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师生的饮食健康与安全,特别提醒各学校餐厅、食堂及主要服务于学生的餐饮机构,应把好“五关”,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第一关——水源关
1. 及时清洗供水设备,水泵、过滤器、蓄水池、水箱、管道等,同时确保设施完好无损。
2. 开学前对自备水井或二次供水系统的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特别需要关注微生物指标。
3. 加强对水源地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并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在水源附近倾倒垃圾或排放有害物质。市政供水的学校对供水管道巡查,确定没有污染、跑冒滴漏的情况。
4. 对师生及食堂进行饮用水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督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5. 制定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包括紧急情况下的替代供水方案。
第二关——原料关
1. 要到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可靠商家选购食材,不要从无证摊贩处购买,牢记索证索票。
2. 选购预包装食品时要注意食品包装上的标识是否齐全,不购买、加工来历不明的食物或已过保质期的食物。
3. 购买散装食品时,要进行色、香、味感官检查,不买已变质或可疑食品。
4. 不购买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物。
第三关——加工关
1. 生熟分开加工。加工生、熟食品的案板和刀具等要严格分开,用后分别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2. 保持厨房清洁,“三防”设施要到位,防止厨房受到虫鼠及其它动物滋扰。
3. 配制食物时要保持个人卫生。处理食物前、处理生的肉类或家禽后和进食前都要洗净双手。手上有化脓性伤口或有呕吐、拉肚子等症状的从业人员严禁上岗。
4. 食品应彻底烧熟煮透。肉类和家禽的肉汁必须清澈,不应呈红色,切开已煮熟的肉时不应有血丝。
5. 不提供没有做熟的食品,剩饭剩菜再次食用时一定要彻底加热。直接入口生食的水果、蔬菜,要彻底清洗。
第四关——冷藏关
1. 剩余食物和食材要及时冷藏(冻),要注意冰箱不是“保险箱”,储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2. 食品应生熟分开储存。最好使用有盖的容器或密封袋贮存食物,避免交叉污染。
3. 杀虫剂、食品添加剂等存放的时候一定要和食品分开存放,避免误食误服。
第五关——配餐关
供餐机构可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和《学生餐营养指南》(WS/T554-2017)等要求为学生配餐。
1. 营养需要
供餐单位应按照《学生餐营养指南》(WS/T554-2017)规定的6-17岁中小学生全天即一日三餐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为参考和指导进行合理配餐。
2. 合理搭配
学生餐一日三餐应提供谷薯类、新鲜蔬菜水果类、鱼禽肉蛋类、奶及大豆类等4类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尤其是早餐,应保证食物种类多样。
3. 食物多样
在满足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和营养素需要的基础上,注重食物多样。
推荐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若按照一日三餐分配食物品种数,早餐至少摄入3-5种,中餐摄入4-6种,晚餐4-5种,还可以辅以加餐1-2种。每周的学生餐食物种类应不少于2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