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近年来,石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来安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美好石泉发展定位,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以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为抓手,持之以恒夯基础、促融合、强产业、聚人才、树新风,走出了一条具有石泉特色的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整合资源建阵地,助力乡村人居环境“美起来”。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高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扎实推进城镇社区、农村人口集中点体育设施“双提升”行动,建成综合性体育场馆3个、运动广场120余个、社区健身中心36个、体育俱乐部6个、室内健身房20个、健身步道120余公里,镇、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三大球”场地13.6块。盘活存量资源,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将池河镇五爱、双营、力建等25个村级闲置教学点改造为乡村文体活动室,设置阅览室、器材室、棋牌室,翻新运动场地,配齐健身器材,美化人居环境,乡村体育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广大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更好满足,实现了体育资源使用率、群众健身便利度和乡村人居环境“三提升”。
体旅融合促发展,助力乡村主导产业“旺起来”。聚焦“中国汉江石泉旅游休闲度假区”发展定位,主攻生态旅游主导产业,坚持“体育搭台、文旅唱戏、以体促旅、体旅融合”的发展理念,依托5个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6个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名镇、1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等优势资源,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各大要素,精心打造供给端文体旅融合业态和产品,常态化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山地骑行、登山、赛艇、冬泳、云海跑、徒步越野等大型体旅品牌赛事xx余场,相继推出“秦巴山水·汉江画廊”特色骑行、“魅力石泉·后柳水乡”水上运动、“石泉十美·力行课堂”劳作研学等多条乡村运动主题旅游线路,积极打造旅游骑行、徒步旅行、户外露营、房车营地等多种消费场景,深度挖掘石泉体旅融合发展潜能,广泛宣传石泉体旅融合发展特色,吸引更多游客看精品赛事、赏石泉美景、品石泉美食、购石泉特产、住石泉民宿,以“赛事热”带动“旅游潮”“消费旺”,助推“产业兴”。今年1-9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46.48万人,游客总花费33.65亿元,同比增长7.65%、10.14%,其中直接或间接拉动全县农特产品销售近6亿元。
引育并重强队伍,助力乡村体育人才“多起来”。组建县级体育管理中心和各单项体育协会、11个镇级文体活动站和164个村(社区)文体活动室,形成了“县有总会、镇有中心、村有站”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坚持用好现有、柔性引才和培育后备相结合,在全县范围内遴选爱体育、懂健身、会组织的人才,配备县级体育工作人员12名、镇村(社区)文体干事339名、体育教师兼教练员86名,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976名、体育志愿服务者1000余名,动态建立乡村体育后备人才库,常态抓好业务培训和考核评估,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同时,按照“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思路,柔性招引足球、武术等紧缺项目的教练员、裁判员10余名,有效提升了专业水平,充实了乡村体育人才队伍。
全民健身提素质,助力乡村文明新风“树起来”。树牢“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理念,出台《石泉县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石泉县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依托镇村文体活动中心,组建腰鼓队、广场舞、节庆社火等乡村文体社团,常态化开展健康跑、健步走、舞龙舞狮、健身腰鼓、踩高跷、太极拳、广场舞、拔河、跳绳、篮球、棋牌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年均举办村BA、插秧打谷、农民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富有“三农”特色的文体赛事200余场,组织医疗专家和文体教练开展贴近群众、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普及和健身技能培训活动48场,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进乡村活动32场,全力引导农民摒弃不良嗜好,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有效提升了群众身体素质,以“全民健身”带动“全民健康”,营造了“热爱体育、科学健身、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石泉:解锁易地搬迁社区居民“幸福密码”[ 10-30 ]
下一篇:石泉:聚焦关键环节优化政务服务[ 11-01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