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两重”“两新”落地见效,一揽子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市场预期不断改善,工业、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加快增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1-10月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一、工业生产增速加快,高技术制造业高速增长
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较前三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4.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6.7%。
从支柱产业看,全市六大支柱及特色工业增加值增长6.8%。其中,清洁能源增加值下降23.6%,富硒食品增长19.7%,纺织服装增长24.2%,新型材料增长15.5%,秦巴医药增长71.3%,装备制造增长30.0%,特色工业增长18.4%。
从产品产量看,全市有68.4%的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较前三季度增长面扩大7.9个百分点。其中,鲜、冷藏肉增长43.8%,化学药品原药增长23.0%,精制茶增长15.2%,水泥增长1.5%,商品混凝土增长0.9%,发电量下降79.6%,包装饮用水下降5.5%。
高技术制造业高速增长。1-10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6.6%,较前三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4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69.4%,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7.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7.4%,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4.9%。
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第二产业投资增速较高
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较前三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增长8.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5.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2%。
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38.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95.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1%;社会资本投资增长20.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7%。
分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增长23.2%,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下降11.7%。
三、消费市场活力增强,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
1-10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7%,较前三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4%,乡村增长20.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增长9.9%,商品零售收入增长12.0%。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成效显著,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当月增长44.8%,其中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商品当月增长88.0%。商品零售拉动有力,22类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类值中,16类实现正增长,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1.4个百分点。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2.5%、汽车类增长9.0%(新能源汽车增长28.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0%,共同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4.5个百分点。
四、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出口支撑有力
据海关统计,1-10月,全市进出口总额178681万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77480万元,增长15.1%;进口1201万元,增长2.4倍。
五、金融市场保持稳健,存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22.15亿元,增长8.9%,较年初新增188.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33.82亿元,增长6.5%,较年初新增87.2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1182.00亿元,增长7.6%,占全部贷款的比重82.4%。
六、财政收支稳步增长,非税收入增速较快
1-10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28亿元,增长4.0%。其中,税收收入19.82亿元,下降0.2%;非税收入13.46亿元,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4.38亿元,增长4.9%。
七、经营主体保持稳定,各类企业增速回落
据市场监管部门统计,1-10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775户,其中新登记各类企业5573户。截至10月末,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累计达29.23万户,其中各类企业5.94万户,增长4.0%,较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1-10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同时也要看到,制约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经济持续向好基础仍待巩固。下阶段,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全省稳增长推进会和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工作部署,加力推进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市场需求潜力,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奋力冲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