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加强安康中心城市系统治理的几点建议 | ||||||
编号 | 8 | 办理部门 | 安康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王 毅 | 签发日期 | 2024-05-31 09:00 | 发布日期 | 2024-05-31 16:00 | 类别 | B |
正文 |
全面贯彻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的有效抓手、有利推手。近年来,全市上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市区一体,强势推进,城市面貌持续改善、城市管理能力稳步提升。但与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与广大市民的期望仍有不小差距,存在着中心城区密度过大、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深度不够、执法管理未能常态长效、城市治理智慧化平台建设滞后、基础设施短板欠账大、市区两级分级管理权责不清等亟待破解的问题。
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快疏散江南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牢固树立“规划城市就是发展城市”理念,严格落实《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红线,坚定规划的法定性、严肃性。中心城区能缓建、不建的学校、医院、机关事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律不建,打破向江南中心城区过度集聚的趋势。同时,加快学校、医院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和机关事业、商贸服务等整体向高新区、城东新区等江南中心城区周边疏散,引导人口向这些区域疏散,进而降低江南城区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缓解中心城区管理压力。
二、千方百计发动市民群众深度参与。以贯彻落实新出台的《安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契机,广泛宣传解读《条例》出台背景意义、约束条款。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市民广泛参与,加大先进模范典型培育,引导市民群众向善向美;对垃圾乱扔、随地吐痰、遛狗不牵绳、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不按车道行驶、随意变道等不文明行为者,通过劳动处罚发朋友圈(如乱扔垃圾者当几小时环卫工、乱穿马路者当几小时路口执勤、如遛狗不牵绳者逮住下一个不牵绳者等等)、智能抓拍公开曝光、执法部门罚款等系列连环手段,形成严管重罚高压态势,达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通过宣传教育事前告知、典型培育正面引导、严管重罚负面惩处等多种措施,培育市民群众主人翁意识,逐步引导市民深度参与。
三、构建“一网通管”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市级层面(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牵头,以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以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依托,在充分融合社区数据、城市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数据模型,实现从数据到智能的价值转换,为城市治理装上“数字大脑”“智慧头脑”,打通政府横向、纵向各层级、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借助网络疏通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七经八脉,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治理水平。
四、理顺市区两级城市治理职能权责。在中心城区建设管理中,明确市区级职能部门、街道、社区职能职责。是哪一级的职责,在城市治理中,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牵起头、担起责,不甩锅、不推诿,落实居委会的自治权、协管权、监督权。理清社区居委会事务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划清社区与街道、行业部门权责边界,避免职能部门把本应自己负责的事务性工作摊派给社区。同时,要统筹创文、防汛、党建、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市区级部门帮扶社区机制,均衡各帮扶单位人力物力财力等力量,做到大单位包大社区,强势单位包复杂社区。 |
||||||
回复 |
民建安康市委员会:
您单位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安康中心城区系统治理的几点建议》收悉,现结合我局职责答复如下:
一、强化纠治引导、宣传教育力度
一是开展专项纠治。围绕文明城市创建,我局将纠治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作为城市创建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定印发工作方案,开展“谈”吐文雅·举“纸”得体专项纠治行动,按照“发现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消除影响-实施处罚惩戒-放行”的流程,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纠治,切实发挥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作用,自纠治工作开展以来,纠治、责令整改不文明行为841人次,罚款240元。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陕西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安康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安康市文明养犬倡议公告等城市管理和市容秩序提升相关规定要求,巧借安康新闻抖音、小视频、微信公众号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城管进社区、进校园等宣传教育活动57次,出动宣传车辆198辆(次),发放宣传倡议书1810份,通过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市民环境卫生意识,培养良好文明习惯。
三是丰富参与途径。通过设立社区城管工作室、发放城管便民联系卡及“12345”举报热线、“随手拍”微信小程序等方式,畅通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途径,鼓励市民积极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格局。
二、数字城管平台建设运行情况
安康市数字城管平台于2020年9月建成,建设内容包含无线数据采集、监督中心受理、协同工作、地理编码、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应用维护、基础数据资源管理、数据交换9大基础子系统,拓展建设汉滨区二级平台、“城市管家APP”、精细化拓展、AI视频智能识别4大平台,实现了包括领导移动督办、移动处置、即时通讯、智能派遣、智能分配、门前四包、车辆定位监管、城市管理服务和视频智能分析等功能。平台覆盖范围中心城区40.65平方公里,接入共享高清视频监控172路,整合算法场景12种,纳入平台管理的问题种类共150种,其中部件类5大类78小类;事件类6大类72小类。通过将案件下派至各执法大队进行处置,基本做到对主城区主次干道占道经营、车辆停放、市容秩序等情况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实现了信息场景可视化和数字化。自平台建成以来,系统共立案2204件,结案2144件,结案率98.48%。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双721”工作法,(即人员部署上街面管控70%、机动巡查20%、“两违”整治10%,工作方法上服务70%、管理20%、执法10%),进一步优化“一街四管”,固化联合巡查执法机制,夯实“门前四包”责任。深化“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建立健全“包抓责任、巡查服务、快速响应、四方联动、监督考核”五项机制,努力形成“一单位一特色,一社区一亮点”,聚力打造城管执法为民服务实践活动新样板。
(二)建成投运城市“运管服”平台。紧扣住建部“运管服”平台建设“一指南四标准”,以“一网统管”为目标,坚持“扩面、兼融、升级、优化”工作思路,以前期数字城管为基础升级建设城市“运管服”平台。一是扩面。将平台覆盖范围由先前40.65平方公里扩大至65平方公里,覆盖老城区、高新区、恒口示范区和瀛湖生态区,同步实施全面数据普查定位。二是兼融。打通数据壁垒,横向对接电子政务、自然资源、住建、旅游等部门平台,纵向对接省级“运管服”平台,提供汉滨、高新等区域分平台并预留各县接口。汇聚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资源,实现一屏统览。三是升级。通过AI技术提升算力算法,将原先案件由人工负责鉴别、派单、销号管理升级为自动抓拍、自动分析、自动交办、自动督办、自动结案、自动销号的全流程自动化闭环管理,变人管数据为数据管城,实现执法精准高效,监督有力有效。四是优化。优化开发微信小程序解决城管手机app苹果、安卓系统不兼容问题。减化“随手拍”上报流程,增加办理结果查询、满意度回访等功能,让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更便捷。
(三)持续加强宣传动员。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宣传,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公开曝光不文明行为,倡导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培养文明习惯,引导群众更加了解城市管理、理解城市管理、参与城市管理、促进城市管理。
以上答复贵单位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最后,衷心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