责,持续做大母基金规模,加快推动子基金组建,以政府投资基金运营质效提升促进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四是用活用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月河川道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激励县区千方百计发展经济,想方设法做大“蛋糕”。
(二)以收支管理为手段,让资金效用“高”的要求更加严格。一是坚持固本培元。聚焦重点税源、重点项目和重点税种,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手段,通过减税、贴息、担保等措施,持续加大财源培育力度、深挖收入增长潜力、增强财政收入韧性。加强财税协作配合,确保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持续提升财政收入质量。二是坚持税费协同。持续深化非税票据电子改革,加大稽核力度,规范非税管理,全力组织非税收入,有效发挥非税收入补位作用,确保财政收入年度目标圆满完成。三是坚持量入为出。时刻紧绷过紧日子这根弦,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强化“过紧日子”评估结果运用,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四是坚持花钱问效。构建“事前有目标、实施有监督、效果有评估、结果有运用”的绩效管理闭环,确保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急需的事、市委安排部署的事、老百姓关心关切的事上。
(三)以民生事业为根本,让群众福祉“实”的底子更加深厚。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在80%以上。一是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统筹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通过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力度等手段,全力推动充分就业。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教育、公共卫生服务和文旅产业投入力度,全力支持“三个共同体”建设,着力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三是助推生态环境改善。全力争取资金,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助力生态宜居幸福安康建设提质加速。四是织牢社会保障网络。严格社保基金监管、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补助,努力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实在、幸福感更充足。
(四)以防范风险为底线,让财政运行“稳”的基础更加牢固。坚决扛牢压实“三保”责任、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一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通过细化“三保”清单、科学调度库款、强化执行监控、严格绩效管理等“四点发力”,确保基层“三保”正常运行,严密防范其他领域风险向“三保”领域蔓延。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抢抓中省化债政策机遇,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通过严格债务管理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精准“拆弹”、严防“爆雷”,确保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三是坚决守住财经纪律底线和红线。充分发挥财会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深化财会监督与审计、纪检等监督的贯通协同。
(五)以深化改革为牵引,让治理体系“优”的特征更加明显。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和管理,不断完善优化财税金融制度体系,持续提升财政现代化治理水平。一是持续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按中省要求将基本就业服务、基本养老保险等5个领域作为重点,研究提出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二是积极探索,配合中省完成财政资源统筹、财政数字化等5项财政科学管理试点任务。三是全面推进全流程电子化采购,探索推行采购“三盲一共享”机制改革,促进政府采购公平公正、透明高效。
各位代表,2025年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听取政协建议,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克难攻坚、勇毅前行,持续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安康市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