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发挥西北农林中药材试验示范站技术指导作用的建议 | ||||||
编号 | 328 | 办理部门 | 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罗云忠 | 签发日期 | 2024-06-28 10:00 | 发布日期 | 2024-06-28 16:00 | 类别 | A |
正文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中药材试验示范站,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市、汉滨区三方合作,于2021年7月8日在安康市挂牌成立,2022年8月10日正式入站运行。示范站总部位于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五里工业园区东区科技大楼九层。汉滨区中心站分成办公实验区、种植区和住宿区。种植区位于五里镇刘营村,一期50亩土地供试验示范栽培所用。住宿区位于五里镇朝阳社区,可同时为6名专家和24名学生提供食宿。试验示范站将以“一站多点”模式,以汉滨区五里工业园区试验示范站为中心,以镇坪县、平利县、石泉县、宁陕县等为试验示范基地,协作建成涵盖安康市不同地理条件不同栽培条件的中药材试验示范样板。为中药材技术研究和科技示范提供创新平台,为区域性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中药材相关研究、技术示范、辐射推广等方面有所突破,为秦巴山区中药材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中药材试验示范站着力于秦巴山区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建设,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控、中药材种植模式(林下、立体、半野生抚育等)、中药材道地性形成机理与质量控制、中药材下游产品开发等,为促进陕西秦巴山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中药材示范站的主要任务是科技推广,建立完善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推广模式(即大学+基层技术部门+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和高标准的试验示范基地,为基层培养技术骨干队伍,带动中药材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中药材示范站已运行一年半时间,各项工作也已展开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不能发挥实际作用。
1.中药材示范站位于汉滨区,想以汉滨区为示范中心向周边县域辐射推广,但无法得到各县区中药材产业的基本情况情况和基本信息,比如各县区野生中药材资源情况(品种、储量等),中药材种植情况(品种、面积等),中药材初加工和销售情况,中药材加工及用户情况(中药饮片及药品生产企业、医院、中药铺、中医)等。
2.各县区中药材产业链各环节,到底有没有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试验示范站没有渠道获得第一手资料。
3.中药材试验示范站专家团队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已积累了些科研成果,比如有中药材优质新品种、优质高效生产种植技术、中药食品、饮品等新产品生产技术及专利等,这些成果想优先在汉滨区转化,但苦于找不到适合的对象去转化。
建议:
由安康市工信局负责牵头联络组织成立安康市中药材产业联盟(或协会),联盟组织可由中药材示范站负责具体的运行,成员由各县区相关单位、中药材种植大户(企业)、中药材销售及加工企业、科技局、农科院、科协、中药材管理部门和中药材示范站组成。联盟成员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线上或线下技术交流活动。中药材试验示范站进行中药材产业指导和对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在线上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种植户和生产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解决一些简单的种植及生产技术问题;把中药材产业技术在各县区推广并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
||||||
回复 |
唐明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西北农林中药材试验示范站技术指导作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安康秦巴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进一步优化产业链部署,印发了《全市重点产业链优化整合工作方案》《秦巴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产业链链长、副链长,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落实了三项目标、五项重点任务,制定“一图七清单”,制定了秦巴医药产业链“十个一”工作机制(一条产业链;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支专家团队;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个主办银行;一支招商顾问团队;一个分析研究小组),开展医药企业“六个一”包联活动 (包联一家产业链链主企业;落实一名包联责任领导;按季度开展一次专题调研;落实一定的包联经费;解决一件包联企业具体问题;建立一套包联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2023年来,先后召开专题会议8次,武文罡书记、王浩市长亲自带队开展招商推荐考察,听取工作汇报。先后举办了秦巴医药产业产供销对接大会、校院赋能安康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国药科大学陕西校友会暨秦巴医药产业链校地企融合发展大会,在西安举办政企对接会,赴北京、上海、江苏、深圳、成都、安徽、内蒙等地开展产业链招商活动,项目建设取得一定实效。
(一)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全市共新建医药产业项目31个,实际到位资金52.86亿元,2024年上半年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达30万亩,比上年度增加10万亩,全市共有医药相关产业经营企业53家,比上年度增加10家。一季度,秦巴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41.3%,中药材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2.5%,位居全市六大支柱及特色工业增加值增长排名首位,一季度产业链实现总产值20.7亿元。在建的中国秦巴中药跨境贸易产业园项目、华卫医药中药饮片研发生产基地、朋成医药大厦、康瑞荣升药业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新高新医药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在建项目顺利推进。康瑞荣升药业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项目3月底正式量产,5月份已正式出口,胶原蛋白粉、氨基酸粉、植物蛋白粉等大健康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地区。
(二)产业链招商得到加强。产业链紧扣招商拜访对接任务,产业链链长、副链长先后带队赴北京、成都、天津、山东等地外出招商考察3次,参加安康在北京、深圳举办的城市机会清单发布会,发布秦巴医药产业项目清单。各县(市、区)开展小分队招商15批次,先后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重庆、安徽、河北等地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已拜访对接头部企业、重点企业40家,其他医药企业40家。邀请北京、浙江、安徽、四川、西安等省内外医药企业来安康高新区、紫阳、宁陕、汉滨等县区考察20批次。新包装的秦巴医药现代医药港、安康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秦巴医药数字化交易中心等优质项目招引形势喜人,为秦巴医药产业链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协同推进运行良好。各县(市、区)结合县域实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镇坪县、宁陕县、紫阳县、安康高新区、汉滨区等县(区)依托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基地优势,在项目招引、产业发展上成效突出。镇坪县制定了《中药材种植奖励扶持办法》,新发展中药材基地8.7万亩,中国秦巴中药跨境贸易产业园项目全面动工,食品药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项目、中医馆项目已开始装修,镇坪县中药科创园项目1.8万平方米房建主体工程已完工,镇坪县秦巴绿植自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植物提取项目已建成加工厂房6000㎡,建成植物提取生产线3条;安康高新区按照“龙头培育、延链补链、研发创新、品牌建设”四项重点,拜访企业40余家,接待到访企业8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家,招引落地企业1家,金思铭细胞制备中心、新高新医药现代医药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两个项目完成项目备案,总投资1.8亿元;宁陕县大力发展天麻、猪苓中药材示范基地,积极对接北京同仁堂集团,企业相关负责人4月份来宁考察后,初步达成中药材基地建设投资意向。宁陕飞地园区中药饮片企业加快产供销合作产能同比实现倍增;平利县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八仙党参”,建设党参基地2000余亩;紫阳县发挥厚朴基地优势,提升厚朴产能,上半年销售厚朴200吨,紫阳飞地园区中药膏剂生产项目加快建设;汉滨区召开全区医药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参观重点园区、企业,并组织技术专家对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进一步落实产业发展工作开展。
(四)科创团队加快组建。按照“首席顾问+首席科学家+产业发展专家+技术专家+金融及投资专家+企业领军人才”的全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架构,聘请了中科院院士担任首席顾问,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正式组建。科创团队紧紧围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企业服务、招商引才、咨询服务开展服务工作。主要聚焦秦巴医药产业链重大科技创新需求,确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凝练技术攻关项目,组织重点技术研发,破解发展难题。瞄准产业链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成熟、先进、适用的技术创新成果集成、示范和推广,促进成果转化,开发新品,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6月26日正式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
(五)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按照“2025年底,全市道地药材面积达40万亩以上,优势道地药材产量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制定了《2024年中药材种植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品种道地化、种植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思路,绞股蓝、黄连、天麻、葛根、厚朴、猪苓、黄姜等秦药和区域特色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持续增大,上半年全市各县(市、区)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步伐,新增中药种植面积10万亩,全市各县(市、区)中药材基地建设开始了规模化发展步伐。“镇坪黄连”“宁陕猪苓”“八仙党参”等地标标志保护产品使用进一步加快。
二、关于西北中药材试验示范站技术指导作用的发挥
一是聘任西农中药材示范站站长为秦巴医药产业链科技创新专家服务团队技术专家。6月26日,市政协副主席、秦巴医药产业链副链长陶柏林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董娟娥,西农博士、讲师,安康中药材示范站站长周自云颁发聘书,聘任两位专家为秦巴医药产业链技术专家,进一步发挥西农技术优势服务安康秦巴医药产业发展。
二是加大安康中药材示范站知名度推广。邀请安康中药材示范站站长周自云老师加入安康秦巴医药产业链链主群,方便产业链各链主企业咨询技术专家相关产业技术问题,更好的、更便捷的服务各企业。三是加大产业链与安康中药材示范站互动。及时邀请安康中药材示范站赴各县区开展交流互动活动,方便中药材示范站工作开展。组织中药材示范站相关专家赴企业、高校开展业务指导培训、交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坚持市场导向,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自建或共建方式建立种植基地,规范经营管理,带动农户按标生产,实现道地中药材全程标准化生产。锁定区域特色品种,走规模化、规范化种植路径,出台奖补政策,优先种植头部企业需求量大的道地药材品种或药食同源类品种。大力推行“中医药+文旅+康养体验”模式,将种植基地与文旅康养紧密结合,着力构建集旅游、观光、医养、科研为一体的综合业态,多维发力,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二是完善产业发展要素保障。紧盯产业链发展短板弱项,梳理整合现有各级支持政策,落实企业包联帮扶工作,协调做好用地保障、企业融资、人才招聘、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全环节、全流程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持续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活动,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投向秦巴医药产业。积极对上汇报,主动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将我市重点医药企业和项目嵌入省级生物医药产业链。
三是加大培育中药饮片企业。结合我市产业链发展实际,在中药饮片企业生产许可获证方面做好服务支持,依托安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设备、技术优势,减免检测费用,为企业做好服务。鼓励中药饮片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和道地药材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整合市内医院中药饮片采购资源和代煎资源,将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共同发力吸引中药饮片企业落户安康。鼓励条件成熟社会资本投资兴建中药饮加工企业,进一步延链补链。
四是支持在链企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盘活现有中成药生产企业药品文号资源,丰富产品类别、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要突出绞股蓝地理标志产品资源优势,加快绞股蓝提取、绞股蓝原料药、绞股蓝总甙等系列产品市场份额,加大绞股蓝茶、酒、化妆品等大健康系列产品开发力度。支持相关企业建设秦巴中药展览馆建设,加强规划指导,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快项目实施。
五是建立秦巴中药集散中心。要策划包装覆盖陕南三市及省外相邻市县的秦巴医药交易中心、集散中心或仓储物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医药交易专业市场。依托我市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以市场化为导向,招引企业建设秦巴中药集散中心。通过配套交易市场,仓储中心、初加工车间、饮片车间、物流配送中心、电商中心等,串联起中药材收购、初加工、生产、交易等各个环节,带动产业链全链条发展。
六是加快招商拜访跟进落地。对标《秦巴医药产业链招商对接任务分工表》,扎实开展未拜访头部企业对接工作,产业链重点县区旬阳、宁陕、镇坪、石泉、高新要按照拜访方案在6月中旬完成拜访对接,确保6月底全面完成全产业链未拜访头部企业任务。主动对接已拜访企业,已考察企业,寻求项目合作,邀请天津天士力、成都迪奥来安考察,促成同金思铭药业、安康北医大项目合作,进一步放大扩展北京同仁堂优质药源基地建设范围,在全市布局畅销产品原料药基地,拉动基地建设。
在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诚邀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