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近年来,镇坪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巩固衔接的决策部署,全面推动“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走深走实,以责任落实为基础,以产业带动为抓手,以群众增收为核心,以巩固成效为目标,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两手抓、两促进。
以责任落实为基础,拧紧责任链条。健全领导体系。坚持县镇村抓落实,实行“三级书记”一起抓,完善了以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县巩固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一办十组”工作专班,落实7名县委常委督战指挥7个镇、94个单位驻村帮扶58村,将2000余名党员干部、176个企业、58个村7个社区、53名第一书记和5218户15036个脱贫人口、681户1944人监测对象紧紧捆绑在帮扶线上。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月初晒单、月中跟单、月底清单”的“三单”推进机制,实行“红、黄、蓝”“三色”督办机制,推行“实绩档案、实效考核、实名推荐”“三实”选人用人机制,健全完善工作调度、领导包联、驻村帮扶、督查考核等机制,全面夯实县级领导包联责任、乡村两级主体责任、行业部门具体责任和帮扶单位帮扶责任,形成了“领导带头干、部门协力干、干部自愿干”的合力攻坚浓厚氛围。
以防止返贫为重心,织兜底保障网。狠抓社会保障工作。保障困难群众2401户3896人,共发放保障金1840.58万元。实施临时救助4151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29.23万元。狠抓防止返贫工作。坚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2531”工作机制,对518个防返贫动态监测网格进一步落实网格员管理,探索创新“防贫保”运作模式。累计落实帮扶措施1889条,户均落实帮扶措施2.77条,累计兑付“防贫保”资金21万余元,惠及监测对象26户。
以产业带动为抓手,激活发展动能。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打造镇坪腊肉、小石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新培育市级航母园区2个,市级农业园区2个,县级农业园区15个;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产业联合体2个;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8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全县5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实施“倍增计划”,年经营性收益均超10万元,收益总额达到861.88万元。深化林改措施,鼓励集体林适度规模经营,集体林地入股26万亩、流转7.2万亩,带动人均增收2400元以上。
以群众增收为核心,推动共同富裕。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增加工资性收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人,其中脱贫人口转移就业7409人,实现了每户至少1人就业目标;建新社区工厂25家,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242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918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56人次,落实“雨露计划”补贴345人次115.5万元。落实产业项目政策,增加经营性收入。建设80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围绕“五朵金花”等中药材研发中药健康产品20余个。突出中药一业带多业,推动中药与富硒、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把群众深度嵌入产业链条,1.3万余名群众在产业分工和利益链条上稳定增收。全年累计安排衔接资金9095万元,实施项目92个。项目全部开工,且支付率达到85%。“六定”管护扶贫资产项目共计1678个80499.51万元。全年分批下达涉农整合资金项目中累计下达20个1523万元用于重点帮扶“一镇六村”建设。争取省级苏陕协作资金1600万元,实施项目14个,吸纳就业人口345余人,其中带动脱贫人口112余人增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脱贫户跨省务工人数878人,为3个中型搬迁社区配齐总队长、第一书记,投资70万元完成竹节溪村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
以巩固成效为目标,提升工作质效。狠抓“三保障”及饮水。全县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落实各类教育资助补助资金合计92.625万元,惠及学生1585人,生源地助学贷款做到应贷尽贷。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大病集中救治25人,慢病签约服务1621人,868名患者落实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牢牢守住“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底线,今年共实施危房改造3户,已全部竣工验收,兑现资金4.8万元,资金兑现已到位。全县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共计274处,覆盖人口46511人,供水规模为3427.4m³/d,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均合格,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100%、自来水普及率99.73%。狠抓和美乡村建设。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清、拆、改、建”四治并举,共拆除违建102处,清四乱1910处,除残垣42处,创建“和美庭院”示范户500余户。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6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以上,垃圾处理率保持94.1%以上。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5%,供电可靠率达到99.92%。30户以上自然村(组)均通硬化路,村村通公交车全面覆盖,建设5G信号塔59个,基本实现5G信号全覆盖。构建“一码三平台”模式,打造数字乡村品牌。坚持党建引领,指导各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800余次,开展道德评议170场次,开展文化活动50余场;用好用活“321”基层治理、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模式,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弘扬孝义善举,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镇坪:“醉美红叶 出彩镇坪”第二届红叶节启幕[ 11-05 ]
下一篇:镇坪县不断充实建强基层宣讲队伍[ 11-21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