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县针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了解和参与党内事物的愿望日益迫切的新情况,把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全面实行党务公开制度,拆除了干群间的“隔心墙”,架起了“连心桥”。
整合资源,实现便民服务“统一化”。该县白家乡白坪村村民张显军说:“现在村里开展的工作,我们都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村里重大事项都及时在公开栏上一一公开,我们对村干部信得过。”该乡围绕党员群众最关注的“权、钱、人”及土地、建设、救济、农林牧、计划生育、民政等审批项目等,对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的事项,通过公开栏、意见箱、电视广播等方式进行定期或随即公开。同时,制定出台《党务公开工作制度》等10余项制度,对党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程序等进行明确规定,对村党支部委员会组成人员分工及调整情况、值班安排、党员发展和干部培养工作等方面内容的行进行公开,有效地规范了党务公开工作的运行。
精减程序,实现便民服务“多样化”。 该县结合各乡镇实际,建立固定党务公开栏为主,同时采取召开会议公开、张榜公开和电视、广播、网络公开等多种形式对申请办理项目环节予以精简,对急事急办项目缩短办事时限等进行公开。对精简后各个项目,按照“及时办理+全程代理”的服务模式,设置办事流程,明确办理条件、文件依据、收费标准。为了让群众方便明了,各乡镇将中心项目办事流程,统一制作成悬挂式流程图,告知各事项的承办单位、承办时限、承办方式,并将承办单位负责人姓名、相片公开于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监督岗,印发服务承诺,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强化措施,实现便民服务“规范化”。“以前未推行党务公开时,支部公布什么,我们就看什么,现在实行了党务公开,变成了我们想看什么,支部就公布什么,这样既消除了群众对支部工作的猜疑,又拉进了支部和村民的距离。”这是该县上竹乡庙坝村原退职村干部陈某发自内心的一句话。采取有关措施,从公开原则、公开内容和形式与时限、公开程序、工作要求等方面作了完善和规范。同时,各乡镇把党务公开组织实施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中,以增强公开工作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乡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将村和社区的政务公开、便民服务与党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落实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