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9月27日,20多只朱鹮在汉阴县城区景观桥附近河边漫步、觅食、飞翔……呈现出一幅优美和谐的生态画卷。
生态美,鸟来栖。朱鹮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东方宝石”,是一种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的鸟类。随着安康生态环境的逐年改善提升,朱鹮也从城市的“稀客”变成了“常客”。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安康人民为了建设美好家园不懈努力,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重塑。从过度依赖到科学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心怀“国之大者”,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不断用水清天蓝、绿满山川孕育出无数奇迹。
金秋瀛湖 杨小刚 摄
探索“发展与保护”最优解
金秋瀛湖,碧波荡漾,山峦叠翠水云间,宛如一幅水墨画。
“放在6年前,都不敢想瀛湖会变得如此美。”汉滨区瀛湖镇桥兴村党支部书记唐汉邦告诉记者,现在的美景得益于这些年的汉江保护。如今,桥兴村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茶、低山果、沿湖民宿和农家乐,村民吃上了“生态饭”,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6年前,“汉江源生态渔业”鱼年产量达180万斤,正是养鱼大户唐汉邦带领周边渔民挣钱的时候。得知网箱取缔的消息,唐汉邦很委屈。但从积极响应政府拆除第一口网箱时,唐汉邦以及瀛湖周边渔民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
安康处于汉江流域、丹江口库区上游,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占丹江口库区来水量的63.18%。瀛湖地处汉江安康段上游,由安康水电站筑坝拦蓄汉江水形成,距离安康城区不到30公里。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党的十八大以前,桥兴村等瀛湖周边的镇村大力发展网箱养殖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鱼村”。渔产业富民强村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过于密集的饲料残渣及鱼的排泄物,使水库自我净化能力变差。
“网箱养鱼不只是水质变差,最直观的感受是密密麻麻的网箱使这湖不好看了。”唐汉邦回忆说:“网箱围湖,我们自己出行都不方便,更别说慕瀛湖美名前来的外地游客。”
变化从拆除网箱开始。2017年,市委、市政府不讲条件,率领安康人民以巨大勇气和担当,为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做出了历史性的抉择与答卷:5个月时间完成了3万余口网箱清理,400余户渔民上岸发展生态产业。瀛湖库区投饵养鱼影响水质的问题彻底解决。去年,安康瀛湖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桥兴村村民熊自远,拿着拆除网箱的补偿金承包起村里的荒地种枇杷,几年的光景就发展出50多亩的规模。
“网箱养鱼饲料成本高,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瀛湖枇杷’皮薄肉厚、香甜多汁,销路不愁。今年挂果20多亩,卖枇杷收入近10万元。”熊自远说,大伙儿上了岸,一样“靠湖吃湖”,而且收益更好。
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让安康这座秦巴腹地的小城市有机会承办国家级体育赛事。2021年,安康顺畅圆满地完成了国家级竞技体育赛事首秀。十四运会马拉松游泳项目技术代表温宇红谈到这场赛事时说:“瀛湖景色非常美,水质优良,很适合进行公开水域比赛,以后可以承办更多的公开水域游泳赛事。”
“木头经济”“石头经济”……回首来路,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安康为山水所养育,也为山水所阻困。到底是绿水青山还是恶水穷山,山水资源是包袱还是财富,绿水青山怎样才能成为金山银山,怎样实现“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安康一直在探索。
进入新世纪,面对日益提高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安康市开始探索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和“两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安康经济社会发展也步入新征程。
瀛湖的蝶变,折射出理念之变带来的实践巨变。进一步让安康广大干部群众认清了一个事实:竭泽而渔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一道“单选题”,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天蓝山绿水清可触可感
清澈的汉江水,最终从白河县城关镇公路村出陕,汇入丹江口水库。可以说,白河县把着汉江水出陕入鄂的最后一道“关口”。
在白河县卡子镇凤凰村和尚庙废弃矿点,记者看到废弃矿硐被封堵治理后,矿山山体再次被绿色包裹。不远处,基础设施完善的文化广场在小河旁格外显眼。从广场台阶来到小河边,不少水黾游来游去。很难想象,4年前这里草都不长,河里全是“磺水”。
凤凰村党支部书记刘尊荣介绍,经过治理里端沟的河水变清了,村民不仅在自家门口庭院种上了辣椒、四季豆、玉米等,还通过茶产业实现了增收。
“目前,纳入系统治理的12处矿点已完成7处,剩余5处矿点治理工程扎实推进,累计封堵矿硐177个,安全处置废渣97万方,采用的是KEP注浆技术,前期该技术经过在凤凰村布袋沟矿点进行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封堵三年多的矿硐早已没有‘磺水’流出了,矿硐周围的矿山也都已经复绿。”白河县硫铁办副主任王纪国介绍说。
通过持续发力,白河县硫铁矿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去年,全国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座谈会和技术研讨会在我市举办,白河县硫铁矿污染治理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里端沟之变是安康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康市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启动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提标升级行动,确定了“水环境质量勇争第一、空气环境质量勇争第一、全面完成减污降碳任务、深入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四项高标准目标任务,通过一系列切实举措,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十四五”以来,我市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29个,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四项主要减排指标分别削减3417吨、682吨、820吨、433吨,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11.27%。去年,安康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被生态环境部评估为优良等次(全省唯一)。
绘绿持之以恒。全市森林覆盖率由“九五”末的50.2%提升到2023年的68%,提高17.8个百分点。为保护好秦岭生态,安康市坚持秦岭巴山一体,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保护。完善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选聘生态护林员近20000名。
把推行河湖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安康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河长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的“四长治河”行政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和跨省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让安康境内的所有河流和湖泊都有人管、有保障。
土壤质量与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息息相关。我市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为主线,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土壤污染治理,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全市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保持良好。
以“制”促“治”,守护绿水青山的力量更强。2018年2月1日,我市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安康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同年9月1日,《安康市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正式实施,让化龙山自然保护区有了法律的加持。2023年3月1日施行的《安康市汉江水质保护条例》,开创了与汉中市协同保护、协同立法的新局面。
数据是最有力的说明。2023年,安康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18,排名全省第一;优良天数339天,排名全省第二,连续四年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同年,安康城市水环境质量指数3.0129,平均改善指数1.37%,两项指标连续两年获全省“双第一”。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
鸟儿很聪明,哪里环境好就往哪里去。目前,汉滨、宁陕、石泉、汉阴、岚皋等县(区)均发现了朱鹮的足迹,全市境内分布野生朱鹮数量约600只。这些美丽精灵在绿水青山间栖息繁衍,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端牢“生态碗”培育新业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安康人如今有了新“吃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把一滴水、一片林、一座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去年,‘饮用天然富硒矿泉水制备高含硒水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获得202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为我们授牌‘中国天然富硒水第一泉’。今年‘820国际硒友日’,‘龙王泉天然矿泉水’捧回了以硒元素的发现者,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名字命名的‘贝采利乌斯·金品奖’。”在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水源地,公司创始人沈代青介绍。
2019年,沈代青取得了“一种用于食品添加的高含硒水的浓缩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这项专利解决了富硒食品中硒含量难以精准控制的难题,从而为传统食品的升级换代和富硒食品的标准化生产,开辟了新路。如今,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
从渴求“一瓶水”的经济效益,到探索“硒”的多重附加价值,这是“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不断推动安康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
当前,安康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正从“浪花朵朵”化成澎湃之势。全市累计培育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83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88家、富硒食品规模以上企业254家,富硒食品综合产值达760亿元。
生态是安康最大的优势。近年来,我市以旅游带动为突破,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先后确定了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新型材料、现代物流、毛绒玩具、秦巴医药、交通装备、消费电子8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同时,精心组织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2023年旅游接待人数与综合收入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109.7%和99.9%,今年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17.2%、19.8%。
围绕破解生态价值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安康市建立起GEP核算制度体系和自动化核算平台,测算2022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2089.4亿元,是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1.65倍。
陕西省涉秦岭区域首宗林业碳汇交易在深圳签约——宁陕县首宗碳汇交易100万元成交。这是我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次重大突破。千万年来默默生长的森林,如今正通过碳交易的方式“点绿成金”。
事实上,品质更好的特色产业也在让自然生态向好。安康的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毛绒玩具等特色产业,逐渐改变了过去群众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局面。曾经日渐荒废的土地如今重新披上绿衣,也把乡亲们留在了家门口就业,让村庄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宁陕县渔湾村,通过做优生态环境、扮靓生活空间、激活生产要素,引进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探索了一条“村企民共建共融共富”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白河县天宝村,以特色种植、生态采摘、农园体验做活“田园文章”,发展“美丽经济”,延伸了农旅融合产业链。石泉县丝银坝村,把草池湾打造成了观国宝朱鹮、品特色美食、住优雅民宿、参与田间研学的田园旅游景区,奏响了和美乡村建设交响曲……
放眼安康大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绿色发展正在提速,绿色版图持续扩展,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在不断增强。
志愿者王孝文、朱先萍、张元江分别获评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巾帼河湖卫士”“民间河湖卫士”。目前,安康市有近20000名生态护林员、近3000名护河员、近300个公益组织的上万名志愿者共同参与守护绿水青山。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安康人民用铁的决心和意志吃上了“生态饭”,未来还将持续发力,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之路,将这个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安康两处景点入选经典旅游线路[ 10-11 ]
下一篇:没有了!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